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动力电池、国产芯片,这篇文章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2022-03-30 11:26
C次元
关注

02

国产芯片,何以振兴?

那么车载芯片供应紧张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想要弄清楚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便是,现在的芯片选型,究竟是由车企们做主,还是那些Tier1们在拿主意。

很简单的逻辑,若是由Tier1们决定,那么像博世这样的供应商,必定很小概率才会使用国产芯。如此一来,也就很难进行国产替代。至于没有了市场验证,国产芯又何以崛起?

“车规级的芯片、操作系统,都是我们的短板弱项,缺芯少魂,车规级更是如此。”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本次论坛上,重点提及了缺芯问题:“过去汽车厂基本不管这些事,基本上都交给了Tier1来干这个事。”

所以,可想而知的是,想要实现国产化芯片的替代,进而解决车芯的供应问题,单一的芯片突破不一定能够发挥作用,其需要打通的是整个汽车芯片供应链的链条。

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的话来说,“汽车强国的底层是零部件强国。未来汽车对传统汽车的颠覆性,使传统零部件体系的50%以上面临重构。”

好消息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为汽车芯片供应链的重构提供了这一宝贵契机。

当然,除了自上而下的发力之外,想要实现国产芯片的崛起,还需要其自身拥有过硬的产品品质。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汽车智能化程度势必会比现在更加彻底。智能驾驶也好,智能座舱、智能网联也罢,都少不了芯片的算力支持。

从这个角度来看,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所说的“2022年将是国产大算力车规芯片的量产年”,恰逢其会。只不过值得思考的是,智能车芯可不能只是“唯算力论”。

就像地平线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余凯所提出的,芯片与OS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创新数字底座,一款好的芯片,少不了“软硬结合”。软硬结合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有利于芯片自身的迭代更新,另一方面则更易于共享化、商业化。

值得开心的是,现在业内已经有不少像地平线、黑芝麻这样的芯片企业前赴后继,为中国车芯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同样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以智能驾驶芯片为例,中国的自动驾驶企业,以及头部车企们,大多数已经被英伟达这样的国际巨头所“绑架”。

诚然,选择国外的供应商,是最简单,也是见效最快的一种方式。但依旧想说,如果可以的话,请多给国产芯一些关注,其实它们也能做得更好,只不过缺少一种机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