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短路电芯复测正常:能否继续使用?
大家好!我是不言,这是我的第148篇原创文章。
今天来聊一聊电芯产线短路复测OK的那些事。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短路NG的极组排出来之后,复测又OK,不短路了。
这些极组还能正常往下流转吗?
锂电池产线上电芯若发生内短路后复测显示正常(如电压恢复、无异常发热等),原则上不建议继续使用。
核心风险分析
1.内短路的隐蔽性与复发性
内短路可能由金属异物、极片毛刺或隔膜微损引起。即使复测时短路点暂时断开(如金属异物熔断),异物仍残留在电芯内部,后续充放电中可能再次引发短路。
铜颗粒引发的内短路可能呈现“熔断-再导通”循环,复测正常仅是暂时状态。
毛刺引发的短路在低电流测试中也可能未被检出,但高倍率充放电时会重现。
正极漏箔的铜金属异物电池的数据表现
2.不可逆的材料损伤
内短路瞬间的高温可能造成隔膜局部熔融、电极活性材料分解。即使电压恢复,材料损伤会加速电池老化,增加热失控风险。
有文献报道,修复后电芯容量虽接近正常值,但循环库仑效率显著降低(99.3% vs 正常99.9%),证明副反应持续存在。
内短路修复完成后电池的容量和库伦效率
3.检测手段的局限性
常规复测(如Hi-Pot测试、OCV电压检测)无法完全排除微短路:
Hi-Pot测试对微小异物检出率低。
K值(自放电率)测试对微小内短路不敏感。
行业处理建议
1.严格报废流程
多数电池厂标准要求:一旦内短路触发BIS系统报警(如化成电压累计下降200mV),电芯直接标记为“红色坏品”,禁止流入下道工序。
2.根本性改进措施
源头控制:优化切刀工艺(如RF机增加钨钢刀计数器)、加强环境洁净度(比如车间大环境十万级)。
检测升级:采用脉冲式短路测试仪(如RJ6902B),可识别微秒级电压波动,提升微短路检出率。
结论
即使复测OK,内短路电芯仍存在安全隐患,必须报废。继续使用可能导致循环中突发失效,或成为电池组中的“短板”,引发系统级风险。建议通过工艺优化与精密检测降低内短路发生率,而非依赖复测放行。
以上内容均为本人日常工作,交流,阅读文献所得,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文中阐述观点难免会有疏漏,欢迎业内同仁积极交流,共同进步!
参考资料(锂电解码资料库可下载):
1.缺陷电池的失效机理、建模与 故障诊断,潘岳
2.先进储能电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阳如坤
3.极片毛刺导致电池短路的检测方法,韩任杰
原文标题 : 内短路电芯复测正常:能否继续使用?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30-8.1预约参观>>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
7月31日免费预约>> OFweek 2025 具身机器人动力电池技术应用大会
-
免费参会立即报名>>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数会工业芯片与传感仪表展
-
10 罗马仕困在风暴眼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