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镍材料
-
磷酸铁锂与高镍材料,谁更有前途?
当下动力电池的主流,仍是磷酸铁锂电池与多元锂电池两种。相对于多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不含钴镍等贵重金属,在成本端具有两大优势——原料低廉且加工便宜。2014年至2019年,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下降了约60%-70%;2020年,磷酸铁锂电池包的价格较三元锂电池约便宜15%
-
天赐材料全产业链布局显成效!
进入2021年,锂电池上游的原材料价格一再上涨。例如,在相关电芯中成本占比为12%的铜箔,1月份涨价幅度为14%;成本占比26%的磷酸铁锂,涨价幅度为40%;而成本占比16%的电解液,涨价幅度更是高达
-
《自然-材料学》:液体电池以后,固体电池以前
文/陈根电池作为能够提供持续而稳定电流的装置,经历了200余年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对电力灵活运用的需求。近年来,以锂电池为代表的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或蓄电池)革新着能源系统。其中 ,凭借着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优势,锂离子电池开始一路狂奔,迅速将其他二次电池甩在身后
-
比亚迪成立锂电材料新公司,含矿产开采许可!
OFweek锂电网查阅天眼查发现,1月27日,格尔木比亚迪锂电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宫清,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一般项目包含: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销售;许可项目包含:矿产资源(非煤矿山)开采等
-
三元材料电池的技术水平与特点有哪些?
相比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安全性能、电池寿命、电池成本等问题,都是制约消费者购买力及新能源汽车普及程度的关键因素。动力电池技术性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性能的对应关系主要有6点:1.能
-
电池材料碳酸锂与氢氧化锂的区别
碳酸锂和氢氧化锂都是电池的原材料,市场上,碳酸锂的价格一直都比氢氧化锂更低一些。这两种材料有何区别?首先,从制备工艺方面看,两者都可以从锂辉石中提取,成本相差不大,但是如果两者互相转换,则需要额外的成本和设备,性价比不高
-
四大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性能对比
动力电池常用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改性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对比这下,这四大材料目前的性能各有千秋:改性锰酸锂方面,其相对于金属锂的平均电压为4.0V,可用比容量为110Ah/kg,比能量440Wh/kg,与石墨负极结合电池预期比能量140Wh/kg
-
什么是高镍电池?高镍电池的性能如何?
高镍电池,顾名思义即电池的电极材料中镍的比例较高。高镍电池的发展背景在于此前市场上主流的电芯技术路线多半围绕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几种展开,由于其中钴的价格过高使得电芯成本居高不下,电池厂商们不得不以各种形式尝试降低钴的比例
-
MXene材料成为储能新兴领域 可扩大储能容量 提高充电速度
2012年之后,有一种材料开始得到重视,那就是MXene材料。这是一类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金属碳化物和金属氮化物材料,其外形类似于片片相叠的薯片。这种材料可以广泛用于能源和光学等领域,也是储能科学家们感兴趣的一个新兴领域
-
北大教授:材料单元做“基因”,生出各式锂电正极材料
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郑家新副教授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上共同撰写观点文章,分析锂电池正极材料中的结构基元如何决定其内在物理化学性质,起到“材料基因”的作用。
锂电材料 2019-11-27 -
从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解析锂电池低温性能改善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比能量及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环境友好等特点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锂离子电池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低温条件下能量密度明显降低,循环寿命也相应受到影响,这也严重限制锂离子电池的规模使用
-
-
-
氯化物插层MoS2作为镁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研究
由于地球上锂资源的储量并不丰富,研究下一代金属离子电池并提前储备其相关技术,对于预防未来可能到来的储能危机,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
锂过量的正极材料中可逆的Mn2+/ Mn4+双氧化还原
在目前的锂离子电池中,由于金属的低成本和储量高,基于锰的高容量正极材料将会特别有发展潜力,并且能替代资源稀缺且与安全问题突出的镍和钴,同时Mn4+氧化态的稳定性好,因此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
-
多孔材料中电荷及物质传输
多孔材料是当前材料科学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材料,特别是孔径在纳米量级的多孔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较强的应用性,引起了欧美科学界以及工商界的重视。
-
基于团簇类分子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目前,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中,但随着这些设备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渐渐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为了进一步拓展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前景,各种体系的电池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
武大邓鹤翔&柯福生Angew. Chem. Int. Ed. : MOFs用于高充放电倍率锂硫电池
作为新型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超高的孔隙率及比表面积,在气体分子的存储、分离和释放方面的应用潜力已被广泛研究。
锂硫电池 2018-03-25 -
厦大JACS:基于团簇类分子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目前,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中,但随着这些设备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渐渐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
高比能量动力锂电池寿命衰减难题如何破局?
