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未来买车会更便宜!本田、戴姆勒、大众纷纷投巨资做这件事

2020-07-14 10:33
AutoMan
关注

跨国车企纷纷与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联手,大手笔布局上游动力电池产业,意味着不远的未来,电动车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春天还远吗?

近期,跨国汽车集团纷纷从上游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动力电池产业成为香饽饽。

7月10日,本田汽车公司宣布与宁德时代(CATL)签署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并收购约1%的宁德时代股权。双方并未透露股权交易的价格。

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联手,这样的布局近期非常常见。在此之前,大众耗资90亿元成为国轩高科大股东,紧接着戴姆勒又宣布以9亿元收购孚能科技3%的股份。而宁德时代能够发展到今天的模样,也离不开宝马早在多年前就开始的一手扶持。数据显示,宝马与宁德时代累积签下了近73亿欧元的订单协议。

在行业压力剧增、全球疫情影响尚未褪去的今天,车企巨头斥巨资联手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不仅仅因为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让新能源发展路线成为必然,需要稳定的上游供应商;还因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和市场双驱动下诞生了一批技术先进、产品稳定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密集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吸引着跨国汽车集团。“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过了100万辆规模,外资车企大举进入已是大势。”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公司总裁曹鹤认为,外资车企进入整车和进入上游产业链,特别是电池电机电控,应该是最主要的渠道。

而与我国的动力电池企业达成的合作,这股热潮从去年就开始出现。早在去年7月,比亚迪就与丰田汽车共同宣布签订合约,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

今年年初,马斯克宣布与宁德时代合作“无钴”电池来降低成本。这也成为国内一大批特斯拉粉丝等候国产版model 3降价的重要依据。此前,特斯拉也同样选择过LG化学供应电池,结束了松下长期一家独大的电池供应体系。

今年5月28日,大众中国投资约11亿欧元(约90亿元)获得国轩高科26%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大众汽车方面表示,通过入股国轩高科能够参与到电动汽车、电池电芯生产的完整价值链当中,同时共同加强在电池领域研发工作。

6月19日,日产汽车宣布与欣旺达联合开发适用于日产e-POWER智充电动技术车型的下一代车载电池。

7月3日,奔驰宣布与孚能科技深化战略合作,并入股孚能科技。奔驰选择的孚能科技优势在于软包动力电池。它是第一批在中国实现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量产的企业,软包电池的出货量和装机量在2017年、2018年连续2年排名均为全球第三、中国第一。据了解,软包电池的优势在于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高充放电倍率,但成本高,对制造工艺要求也更高,通常由高端、豪华车选用,这也是奔驰最看重的一点。早在2018年时,孚能科技就曾拿下戴姆勒上亿元的电池订单。

7月10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其与本田(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签署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推广电动车普及并加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在此之前,已有长安、东风、上汽等入股宁德时代,但本田作为首个外资入股的车企,受到特别关注。而宁德时代合作伙伴众多,包括了特斯拉、宝马、奔驰、丰田、大众、蔚来、小鹏、长安、广汽、上汽、北汽、吉利、东风等大量国内外车企。 资源向“头部”聚集。

我国的电池企业已经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获得了众多传统车企巨头的认可。数据显示,在全球前10的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企业霸占了7家,并且在这10家企业中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80%。

统计显示,2020年上半年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装机的企业有59家。其中,排名前20的企业装机量合计达17.3GMh,占比98.7%,几乎占据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全部份额。从装机占比来看,前10企业的装机量占比均超1个百分点,合计占比93.7%,较上年同期提升6.3个百分点,动力电池装机量进一步向头部靠拢。

根据2020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以864.01万KWh的装机量占据第一名,远超排名第二的LG化学(装机量250.7万KWh)和第三位的比亚迪(装机量247.6万KWh)。

对比近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的榜单变化不难发现,外资电池生产企业的加速渗透,使得我国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发生较大变量。在前20强榜单中,今年新晋企业有5家,除上述提到的LG化学、松下、万向一二三3家企业以外,还有盟固利和三洋电机2家企业。今年,外资电池生产企业LG化学、松下在特斯拉(上海)开始量产交付带动下,在中国市场实现装机量大幅增长,跻身中国国内装机量前十阵营。LG化学更是赶超比亚迪,位居第二名。

对于跨国车企来说,本地化供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反应在产品层面就是售价的下调,利好消费者。因此,布局上游产业成为车企目光长远的决策。而在动力电池与汽车厂商纷纷联手之后,新的行业竞争格局也将形成。

本文为中新汽车原创,欢迎小伙伴分享,媒体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作者及出处,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此文任何内容制作为视频、音频脚本,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