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现状报告,寡头格局已定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约2.87Gwh,同比增长33.58%;1-6月累计装机总量为15.45Gwh。
2018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出来的景象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赢者通吃、加速扩张、产能过剩。
赢者通吃
从统计数据来看,动力电池行业头部效应明显,2018年上半年共有77家电池芯厂实现了装机供应,其中宁德时代装机量,6.58GWh市场占有率达到42.24%,排在首位;比亚迪以3.35GWh占比21.50%,排名第二;两家合计占比63.74%。国轩高科以892.23 MWh占比5.73%排在第三位,第四名孚能科技以753.56 MWh占比4.84%,第五名亿纬锂能以547.82 MWh占比3.52%,动力电池行业前5家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77.82%。
2018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上市了,比亚迪电池业务要对外开放了,原行业第三的沃特玛经营困难了,外资电池企业也要在中国本土化生产了,各大厂商都在“浴血奋战”,力争行业上游。但总体来说,电池行业还是呈现出赢者通吃的局面,并且行业前几名的市场占有率还有望继续扩大。
加速扩张
宁德时代:从供应商到合作商
2017年5月,宁德时代与上汽集团合资成立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和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截止目前这两家公司已经实现投产。2018年4月,宁德时代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的动力电池公司-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7月建成投产。2018年7月,宁德时代决定在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建立首个海外电池生产基地,7月19日,与广汽集团合资成立时代广汽动力电池公司和广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比亚迪:从封闭到开放
比亚迪以电池起家,在过去电池一直都是自给自足。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比亚迪要想在动力电池领域争得前列,就必须开放动力电池业务。于是在2017年,比亚迪宣布将动力电池业务独立出来,并向外供应动力电池,同时采购具有竞争力的其他企业动力电池。比亚迪与长安汽车战略合作正式比亚迪转变发展模式的第一步。比亚迪与长安汽车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双方拟联合成立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动力电池合资公司,未来将在重庆两江新区落地,预计产能为10GWh。
国轩高科:发力三元高镍电池,冲刺第一梯队
国轩高科承接国家科技部300wh/kg高能量密度重大科技专项目前进展顺利,公司已开发出三元811软包电芯,能量密度到达302wh/kg,公司目前已开始建设相关产品中试线,计划2019年开始建设产线。拥有合肥、庐江、南京、苏州、青岛、唐山、泸州等多个生产基地。在上游投资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与三元正极材料,未来将实现原材料全部自供,在下游也紧跟与车企绑定的趋势,是北汽新能源的股东之一。
孚能科技:发展势头强劲
2018年2月7日,孚能科技宣布完成C轮50亿元人民币融资,引入了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新国信东吴海外基金等战略投资者,投后估值130亿。目前孚能科技已经给北汽新能源、江铃、长安、长城、瑞丽、昌河等车企实现批量供货,今年3月,其还通过了德国戴姆勒集团VDA6.3过程质量审核成功进入戴姆勒供应商体系。在18年上半年,孚能科技累计出货超10万套,发展势头不可小觑。
亿纬锂能:形成动力电池全系产品格局
2018年6月,亿纬锂能年产1.5GWh的方形铝壳三元电池项目在湖北荆门正式投产,此次投产后亿纬锂能动力锂电池总的年产能达9GWh,同时投产的还有亿纬锂能旗下荆门亿纬锂电池有限公司年产1.5亿支的圆柱锂锰电池项目产线。据了解,亿纬锂能采取的多方位技术路线布局战略,目前已形全面覆盖新能源专用车、商用车、乘用车等不同领域,亿纬锂能也由此成为国内少数具备动力电池全面解决方案的电池生产企业之一。
产能过剩
除了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加速扩张以外,外资电池企业本土化生产进程也在加速。计划于2020年完全取消对电动汽车的补贴,给了外资电池企业发展的空间。
2018年7月,韩国SK表示,准备在中国建设15GWh生产基地。并计划在2025年全球实现60GWh以上的规模。7月17日,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与韩国LG化学举行签约仪式,总投资20亿美元的LG化学动力电池项目落户滨江。
据测算,当前形成的动力电池产能若全部释放,会形成170GWh/年的巨大产能,大约是目前市场实际需求量的7倍多,可以满足年产500万辆的电动乘用车和50万辆电动大客车的总需求。按照相关规划,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总产能将达到285GWh,但同期动力电池需求量仅为97GWh。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显现。
业内人士表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总体过剩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产业表现为结构性产能过剩,龙头企业的优质产能受到追捧,而中小厂商的落后产能得不到很好的消化,生存空间将不断受到挤压。在过剩产能出清的逼迫下,部分中小厂商可能转型低速车、小型储能等技术要求较低的领域,从而退出动力电池领域竞争。
文章摘自 电车汇 发自北京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27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7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企业参编中立即参编>>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即日-12.30点击申报>> 【限时免费】OFweek 2025储能行业榜单
-
免费申报中立即申报>> 0Fweek 2025锂电行业榜单
-
1月10日立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应用新进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