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孙立清教授:电池与动力系统创新 牵引新能源汽车前进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并且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和产业规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的产值规模要到10万亿元以上,成为支柱产业。实现《规划》的要求,需要提升质量,促进产量同时要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任重而道远。当前电动汽车及相关领域存在哪些技术问题?又有哪些创新技术出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

11月13日,由OFweek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主办、OFweek锂电网承办的“OFweek 2017(第四届)中国锂电产业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孙立清教授发表“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与动力系统控制创新技术”演讲,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根据现有的技术,提出了一些创新技术解决方案。

孙立清教授现场演讲

当前主要技术问题

孙教授认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问题的主要有车载电源技术问题和动力系统控制的技术问题。

1、车载电源技术问题

车载电源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安全、寿命、成本、能量密度、效率。首先是寿命方面,车载电源系统中,电池成组对于电池生产和性能的一致性要求很高,电池成组筛选困难,因为要求整车所有电池单体具备统一的一致性要求。不管先并后串再并的电池组,还是先串后并的电池组,要求串、并联要具有整组上的性能一致性。而且是要求在使用过程中,无时不刻不具备一致性。而且这种一致性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在现行的使用方式方法上,电池成组寿命远远低于单体寿命或衰减程度就已经说明这样一点。这个技术问题,是制约目前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

“安全的电池是保证电动汽车安全的重要一环。”孙教授认为,基于液态电解质的动力电池,有机电解液的安全是个大问题,无机的液态电池漏液也存在安全隐患。而大趋势是采用单体安全性更高的固态电解质电池或三元材料电池,但不是那种放在火里烧过十分钟就可能爆炸的NCA电池。

孙教授还指出,电池组的热管理技术有待突破。当前电池组内阻大,发热难免,散热处理浪费能源,如何利用现有技术提高电源系统能量使用效率,增加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是关键。对于内阻小的固态电解质电池,结合绝热技术和热发电技术充分利用车载能源的方法值得探讨和实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