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通过,利弊分析
除此之外,包括上汽、北汽、长安、奇瑞、比亚迪在内的多家自主车企也都在此前后推出了各自的混动或纯电动车型。问题是,截止到今年一季度的产销量显示,全国生产纯电动汽车1655辆、混合动力汽车1300辆、销售纯电动汽车1830辆、混合动力汽车1499辆。新能源汽车掀起的声浪与市场实际情况相比还差之甚远。
50万辆隐疾
销售局面长期无法打开,而《规划》中又再次明确提及了“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的目标,王秉刚坦言当下确实存在推进的难度。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位人士也认为,到2015年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50万辆已是很乐观的估计。“成本太高,消费者还是会有顾虑。其实,到2015年,无论在技术还是配套等方面,新能源汽车还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他说。
严酷的现实不止这些。贾新光注意到,按照《规划》原先的初稿,未来10年中央财政将投入500亿元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还将有100亿元用于扶持核心汽车零部件业发展;50亿元用于试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但这次《规划》中,通篇再没有提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资金投入。
“不止是汽车行业一哄而上,从央企到民企,从油企到电企,都想从中分一杯羹。”贾新光认为,这次《规划》不主动提及资金问题一是担心投机型企业钻政策空子,另一方面也是冀望于整个行业能够沉下去搞研发、做运营。
部分外企在海外的尝试经验多少对国内的车企有所触动。CODA中国企业传播及公共事务经理林杰认为,海外车企在同样面对新能源市场时所做的探索,对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运作很有借鉴意义。而在国内车企中,奇瑞也已先期在合肥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直营店,并在合肥组建了汽车租赁公司,尝试用租赁的方式先期带动电动汽车的销售。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