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宁德时代再发132万吨磷酸铁锂订单!

5月19日晚间,万润新能(688275.SH)公告,公司近日与宁德时代签订《业务合作协议》,由公司按照协议约定供应量向宁德时代提供符合要求的磷酸铁锂产品,2025年5月-2030年预计总供货量约132.31万吨;公司产品具备综合优势的情况下,宁德时代承诺2025-2030年期间每月度采购量不低于公司承诺量的80%,每年的月度交付计划双方于前一年10月1日前另行签订补充协议约定。

同时,双方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共同推进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的迭代和量产导入,共同开拓新能源市场。

本协议期限为5年(2025年5月1日至2030年5月1日),到期前三个月双方可协商合同顺延事宜。

磷酸铁锂材料“爆单”

这是宁德时代年内下发的第二个磷酸铁锂订单。今年1月17日,宁德时代与龙蟠科技签订新销售框架协议(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宁德时代及相关单位将向龙蟠科技采购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购上限设70亿元。

除了宁德时代之外,福特汽车、比亚迪、楚能新能源等海内外知名企业也均在今年下发了磷酸铁锂长单,磷酸铁锂材料呈现出“爆单”态势。

1月10日,龙蟠科技控股孙公司锂源(亚太)与Blue Oval签署《供应协议》,将自2026年至2030年向Blue Oval销售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据悉,Blue Oval为福特汽车旗下磷酸铁锂电池厂,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规划年产能约35GWh。

4月14日,丰元股份公告,其全资子公司丰元锂能于近日与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签订《磷酸铁锂合作框架协议》。在未来三年内(即2025年4月1日至2028年3月31日),由丰元锂能向惠州比亚迪供应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

5月9日,龙蟠科技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及控股孙公司南京锂源与楚能新能源全资子公司武汉楚能、孝感楚能及宜昌楚能(合称为“买方”)共同签署了《生产材料采购战略合作协议》及《补充协议》,预计自2025至2029年间常州锂源及南京锂源合计向买方销售1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总销售金额预计超50亿元。

高需求支撑

磷酸铁锂材料“爆单”的背后,是下游整车端高景需求的支撑。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今年1-4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84.3GWh,累计同比增长52.8%。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34.3GWh,占比18.6%,累计同比下降15.9%;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50.0GWh,占比81.4%,累计同比增长88.0%。

显然,磷酸铁锂电池在我国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已基本全面甩开三元电池,二者占比已进入“二八时代”。

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王旺盛需求,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早已给出了判断——“在中低端或经济型汽车上,未来15年甚至20年内,磷酸铁锂电池不会被淘汰。”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廉玉波在去年9月的行业会议上曾表示,出于经济性、安全性和材料可控性等多重因素考虑,未来15年-20年,磷酸铁锂电池仍会是动力市场的主流选择。

再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磷酸铁锂电池也在逐渐起势。去年包括Stellantis、通用、现代、雷诺集团等多家车企均已表明将导入磷酸铁锂电池。今年5月15日则有消息称,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从2026年开始,其所有电动车型将逐步迁移到一个名为MEB Plus的升级版平台,并全面采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

是“吃肉”还是“喝汤”,取决于高压密实产品

海内外主流车企的共同选择,有望继续推动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占率进一步提升,也将同步传导至上游产业链,改善磷酸铁锂材料企业的利润表现。

但要想改变价格困境,获取更高利润,唯有做出技术差异化的高端产品。不妨再回看文章开头万润新能与宁德时代所签协议中提及的“共同推进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的迭代和量产导入”,高压密磷酸铁锂材料是本轮磷酸铁锂市场的关键变量。

行业内一般定义压实密度2.6g/cm3以上的磷酸铁锂材料为高压密磷酸铁锂材料。维科网锂电注意到,今年2月,有一位业内人士曾表示:“主流磷酸铁锂厂商目前产能利用率普遍有所提升,尤其是高端产品更是需求旺盛。据我所知,华中地区某头部企业的第四代磷酸铁锂产线都干‘冒烟’了。”

此外,此前更是有分析师直言:“未来三年,能否量产2.6g/cm3以上产品,将决定企业是‘吃肉’还是‘喝汤’。”

综合来看,维科网锂电认为第四代产品或将成为本轮磷酸铁锂涨价核心。不过,目前业内能实现第四代高压密磷酸铁锂电池材料量产并出货的占比不多,仅有2到3家企业。

因此,力争实现量产出货成为了竞争要点。就相关企业布局而言,万润新能的高压密产品目前验证进展顺利,后续将加速放量进程;龙蟠科技在3月发布了四代“续航1号”高压实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压实密度大于2.6g/cm3;富临精工通过草酸亚铁工艺,实现了2.6-2.7g/cm3压实密度······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