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超千亿级电池回收市场 第一波高峰已至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保持全球第一。随之而来,动力电池回收问题日益凸显。按照车用动力电池5-8年的使用寿命测算,2014年、2015年投产上市的电池在2020年进入批量报废期。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累计回收约12万吨,市场规模约为105亿元。业内预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量将达到26.69GWh(约2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大幅增长137%至175亿元,这是第一波动力电池回收高峰;至2025年则约有110GWh(约80万吨)动力电池待回收,对应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

从更长的时间以及从全球的角度看,国际能源署预计,2030年左右全球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将增长到2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48亿元)。

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政策助推

废旧动力电池如果不回收,给人和环境带来的潜在危害显而易见。合理回收,则不止能规避危害,还能提高电池原材料循环利用,政策已对这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8月5日,为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商务部、发改委、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该《细则》从资质认定和管理、回收拆解行为规范、回收利用行为规范、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自9月1日施行的不止《细则》。早在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简称《固废法》),同样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

新《固废法》规定:1、强化产生者责任制,电池大品牌和大代理,将涉及废旧电池回收;2、回收门槛大幅提高,须有国家认定正规的许可证;3、累计非法回收及非法处置危废超过3吨,如果没有回收资格证却大量囤积废旧电池将触犯刑律等。

也就是说,新《固废法》一方面将对不合规的“小作坊”式电池回收进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则利好于规范化运营是电池回收企业。

企业发力

在政策驱动下,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整车厂、电池企业、材料企业、第三方回收企业等多方共建的回收体系。

截至目前动力电池回收相关的企业总数量方面,企查查数据显示,共有208家,其中有41家为今年前7月新增,今年新增企业占比19.71%。

目前我国经营范围含“电池回收”的企业数量方面,则已达3000家。近几年来,相关企业增量逐年上升,仅2019年就新增企业超700家。

具体企业方面,据了解,宁德时代、比亚迪、格林美、南都电源、桑顿新能源、中航锂电、国轩高科、猛狮科技等一大批动力电池及相关上下游企业均在电池回收领域布局。

例如,在8月14日投资者问“能否回收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中,南都电源回复称,公司子公司华铂新材料、南都华宇与中南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成立技术共同开发小组,同时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进行锂离子电池回收与再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截至公司2019年报披露时,公司首期年处理2.5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项目已领取施工许可证,正进行设备招投标工作。

格林美则深耕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多年,“随着动力电池报废高峰期的到来,公司钴镍回收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格林美认为。

格林美称,其围绕“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车服务”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目前已经与全球223家知名整车厂及电池厂签署了动力电池回收协议并展开合作,包括比亚迪汽车、北汽、蔚来汽车、捷豹路虎、丰田产业车辆、东风本田、宁德时代等多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电池企业。

格林美透露,今年4-5月,其动力电池包的回收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预计全年将实现翻倍增长。

总结:实际上,巨大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与其说现在是第一波高峰期,不如说正在放量。因为该市场越发展越大,以年为单位,未来几十年都不会出现低谷期。

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并已经探索出盈利模式的企业,必然在未来大有作为!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