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黄学杰:基于材料革新的第三代锂离子动力电池
6月16日,由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OFweek维科网主办,维科网锂电承办的“OFweek2022锂电池(动力&消费)产业大会暨维科杯年度颁奖典礼”在深圳机场希尔顿逸林酒店盛大举行。
来自电池、设备等制造企业,上游材料供应商、核心技术提供商,以及来自金融投资、行业协会、行业相关研究院所、专家学者、行业资深从业媒体、网络媒体等超500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发展与融合。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黄学杰出席了本次大会,并发表了《基于材料革新的第三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题演讲。
图/黄学杰线上演讲
由于疫情原因,黄学杰教授未能出席本次大会现场,通过线上的方式为在场及观看网络直播的观众带来了主题演讲。
黄学杰教授称,从锰酸锂动力电池,到磷酸铁锂和三元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历经了两代的发展,未来面向的是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和可穿戴式设备的市场需求,需要突破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瓶颈,研究分级纳米超结构负极材料、高能量密度梯度正极材料、反应过程原位观测和动力学性能、界面调控技术,以及储能器件设计、材料匹配与制造工艺,研制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和柔性可穿戴电池。
当前动力电池的容量密度是400Wh/L,未来目标是达到≥1000 Wh/L,循环寿命> 1000 次,且实现装车示范应用。
柔性电池的容量密度是100-200 Wh/L,未来目标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可穿柔性电池达到200 Wh/L,循环≥1000 次;可戴柔性电池达到400 Wh/L,循环≥5000 次。
材料方面,正极材料的目标是达到3200 Wh/L,负极材料达到1500 Ah/L。
在演讲的最后,黄学杰教授表示,目前其所在的实验室正全力投入第三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究,将以材料革新为基础,到极片再到电池全链条的技术研发,实现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资源能源大幅度节约等目标。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2月25日火热报名中>> Ansys Motion薄膜卷曲卷对卷工艺仿真解决方案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3月6日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技术赋能,创新引领 - NX 助力电池储能企业高效创新
-
3月19-20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3月19-20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3月19-2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