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银隆停工、欠薪、被封 董明珠造车梦为何一波三折?

2018-07-27 10:29
电动大咖
关注

7月20日,一条消息在新能源汽车圈里炸开了锅——董明珠投资的南京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商用车项目资产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查封时间自2018年7月20日起至2021年7月19日止,银隆新能源的未来一时间变得扑朔迷离。

查封事件虚惊一场

《电动大咖》了解到,此次被查封的南京银隆新能源(产业园)商用车项目位于南京市溧水经济开发区,该项目一期已竣工,目前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今年8月底投产,投产后将实现年产2.5万辆纯电动商用车,5亿Ah电池和40万辆汽车启动电源,年产值将达146亿元。

不过就在7月22日,南京银隆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指挥部门口便贴了一张新的公告,公告显示: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于2018年7月21日向法院申请解除南京银隆新能源(产业园)商用车项目在建工程的查封措施,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8年7月22日解除南京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名下在建工程的查封。

对于此次查封事件,南京银隆项目的负责人何耀龙对外表示:“该项目合作单位与银隆新能源在合同履行上存在分歧,合作单位向法院申请诉讼,所以法院进行了查封。目前双方已通过友好协商解决问题,合作方已向法院申请解封,公司运营正常。”

虽然此次南京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被查封只是虚惊一场,但这场风波其实已经酝酿已久。

董明珠造车之路波澜不断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隆新能源”)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珠海,最早的业务是供应锂电池材料、锂电池研发、生产、销售,之后延伸到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及整车的研发、生产。

2016年,银隆新能源因获得科技圈“铁娘子”——格力集团的CEO董明珠的投资而名声大燥。作为一个营销大师,董明珠带领格力涅槃重生,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空调企业。获得董明珠和格力背书的银隆新能源,开始受到极大关注。

董明珠以敢作敢当的性格而闻名,《电动大咖》经过调查后发现,董明珠在2016年12月投资银隆新能源后,继续保持着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仅用了8个月时间,银隆新能源就签下总计约800亿元的7个新能源产业园项目,遍布国内主要经济区,南京银隆产业园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进入2018年以来,银隆新能源便风波不断。2018年1月16日,银隆新能源的液冷充电桩供应商珠海思齐公司员工前往银隆新能源珠海总部拉横幅讨债,银隆新能源随后被爆料拖欠供应商10亿元货款。

之后,银隆新能源多地工厂被爆出现“停工潮”。银隆新能源河北武安产业园,2000人的职工队伍缩水至500人;天津银隆则积压了价值7亿元的新能源客车;成都厂区也一度“半停工”;投资额达150亿元在洛阳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目前仍是一片荒芜,尚无开工迹象;在珠海本部,新能源汽车生产还在继续,但电池业务基本停滞。

不仅如此,银隆新能源的IPO之路也极不顺利,5月30日,广东证监局披露信息显示,银隆新能源于1月17日中止了其去年开始的IPO辅导,这也就意味着珠海银隆新能源的上市进程几近搁浅。

技术方向错误 扩张速度过快

为什么短短半年时间,投资巨大又有大佬做背书的银隆新能源却面临四面楚歌呢?

《电动大咖》了解到,银隆新能源的利润表现并没有跟上其扩张的速度,数据显示,2017年银隆新能源营业收入为87.52亿元,净利润为2.68亿元。而2016年营业收入为78.98亿元,净利润8.36亿元。此外,2017年银隆新能源的订单销量仅为6042辆,远远未达到3万辆的年度业绩目标。

银隆新能源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补贴下调直接增加自身的资金压力。过去五年,中国对新能源汽车销售的直接补贴共达150亿美元。正是体量庞大的资金,支撑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向前,然而随着新能源车补贴的逐渐退坡,各大新能源车企的财政压力逐渐明显。

今年2月份,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合理降低了新能源客车和新能源专用车的补贴标准,并提高纯电动乘用车能量密度门槛要求。《电动大咖》了解到,截止到目前,已经有30多家新能源车企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除上游电池材料公司普遍看涨之外,中下游公司即动力电池和整车版块业绩普遍预降,30家企业中,有16家净利润预报减少。

众所周知,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凭借较高的能量密度而得到广泛的应用,而银隆新能源所生产的客车搭载的却是行业普遍不太看好的钛酸锂电池。钛酸锂的优势是充电快、循环寿命长、耐宽温性能良好,但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生产成本又比较高,因此搭载钛酸锂电池的车型享受到补贴相对较少。

面对补贴退坡,不止银隆新能源一家车企面临财政压力,但产品竞争力的缺乏让银隆新能源的形势更为严峻。数据显示,2017年珠海银隆的新能源客车销量为3353辆,同比下降46%,其净利润则为2.68亿元,同比下滑降近50%。

与此同时,多地建厂是本土车企几乎都用过的“套路”,这些车企并非短期就需要如此庞大的产能,而是要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发展当地经济的渴望,通过当地建厂获得采购、融资和资源配送等方面的便利条件。相比起针对私人零售市场的乘用车,新能源客车的采购更加依赖于和当地政府的关系,如果银隆新能源不能快速扭转局面,可能会遭遇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此外,银隆新能源内部也并非风平浪静,在董明珠成为银隆新能源第二大股东后,主管采购、财务、品质及生产技术四位副总裁均替换为格力系高管。2017年12月1日,银隆新能源董事长由创始人魏银仓变更为总裁孙国华。就在四个月后的3月26日,银隆新能源发布通报称,银隆新能源第五大股东、普润资本总经理卢春泉接替孙国华的董事长职位,同时,银隆新能源副总裁、原格力电器郑州公司总经理赖信华将出任银隆新能源总裁。至此,格力系管理团队正式成立,不仅如此,银隆新能源被纳入了与汽车行业差异较大的格力供应链体系,银隆新能源正式进入“格力节奏”。对于一家独角兽企业来说,频繁换帅和供应链的调整必定导致内部管理的改革与各项计划的变更,这也为银隆新能源半年来的起伏不定埋下伏笔。

银隆新能源的未来真的一片灰暗吗?《电动大咖》认为未必如此,银隆新能源的2018年销量已经出现好转,前5月销量2304辆,排名全国第四,市场份额达到7.4%,银隆新能源仍有希望会走向平稳发展的道路。但其一波三折的形势已经给各大新能源车企敲响了警钟,根据AlixPartners预测,到2023年,全球车企将投入2550亿美元用于研发电动汽车,随着各大巨头企业入局节奏的加快,那些不能产生足够营收、支持自我生存的公司来说,只能迎来破产的结局。随着我国新能源补贴退坡持续推进,合资股比开放带来大量国外资金,行业准入门槛提高,我国的新能源车企,尤其是造车新势力企业,必须要做好迎接行业洗牌的准备。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