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老三的“撑杆跳”
如果“A+H”很难,那就“H吃A”。
5月6日,苏奥传感(300507.SZ)公告称,中创新航(03931.HK)正在将取得公司控制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这是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布局“A+H”平台的新案例。
至此,三大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均将拥有“A+H”平台。
中创新航,这家曾经历“巅峰—低谷—重生”的企业,如今在高杠杆扩张、专利诉讼缠身及全球化困境的多重压力下,试图通过并购A股上市企业弥补短板。
划算的H吃A
在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双雄并立的动力电池市场中,中创新航以“行业第三”的身份艰难突围。公告显示,5月6日,中创新航与苏奥传感签署了一揽子协议,具体来看,包括股权转让、表决权放弃与定向增发。
苏奥传感控股股东、实控人李宏庆同意将所持苏奥传感11%的股份转让给中创新航。根据公告内容,此次股份转让价格为5.83元/股,受让方向转让方应支付的标的股份转让总价款为人民币5.11亿元。
同时,中创新航与李宏庆签署的《表决权放弃协议》显示,李宏庆无条件且不可撤销地放弃苏奥传感19.55%股份的表决权,期限自中创新航支付全部股份转让价款之日起的60个月。
在此基础上,苏奥传感拟向中创新航定向发行不超过1.19亿股A股股份,发行价为5.63元/股,拟募资总额不超过6.73亿元。根据公告内容,募集资金净额全部用于AMB覆铜基板建设项目。
图源:苏奥传感公告
此前,中创新航2022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IPO募资101亿港元,如今拟通过控股苏奥传感掌控A股平台。此次交易一旦完成,中创新航将以约11.84亿元的价格,取得苏奥传感22.61%的股份,并成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李宏庆的持股比例则降至22.22%,表决比例降至5.22%。
粗略看两家公司的营业范围,似乎相去甚远。
中创新航是专业从事锂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及相关集成产品和锂电池材料的研制、生产、销售和市场应用开发的新能源高科技企业。
苏奥传感是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营业务是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智能产品及各类车用传感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但略加挖掘可以发现,苏奥传感专注的传感器、动力总成附件以及电池热管理组件,对应当前电池“安全”和“智能”发展的痛点,且二者均与小鹏等多家新能源车企建立合作关系,中创新航借苏奥传感可进入汽车核心电子和热管理零部件领域,优化客户结构以应对市场竞争,构建更完善的产业生态圈。
三重优势与困境
作为“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的中创新航,入主创业板上市公司苏奥传感后,可搭建A股资本平台,拓宽融资渠道。
中创新航这波资本操作可谓一石三鸟。
获得A股资本平台后,未来可将旗下动力电池BMS系统、储能PCS设备等关联业务分拆注入上市公司,形成业务协同整合的同时,还能规避了借壳上市的严苛审查;6.73亿元定增资金投入AMB覆铜基板,可补充苏奥传感微薄的研发资金,助力新能源车传感器与电池管理系统(BMS)形成技术协同;股权转让+定增,以不足12亿元总成本拿下A股控股权,既规避了借壳对赌压力,对比A股借壳案例平均40亿元的壳费支出,成本优势也十分突出。
资本腾挪之下优势尽显,但与此同时,中创新航也身陷困境。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2025年1-4月,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市占率位居前三,分别为42.9%、24.54%、7.02%。
至此,市占率前三名的动力电池企业均将具备“A+H”平台,博弈一触即发。
其中,因比亚迪电池自供,第一宁德时代和第三中创新航之间火药味颇浓。
首先是专利战,自2021年起,宁德时代多次起诉中创新航侵权公司专利。并在2023年的一起诉讼中,法院一审判决中创新航、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连带赔偿4157.60万元;去年11月份,中创新航回击,诉讼因宁德时代及其关联企业侵犯其四项锂电池专利权,索赔总额达10.07亿元人民币。
中创新航在专利战中被动还手,在市场中却主动出击,2024年中创新航顶替宁德时代成为广汽埃安的一级电池供应商;同年,宁德时代的另一大客户小鹏汽车也逐渐将中创新航纳入其供应商名单之中。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中创新航不仅要承受排名靠前企业的挤压,又要警惕后排企业步步逼近。因过度依赖三元电池路线,其在2024年1-4月与国轩高科的市占率差距缩窄至0.66个百分点。
自身的经营也因高速扩张而疲态明显。依据中创新航的规划,2025年公司总产能将超500GWh,到2030年,总产能要突破更高数量级。
产能扩建之下,公司总负债由2023年底的590.43亿元飙升至2024年底的744.19亿元,大增26.0%,60.8%的负债率也达到了历史新高,债务压力显著,而账面现金仅124.36亿元,在此时处于周期低谷的储能行业中,中创新航高杠杆扩张风险显著。
虽储能系统以72.4%的营收增速领跑行业,但中创新航全球化短板依然显著。对比来看,宁德时代、比亚迪的境外收入双双超过千亿元,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也跨过百亿门槛,中创新航仅有6亿元海外收入,占比2.3%。
中创新航想守住现有份额并向上突围,唯有主动求变,寻求海外增量市场。
2025年2月24日,中创新航首个海外工厂,葡萄牙锡尼什(Sines)工厂正式开工,总投资约投资2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52亿元),一期规划年产15 GWh,计划2027年投产。
一边是高杠杆扩张的风险,一边是收购A股平台、投建海外工厂来弥补短板,中创新航的资本布局能否成为突围的关键?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一切还是未知数。
原文标题 : 锂电老三的“撑杆跳”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5月22日立即预约>>>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6月13日立即参评>>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6.30免费下载>>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电池新国标合规方案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30-8.1预约参观>>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
7月31日免费预约>> OFweek 2025具身机器人动力电池技术应用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