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燃料电池行业对话:2030年全球销量将超100万辆,中国占40%
2021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存量市场尚未破万,但另一方面,已经启动的首批氢能汽车城市群示范触发巨大商业机会,到2025年,中国市场保有量预计将跃升至10万台,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应用场景。
氢燃料电池的推广应用,其意义不亚于又一场工业革命,在此背景之下,海外企业对中国市场潜力无比觊觎,而中国也有不少具有优势技术需要迈出国门,开拓全球市场。如何在国与国之间找到合作共赢、取长补短的机会是成功关键。
2022年1月18日,由英国国际贸易部主办、香橙会研究院承办的“中英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创新合作论坛”在线上召开,会议聚集两国关键政府官员、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袖、协会组织,预判行业的发展方向,探讨两国间产业合伙机会。
在这场会议上,政府官员和学者做了相当振奋人心的市场预测。
英方企业介绍了自身在膜电极、催化剂、测试服务、设计服务等领域的所长,中方企业家展示了空压机、车用和电解槽用金属极板等方面的过人之处。
英方参与人员多次提到氢能与燃料电池在乘用车、轻型卡车、氢能重卡、火车、船舶,航空、火车等等领域的应用,能够看出英国的国家氢能战略立志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燃料电池应用空间,英国的企业皆奔着该大前提展开产品研发与商业活动,并希望把积累的前沿经验向中国市场输送。
与之呼应的是,中国系统公司也在打造燃料电池在多赛道应用,并寻求国际间合作。
在当天会议最后,还发布了英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供应链企业名录,介绍在该领域内的英国企业的技术、产品与规划。该名录以中文作为呈现语言,可扫描文末二维码进行浏览与下载,供中国产业界与学术界参考与探讨。
以下是参会嘉宾精彩观点摘录。
英国国际贸易部出口事务部长Mike Freer MP: 在启动《绿色工业革命十点计划》时,英国首相曾明确表示,发展繁荣的低碳氢能行业是建设更清洁、更绿色能源,并过渡到净零的关键。 去年八月,政府公布了英国史上第一个氢战略,以及英国支持低碳的细则。 通过与产业界合作,英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创造5GW低碳氢气产能供全国使用,相应政策已逐步颁布落实。英国政府已制定了工业脱碳和氢能收入支持方案,该计划意味着在2022年就有高达1亿英镑的资金将被用于支持电解制氢项目。 明年,英国政府还计划宣布为1GW规模的CCUS氢气制取提供资金支持。 这些支持项目是实现净零计划战略中制定的氢能和CCUS目标的关键,也会给投资者们以长期确定性。 在英国和中国的率领下,全球汽车工业正朝着零排放的速度越走越快。 英国在这方面的承诺是明确的。2020年11月,英国首相宣布了自2030年起燃油车分阶段退出计划,希望氢可以在运输行业减碳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最有可能是在锂电无法发挥作用的重型车辆运输、公交、铁路、航空等领域。 未来十年,英国政府将推动一项计划,以发展和展示氢技术在整个交通领域的能力,这将支持氢能行业的商业机会,同时消除大规模部署的障碍。 对全球车主大规模接受并切换至零排放车辆来说,2022年将是意义最为重大的一年,我相信中英将引领这一重要全球战略。
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君: 从2021年8月份开始,上海市作为中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之一,开展了为期4年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目标是4年时间至少推广5000台燃料电池汽车,从下游应用端,带动整个产业链从示范试点走向成熟的商业化运营。 上海氢能产业专业委员会旨在联合社会各方资源推动氢能产业的技术进步以及商业化、规模化发展。 专委会围绕上海市“百站、千亿、万辆”的目标,积极推动行业的各项工作,包括与英国这样的外部市场之间的融合,希望最终能够促进氢能开发利用的多元化发展。
英国驻华贸易使节吴侨文: 冠状病毒大流行持续影响着生活和经济的各个方面,但是展望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面临最大挑战的事实没有因病毒改变。 严峻的现实是,交通运输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4%以上,而且还在上升,在过去50年中,这一数字翻了一番多。 中国和英国都制定了积极的减碳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在交通运输排放上采取果断行动,这是英国政府下令2030年停售汽柴油车的出发点。 道路运输电气化在英国的发展速度在加快,很明显地,氢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我认为在乘用车之外,氢会在重型货运、公交、铁路、航运和航空等方面起到更有效作用,英国政府正将此列为优先事项。 尖端技术将在全社会向氢经济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希望更多中国企业能尝试与英国企业合作,共同开拓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市场。 英国政府正与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开展国际间合作,共同努力向零排放汽车过渡。我们决心在道路运输脱碳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但我们知道这样做意味着需要与伙伴进行合作,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的中国是重中之重。