续驶里程是人们在选购新能源汽车时考虑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也是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新能源车企对高比能量动力锂电池更加偏爱,在三者的助推之下,高比能量动力锂电池渐成主流。
-
韩国研发出新型钠离子电池材料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发布消息称,该院能源融合研究组成功开发出以新型纳米复合体(氟化锡SnF2)和碳素为基础的钠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
-
探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力(二):石墨类材料性能检测
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主材之一的负极材料,其比容量以及工作电压直接决定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工作电压,虽然硅材料开始逐步走向产业化,但目前的主流负极材料仍然是石墨类负极材料。
-
探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力:石墨类材料
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主材之一的负极材料,其比容量以及工作电压直接决定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工作电压,虽然硅材料开始逐步走向产业化,但目前的主流负极材料仍然是石墨类负极材料。
-
-
用于高能量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新型粘结剂的材料与结构设计
高性能电池系统的发展需要对每一个电池组件进行优化,包括电极材料、电解液以及粘结剂。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粘结剂系统由绝缘聚合物和导电添加剂的混合物组成。在制备电池电极时,导电相和活性材料随机分布,通常会导致较差的电子和离子传输能力。
-
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发现自旋电子超交换相互作用如何调控锂电池正极材料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团队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三元层状正极材料中过渡金属离子之间“自旋电子超交换”作用。
-
盘点2017 | 神器——冷冻电镜“乱入”材料圈?
说起冷冻电镜,小编想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教授大咖,可能和科研有那么一丁点联系的人对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因为它实在太出名了!基于冷冻电镜产出的科研成果很多都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顶刊上(羡慕脸),堪称NSC神器。
冷冻电镜 2017-12-30 -
瑞士研发全固态钠电池 新材料避免起火风险
据外媒报道,瑞士联邦材料测试与开发研究所与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新款全固态(all-solid-state)电池样品,该款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的电能,同时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固态钠电池 新材料 2017-11-27 -
石墨烯材料在锂电池负极应用技术解析
利用石墨烯球包覆的正极和石墨烯球负极制成的全电池,在商业化电池条件下具有800Wh L-1的高体积能量密度,60℃下循环500次仍有78.6%的容量保持率。
-
藕状结构实现具有高锂载量无枝晶锂负极的技术解析
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教授等证明了具有适当的内外半径比的空心碳纳米纤维,可以使锂离子选择性沉积在内表面。基于该原理,作者设计了一种藕状结构实现了具有高锂载量的无枝晶锂负极。莲藕状的碳纳米纤维阳极并包覆LiNafion作为人工SEI膜,实现了3600mAh的容量并提高了库伦效率。
-
自旋电子超交换相互作用调控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研究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团队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三元层状正极材料中过渡金属离子之间“自旋电子超交换”作用。
-
四层镍钴锰金属氧化物微球制备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研究人员首次研发出四层镍钴锰金属氧化物微球材料并系统的表征了四层空心微球的形貌,结构与性能,同时制备出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
-
锂电池硫化物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混合物制备方法及传输技术研究
本文采用二维锂离子交换固态核磁方法来研究硫化物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界面之间的自发性的锂离子传输,从而研究硫化物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电池循环次数对于Li2S和Li6PS5Br两者之间锂离子传输的影响。
-
高柔性和多孔电池隔膜打造先进锂离子电池技术研究
研究人员基于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阻燃性以及优越的电解液润湿性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线(HAP NW)合理设计和制备了一种高柔性和多孔的电池隔膜。
-
利用冷冻电镜观测电池材料和界面原子结构技术揭密
崔屹团队实现了利用冷冻电镜观测电池材料和界面原子结构,观察到碳酸盐基电解质中的枝晶沿着<111>(优先),<110>或<211>方向生长为单晶纳米线。
-
电极材料储锂容量及倍率性能提高技术研究
研究发现:Ni3N和Ni3S2之间的相边界是导致复合材料高储锂容量的关键因素。Ni3N较为出色的赝电容特性和Ni3S2较为理想的扩散控制型容量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提升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储能性能。通过界面失配和赝电容特性和结合,研究人员为未来高性能电化学储能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参考。
-
快速充放电且耐高温锂硫电池三维交联结构正极材料研究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金钟、刘杰教授共同带领的“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在高倍率、高耐受性能的锂硫电池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
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分析
二维结构可有效减少锂离子迁移路程,纳米硅和硅氧化物可有效降低了体积膨胀率,因此采用该方法制备的2D nano-Si/SiO2@C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
高储锂性能Cu-Sn-S自组装纳米管技术研究
近日,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教授利用DFT计算三种不同物相在不同锂化阶段时的原子结构变化,结合精修后的原子模型,提出单分子可嵌入18摩尔锂的Li-Cu-Sn-S固溶体反应。
-
自支撑碳包覆介孔氮化钒纳米线薄膜作为高稳定性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技术研究
9月10日,Nano Energy发表题为“自支撑的碳包覆介孔氮化钒纳米线薄膜作为高稳定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论文,揭示碳包覆介孔氮化钒纳米线(MVN@C NWs)核壳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最新活动更多 >
-
3月3-5日立即报名>> 【在线观展】日本国际智慧能源周
-
3月10日立即报名>> TDK集团在新能源及能源转换领域的解决方案
-
3月17日抢先报名>> OFweek 2021(第六届)锂电池&电动车产业大会
-
即日-3.18限时下载>> 嵌入式软件技术革新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智能工业开发挑战
-
3月19-21日立即预约>> 深圳CIBF 2021展会全程直播
-
3月24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精准触达,高效转化——高科技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