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为什么锂电池正极不会析锂?

2025-07-01 10:55
锂电解码
关注

大家好!我是不言,这是我的第151篇原创文章。

今天来聊一聊锂离子电池的析锂问题。

通常我们说析锂,基本都默认是负极析锂,那为什么正极不会析锂呢?

今天我从热力学电位限制、电化学反应方向及材料结构稳定性三方面展开分析,揭示其本质源于高电位特性(>3V)与氧化反应机制,并澄清过放工况下的金属析出优先级。

1. 热力学条件限制(电位不满足)

析锂的本质是锂离子得电子还原为金属锂,该反应需在电位低于 0 V(vs. Li/Li)  时发生。

正极材料(如LCO、NCM、LFP)  在充电时处于高电位状态(完全脱锂时仍高于 3 V),远高于析锂所需的0 V。例如:

钴酸锂(LCO)脱锂后电位 > 3.9 V

磷酸铁锂(LFP)脱锂后电位 > 3.4 V

即使在大倍率放电(如12C)或过放条件下,正极电位也无法降至0 V以下。

2. 电化学反应方向相反

充电时: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脱锂失电子),电子经外电路流向负极,正极本身无法得电子还原析锂。

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出后嵌入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但该过程是锂离子嵌入晶格而非表面沉积。

3. 过放时优先析出其他金属

严重过放时,若负极首效高于正极,残留锂离子可能在正极表面富集。但锂的析出电位(0 V)远低于铜(3.35 V)或铝(1.35 V),因此正极集流体(铜/铝箔)会先发生溶解析出,而非析锂。

4. 材料结构稳定性

正极材料(如NCM、LFP)在脱锂态仍保持稳定的晶体结构,锂离子以嵌入形式储存于晶格中,无金属锂沉积的物理空间。

补充说明

析锂与负极的关系

负极石墨的嵌锂电位接近0 V(65–200 mV vs. Li/Li),在低温、快充或过充时易达到析锂电位,而正极材料的高电位特性从根本上杜绝了析锂可能性。

总结

正极因高电位特性(>3 V)和氧化反应本质,无法满足析锂的热力学条件(电位<0 V),即使极端工况下也仅可能发生集流体溶解,而非析锂。

以上内容均为本人日常工作,交流,阅读文献所得,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文中阐述观点难免会有疏漏,欢迎业内同仁积极交流,共同进步!

参考资料(锂电解码资料库可下载):

1.锂离子电池负极析锂问题的分析及对策,张双虎

2.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研究,于海洲

3.软包锂离子电池卷绕式电芯变形研究,陈杰伟

4.负极析锂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符史扬

       原文标题 : 为什么锂电池正极不会析锂?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