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新标准或将生变!竞争方向正从“三电”转向“算力”
前言:
看起来要走向内卷的智能电动车战争方向,正从[三电]系统,转到了[算力]上,很可能会开启新造车的[升维]竞争。[马力+算力]或成定义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新标准。
作者 | 方文
图片来源 | 网 络
用算力解自动驾驶的难题
今年5月,特斯拉宣布北美市场的 Model 3/Y 将不会再配备毫米波雷达,原因是特斯拉采用摄像头来进行深度估算的精度已经超过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
马斯克信念坚定,即便事故每年都有,但就是认为L5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一定会到来。并且他始终坚持[纯视觉]路线,解决L5级自动驾驶的问题。
当辅助驾驶能力逐渐成为新能源车的[标配]的时候,坚持[纯视觉]路线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特斯拉,并宣布自研计算芯片D1。
由于高带宽的特性和分布式的计算架构设计,3000块D1芯片组成的超级计算机集群Dojo Exa POD,算力将远超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富岳。
而在目前,激光雷达在中国市场具有高度确定性,比如蔚来、小鹏等新造车势力,以及传统车厂奥迪、宝马等都宣布应用激光雷达。
哪种技术路线都绕不开算力的提升
在2016年,新能源车企都在增加CPU/GPU的算力,没有人想过自研芯片来形成超越第三方算力的方向。
近两年产业关注重点从燃油车的核心零部件发电机与动力总成(两者成本在一辆燃油车里的成本占比大概是 15%-20%)转移到三电(电池、电控和电机)。
但是,围绕算力而投入的巨大成本,如果不能根本性地超越其他技术路线,也会给特斯拉带来巨大的损失。
很显然,如果特斯拉没有算力上的[破壁],大家都用业界的普遍方案,最后算力上的差距不会太大。
即便国内使用激光雷达,但也需要视觉,更需要计算力的提升。对于这种算力基础设施的领先,当然是带来巨大竞争优势的。
特斯拉在充分利用自己目前的优势,想拉开和后来者的距离。
算力等硬件迭代频率成竞争点
传统的汽车的平台、例如底盘、动力总成、造型等等,如今其实还是在按照七年、五年的周期迭代。
但如今汽车内的芯片、传感器、电子电气相关度越高的硬件,需要更快迭代节奏,这也就让汽车的迭代思维和以前大不相同。
在智能电动汽车之中平台的迭代已经出现了不同的频率。
回看新造车势力,小鹏是最先推出[第二代平台](E平台)的车企。蔚来基于[第二代纯电平台 NP2]的轿车车型 ET7也许会在今年年底亮相。
小鹏最新的[第二代汽车平台]更多的是在硬件基础上与一代平台不同,在电子电器架构层面,第一代平台也能不断迭代甚至超过[二代平台]。
对于平台化,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似乎传统车企强调的柔性化、模块化、轻量化不再是决胜关键而是基础能力。
而其中的电子电器架构、传感器、算力等这些不断「迭代」的电子硬件似乎才是平台竞争的决胜点。
汽车算力时代呈现出广阔前景
长期以来,汽车一直是芯片的重要应用场景,大量芯片产品被广泛应用在发动机、变速器、底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以及智能网联关键电子零部件等领域。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加速,汽车芯片在汽车产品中的重要性持续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单车超过80个核心零部件需使用芯片,搭载芯片数量约600颗,价值量约4000元,L4级自动驾驶汽车单车芯片价值量更是达到11000元。
因此,除传统[三电]之外,搭载先进电子电气架构、高算力芯片、车载操作系统等相关核心技术和产品的下一代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新阶段产业竞争的新高地。
这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品由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
进而推动汽车产业生态由传统的以整车企业为主体的[链式关系]向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核心的[网状生态]转变,从而带来整个价值链、创新链的转移,持续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赋能。
结尾:国内产业供应链仍存薄弱环节
国内车规级芯片、车载操作系统、高精度感知设备等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依靠外资进口,信息数据安全问题凸显,另外还存在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波动过大等问题。
动力电池方面,我国在高比能量电池、高安全电池、长寿命电池方面仍需加大研发力度;电机系统方面,我国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相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关键零部件方面,车用芯片、高速轴承、智能汽车所需的毫米波雷达等,我国目前与国际先进水平亦有差距。
电机系统方面,我国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相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车企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高品质电机要求高效节能,目前电机效率达到97%的高品质电机,主要还是由欧美日的供应商提供,国内大多数主机厂无法生产。
电控系统中硬件的控制器方面,中高端车型对算力和电子架构的要求比较高,中国车企的技术和国外仍有差距。
部分资料参考:极客公园:《新造车游戏,又要变了》《电动车平台再升级,这是小鹏、蔚来们的第二次冲锋》,侃车e族:《“三电科技”战火升级,长安新能源如何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北京商报:《三电技术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减肥”》,青瞳视角:《新能源车产业驶入快车道:国产品牌崛起,供应链仍有薄弱环节》,中国青年报:《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仍存短板》,新华财经客户端:《弯道超车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仍被“卡脖子”,未来一二十年很关键》,第一财经:《政治局会议11字谈新能源汽车,释放了什么信号?》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技术指南立即下载>> 电动汽车功率半导体技术趋势变化带来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参编单位征集中立即参编>>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2025年3月抢先报名>> 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