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锂电池正极不会析锂?
大家好!我是不言,这是我的第151篇原创文章。
今天来聊一聊锂离子电池的析锂问题。
通常我们说析锂,基本都默认是负极析锂,那为什么正极不会析锂呢?
今天我从热力学电位限制、电化学反应方向及材料结构稳定性三方面展开分析,揭示其本质源于高电位特性(>3V)与氧化反应机制,并澄清过放工况下的金属析出优先级。
1. 热力学条件限制(电位不满足)
析锂的本质是锂离子得电子还原为金属锂,该反应需在电位低于 0 V(vs. Li/Li) 时发生。
正极材料(如LCO、NCM、LFP) 在充电时处于高电位状态(完全脱锂时仍高于 3 V),远高于析锂所需的0 V。例如:
钴酸锂(LCO)脱锂后电位 > 3.9 V
磷酸铁锂(LFP)脱锂后电位 > 3.4 V
即使在大倍率放电(如12C)或过放条件下,正极电位也无法降至0 V以下。
2. 电化学反应方向相反
充电时: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脱锂失电子),电子经外电路流向负极,正极本身无法得电子还原析锂。
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出后嵌入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但该过程是锂离子嵌入晶格而非表面沉积。
3. 过放时优先析出其他金属
严重过放时,若负极首效高于正极,残留锂离子可能在正极表面富集。但锂的析出电位(0 V)远低于铜(3.35 V)或铝(1.35 V),因此正极集流体(铜/铝箔)会先发生溶解析出,而非析锂。
4. 材料结构稳定性
正极材料(如NCM、LFP)在脱锂态仍保持稳定的晶体结构,锂离子以嵌入形式储存于晶格中,无金属锂沉积的物理空间。
补充说明
析锂与负极的关系:
负极石墨的嵌锂电位接近0 V(65–200 mV vs. Li/Li),在低温、快充或过充时易达到析锂电位,而正极材料的高电位特性从根本上杜绝了析锂可能性。
总结
正极因高电位特性(>3 V)和氧化反应本质,无法满足析锂的热力学条件(电位<0 V),即使极端工况下也仅可能发生集流体溶解,而非析锂。
以上内容均为本人日常工作,交流,阅读文献所得,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文中阐述观点难免会有疏漏,欢迎业内同仁积极交流,共同进步!
参考资料(锂电解码资料库可下载):
1.锂离子电池负极析锂问题的分析及对策,张双虎
2.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研究,于海洲
3.软包锂离子电池卷绕式电芯变形研究,陈杰伟
4.负极析锂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符史扬
原文标题 : 为什么锂电池正极不会析锂?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30-8.1预约参观>>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
7月31日免费预约>> OFweek 2025 具身机器人动力电池技术应用大会
-
免费参会立即报名>>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数会工业芯片与传感仪表展
-
10 罗马仕困在风暴眼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