英国先进推动中心技术趋势总监Dave OudeNijewemie: 我们认为到2040年,燃料电池汽车在全球将占据16%左右的市场份额,按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近8000万辆计算,16%是一个体量相当大的数字。在这16%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等小型汽车预计占95%。 中国将会占到全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大概40%的市场份额,整体的需求方面将会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 燃料电池汽车目前落后于电动车的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到2030年全球销量将会超过100万辆,到2040年将会超过1000万辆。 最早的应用集中在卡车或者是公交车,但是我们认为,乘用车还有轻型商用车将会成为长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英国供应链关键优势在高价值材料领域,包括膜电极,催化剂,和碳纤维等。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主任张焰峰: 2021年来,中国国家层面共出台氢能相关政策达到了约30项,发文的机关包含10多个国家主管部门。地级以上氢能相关政策数量超过400项,数量远超往年。 2021年氢能产业最关键的政策有三个:《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无论是政策的覆盖面还是内容复杂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政策极大地扩展了氢能产业的想象空间。 燃料电池和氢能产业在中国现在比较热。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产业政策仍然是重要的驱动因素,而对于氢能领域,双碳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宣锋: 到2050年,预计氢能将在全球能源总量中占比达到18%。 氢枫能源在构建的氢能网络,从上游制氢开始,公司整合氢气资源,让氢气的成本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然后通过新型储运技术,包括高压储运、固态储氢储运等等,来降低运输阶段成本,然后通过加氢站基础设施,来给车辆运营提供加氢服务,在车辆端,氢枫能源还提供租赁运力服务,让终端客户能用得上便宜的氢气。
庄信万丰燃料电池董事总经理Jo Godden: 拥有205年历史的庄信万丰,对全球的愿景是希望能够给到更健康更清洁的能源,公司业务支柱背后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
庄信万丰目前有三大业务支柱:第一是循环解决方案,即稀缺的贵金属循环再利用,给到客户一系列的循环产生利用的解决方案;第二是氢能技术板块,即石油替代技术,去年底庄信万丰把氢燃料电池和电解制氢方面的一些业务整合其中;第三是有关实现化学脱碳的技术,也就是催化剂技术,包括蓝氢、可持续氢能和化学低碳解决方案等。 根据庄信万丰的测算,以上三大业务板块在未来十年内,将为公司创收至少40亿英镑。
*庄信万丰三大业务支柱
庄信万丰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燃料电池催化剂产品的研发,产品曾供应给阿波罗航天项目。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我们在贵金属和化学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些都是我们公司的核心能力,包括能够不断调整金属的载量、金属成分具体的选择,对膜电极进行定制,控制定制添加剂水平,甚至在厚度上进行定制。为客户实现更小型化、轻量化、成本更低的电堆,针对性地进行产品优化。 在中国,庄信万丰已经拥有年产能400万片MEA的产线,可为1万辆巴士和商用车解决动力需求。 接下来,庄信万丰计划2023年在华引入测试中心、2024年启动CCM生产、2025年开始催化剂生产,同时还建设研发中心和技术共享中心,在中国研发最先进的技术,与中国合作伙伴紧密协同。 到2030年,预计中国将占到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40%份额。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庄信万丰对中国市场有充分的认知和洞察,而且也深知对于这个机会窗口需要快速反应,要有很高的灵活性,并且公司抱有高度开放合作的态度,希望能够引入一系列的创新技术,包括能够快速实现规模化的部署。 目前,中国已有超过1300台采用庄信万丰燃料电池相关产品的燃料电池车辆上路,2022年预计会新增1000台车辆,2023年预计将再增加3000辆。
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林琦: 目前为止在全国正在运营的燃料电池车辆,有近40%采用了重塑科技的燃料电池系统和服务,市场覆盖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华北等多个地区,遍布中国的7个省、17个城市。 在中国以外的市场,重塑集团也在进行一些项目,包括美国、日本、德国、瑞士以及马来西亚。 重塑集团主要业务是聚焦在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开发,致力于成为技术卓越的全球化的燃料电池企业。 集团目前有三个业务板块:一个是燃料电池系统,业务聚焦燃料电池系统及应用工程的解决方案;第二是电堆业务;第三是电力电子领域,从事燃料电池领域的电力电子的产品开发。 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重塑集团会更加聚焦在重型卡车的应用,包括工程车辆,像水泥、搅拌车、自卸车,还包括轻轨车。 下一个5年,重塑集团会往规模化的去推动燃料电池在汽车、船舶、分布式发电、航空等多方位的应用。
