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背后,国内7成充电桩是没有3C认证的不合格产品?
电车汇消息:8月26日,据央视报道,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首次公布了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风险监测结果。结果显示,超过70%的监测样本存在安全隐患。此次检测样本的采集,为研究院从市场采购9家生产企业的10批次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其中有7批次不符合国标要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风险监测发现,样品有四个项目不符合国标要求,容易起火、导致使用者触电。
虽然此次央视曝出了充电桩存在的安全隐患,但是背后似乎有着更为严峻的问题。据电车汇了解到,目前对应充电桩并不在国家强制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认证目录中。
充电桩是否应该进行3C认证?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3C认证,3C认证是中国政府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按照我国的行政法规,只要厂家的产品在3C认证目录内,就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办理3C认证,产品才能在国内市场销售,否则的话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被当地的质量技术监督局查到,轻则罚款和封存货物,重则强令停业整顿。
充电桩并不在这一目录中,所以无需进行这一安全认证。业内人士表示,充电桩企业多数都是去做CQC认证,而CQC认证是国内的自愿性认证,国家并不要求强制做的认证,一般不在3C认证目录内的产品,许多产品都可以做CQC认证。做CQC认证的厂家一般是应客户要求或者出于有利于市场推广的目的来做的。
充电桩产品不在3C强制认证目录内,相关的标准都是推荐性的,没有强制性。但这些问题是用户在使用的时候,跟安全确实是息息相关的。充电桩这类产品一般是按订单生产,主要是国家电网、充电服务运营商和车企采购,流通领域销售较少,而充电桩的电压普遍高于我国家庭用电电压。
根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截至2019年7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05.1万台,没有进行3C认证,一旦这些充电桩发生事故,是无法进行责任认定的。
目前多数快充桩属于运营商和车企采购使用,不管是公交、出租车还是物流车,虽然都属于运营公司,使用者也是个体自然人,也就是终端消费者,充电桩作为高电压产品危险系数较高,3C认证既然是中国政府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而设立的,那么充电桩理应纳入3C强制认证体系。
目前国内充电桩有哪些标准?
前面提到的3C认证可以说是充电桩面向消费者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但是除此之外,主管部门也一直在不断完善充电桩的行业标准。
自2009年十城千辆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开始,充电桩就被摆在了一个重要位置,不过最开始都是在追求充电桩的建设数量,这就导致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各个充电桩生产企业、运营商生产的充电桩充电枪接口各不相同,只能为与充电枪接口一致的电动汽车充电,造成了很大问题。
2015年12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3部分: 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等5项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自此之后,国内的充电桩充电接口才统一标准。所以现在你到任何一台运行正常的充电桩都能够为电动汽车充电。
2017年,主管部门又出台了国标对非车载供电设备额定电压和额定输出最大电压的标准以及其他测试标准,充电桩主要配置标准基本得到统一,随后出台的国标都是对相关技术或设施进行规范。
随着充电桩数量的增多,对电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于是在2018年出台了国标对充电桩接入配电网进行了技术上的规范;2019年出台的国标对充电桩运营管理服务及安全防范进行了规范。
充电联盟今年4月18日发布的《2018-2019年度的充电基础设施年度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充电设施有效标准50项,正编计划项目共47项,其中,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13项,中电联标准20项。可以说,充电桩相关标准就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
国内专注于生产充电桩的企业有哪些?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标准,最终都是要生产企业去执行的。据电车汇统计,目前国内生产充电桩及相关零部件的企业已经超过了1500家,其中不乏汇川技术、麦格米特等上市公司。
作为一名电动汽车消费者,你在购车之时厂家一般都会随车附赠一根家用充电桩,虽然充电桩上会被印上车企品牌logo,但这些充电桩基本都是由上面这些充电桩制造企业生产的。即使是由国家电网运营的公共充电桩,很可能也都是由这些企业生产的。
虽然这些生产企业与充电桩的关系最为密切,但是目前充电桩相关技术标准大多数都是由国家电网或南方电网相关的单位主导的,作为充电桩生产企业,它们只能被动跟随主管部门。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生产企业只要让充电桩符合标准,能够满足充电需求就行。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生产,安全性能低的设备同样能够符合标准销售出去。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很可能需要自己来买单。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参编单位征集中立即参编>>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2025年3月抢先报名>> 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