Wrightbus/Ryze Hydrogen首席执行官Buta Atwal:
Wrightbus是在北爱尔兰的一家巴士生产企业,目前主要是针对整个欧盟的市场,在英国市场销量排名第二。 作为一家主机厂,Wrightbus从设计阶段开始,就希望能够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实现标准化普及,从而实现降本。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氢能比纯电动的巴士有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其关键推动因素之一是氢气的可获得性、可用性、可及性,也包括基础设施基建的可用性。 Ryze Hydrogen是Wrightbus的兄弟公司,负责加氢站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要普及氢燃料电池巴士,首先就是巴士本身的造价要降低,第二部分就是在基础设施方面,然后尤其是包括制氢的,无论是电解槽,还是其他来源的氢气,这些要素都要实现更低的成本。 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能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力量,因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相关产业的制造基地之一,而且围绕着新技术的投资非常的强劲,包括有政府支持的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因此中国在这些产品的设计开发方面是处于领先的地位。 中国公司想要进入英国市场,最佳方式是需要和一些关键的合作伙伴合作。 我已经知道在中国有一些非常领先的企业,他们从3~5年前开始创业的加速发展到现在的为止,已经超过了不少英国和欧洲的同行,我相信现在是这类企业与英国同仁一起合作,去分享这些知识和数据,并且能够帮助来设计巴士运输产业的未来。 氢能商用车巴士的市场本身不仅在英国,在整个欧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细分市场,而且其他的相关产业也有机会从中获益,比如说道路运输,火车、航运等等所有的这些行业。
英国国际贸易部创新与工业部副总监柯牧申: 首先,英国和中国政府都致力于支持氢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我相信这个承诺是长期的。 第二,英国和中国政府都致力于在清洁能源和零排放交通方面开展合作,各级政府都进行了对话,就政策和监管、开发新技术和增加贸易交换意见。 第三,在中国已经有一些出色的英国公司支持氢供应链的发展。在整个氢供应链中,已经有了英中合作的优秀范例,并且在未来数月和数年内,政府大力支持这种合作的快速发展。 英国有许多氢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先驱公司。我们的优势往往在于先进技术、产业供应链、创新研发和产品市场化。这些与中国的发展非常吻合,有助于加速向零排放交通的过渡。 我们英国国际贸易部希望能够帮助英国和中国的企业,给他们搭平台、提供机会。我个人也是非常真诚的希望像今天的论坛能够是彼此接触的加速器,而我们的整个中国团队也非常愿意更多的去倾听,并且了解大家的需求,能够把中国英国的企业搭桥组合在一起。
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氢能办总监陈笠: 中国氢能示范应用场景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氢气的生产的来源也比较多样,再加上中国市场规模大,发展起来就很快。 具体到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八大核心零部件里面,包括电堆、双极板、空压机、DC/DC,中国可以说跟世界先进的水平差距很小,甚至个别领域还略微领先。 但是在一些关键核心零部件,比如说MEA、CCM、GDL,还需要跟国外同行再加大技术交流,缩小技术差距。 在其他一些细分领域,比如摩托车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SOFC、催化剂回收等等,英国公司能够帮助中国产业一起成长。
势加透博董事长张学锋: 势加透博是一家聚焦透平机械领域的科创型高技术企业, 2018年开始将燃料电池产品产业化,主打燃料电池车用无油离心空压机。2021年,全年实现交付客户的燃料电池产品超过5000套,其中比较值得骄傲的是,有300台空压机装配到2022北京冬奥会的应用场景。 我们的客户有来自英国市场,像Plug Power就购买了我们的空压机产品,车辆服务于沃尔玛旗下的英国商超连锁阿斯达。 当今的汽车产业创业者面临的机会来自清洁能源,我们在氢能燃料电池产业上,将来不排除与英国有一些科研上的合作,而且不断会有新的机会能够去探索。 在传统车辆行业,全球的涡轮增压器行业已经是每年有数千万台在中国本土生产制造,对于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空压机来讲,我们也非常有信心通过中国的产业链基础,中国的示范应用的基础,再加上中国和英国,甚至中国和全球其他地区更多的合作,来把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可以向更成熟,成本更低,然后应用做到更多,跟我们的客户企业一道,不光在中国加大应用,也希望能有机会在英国的项目里面得到一些多层次的合作。
上海治臻总经理蓝树槐: 上海治臻专注金属极板研发、设计、制造,公司拥有高速超薄板冲压、激光焊接、复合纳米涂层、高性能密封技术。2021年,公司完成20余款产品的开发设计和量产。车用燃料电池已经走到了大功率甚至超大功率时代,与此同时,行业面临着车规级零部件面向大规模量产时,对一致性、可靠性、稳定性、低成本的严苛要求。 得益于中国广阔的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空间,上海治臻在车用燃料电池金属极板的设计相关工程验证都已经做得比较扎实。 在量产实力上,公司具备年产千万级别产能,迈过车规级零部件量产门槛,2021年公司单一客户单一产品供货量产已经超过百万片。燃料电池作为制造业来说,量产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 在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的另外一个赛道--绿氢,公司2021年6月推出了基于自有超薄板冲压技术的高效率长寿命电解槽用极板和电解槽产品,现已对外销售单槽最大50Nm?/h的PEM电解槽。 在公司的量产基地,我们已经启动首个“光伏+绿氢储能示范项目”建设,使用完全自有技术的PEM电解槽,今年一季度就会完成建设。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绿氢制备、绿氢制备装备,中英乃至中欧都有很多合作空间,上海治臻作为专注于氢能金属极板的专业设计和量产供应商,可以发挥一定的桥梁作用,可以与先进的英国燃料电池公司、氢能公司进行全方位合作,一方面能提供本土化的合作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欧洲和英国市场需要的时候,提供具备很强性价比的金属极板产品。
英国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UKHFCA)首席执行官Celia Greaves: 要实现行业的扩展,实现净零交通运输行业是非常关键的,在英国差不多1/3最终的能耗以及相关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是来自于交通运输行业,因此也是我们朝向净零旅程当中重要的一环。 英国政府出台的氢能国家战略设立了非常充满挑战的目标,我们2035年相较于1990年要减少70%以上的碳排放,但这是一个绝对是非常巨大的挑战,需要根本上的变革。 能源行业与交通行业的紧密合作,包括整个社会格局的变化是必不可少的,未来如何管理这些不同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源,需要彼此加强合作。面对交通运输领域当中的一些特定的痛点和挑战,也大家已经认识到,像氢能重卡、火车、船舶,甚至航空、火车等都能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英美资源集团亚太区贵金属市场拓展总经理陈卫: 英美资源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矿业公司,致力于在全球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氢能这样一个新兴产业,最缺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且缺乏非常有耐心去帮助的人。在这里我们非常自豪,英美资源集团多年来一直坚信氢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英美资源是氢能行业的倡导者、参与者、投资者和践行者。 今天我想表达一个以前可能大家不太关心的问题,当前行业谈到中英合作,包括中国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主要谈的是硬件方面合作,实际上中英之间应更多去考虑软性合作,我认为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标准。当行业越来越成熟时,标准就会成为一个问题。英国在标准制定方面一直比较领先,这一点我觉得国内企业和英国的标准制定方法,如果有机会合作,是很值得去思考的方面; 第二是中英在碳氢耦合方面的合作机会。现在已经开始把碳排放减排碳的积分和氢的使用结合起来,即碳氢耦合概念。如何把氢的应用和碳的交易结合起来,同时把中国碳交易平台和世界碳交易平台结合起来,英国企业一定有独到见解,也肯定会有合作机会。 第三,大家更容易忽视的是英国企业有非常好的软性设计能力,即那些外观的、色彩的、艺术的设计。当我们现在谈到很多氢的应用,还停留在工业阶段,但是不要忘记我们的产品的未来一定不是工业产品,一定是走入千家万户的,让大家体现美感的产品。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或许我们中国的企业和英国的企业在美的设计上面也可以找到合作机会。
米拉中国董事总经理,HORIBA中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鲍杰:米拉中国最近几年的业务大量进入氢能源方面,为燃料电池企业提供开发、测试、验证服务。中英两国市场环境不一样,其他要素不一样,但是确实的机会非常多,在我们企业实际上是体现的非常明确。 我们在英国大量的服务,其实跟一些初创企业,在中国的话,我们终端用户在实际的应用场景。在中国跟英国我们两地都有业务,我们确实感到了产业转型的加速,跟中国市场的提速。 我们在中国除了做燃料电池整车的开发咨询,还有一个业务就是提供测试验证的设备,针对燃料电池单体系统电堆的,包括装配,都完整的地方,我们在上海投资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氢能源汽车的实验室,包括动力总成,包括电堆,包括整车。 行业现在有一个痛点就是测试验证的资源比较紧缺,包括在长三角区域,很多初创企业也在找资源,我想我们也可以起到一个非常建设性的辅助作用。
原文标题 : 中英燃料电池行业对话:2030年全球销量将超100万辆,中国占40%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