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电池企业申请破产
据媒体报道,12月1日,瑞典电池生产商Nilar正式申请破产,目前正在寻找新的所有者。
Nilar委托Advokatfirman Fylgia的律师Lars Nylund为破产管理人。
Nilar在其网站上宣布:“受托管理人正继续经营公司,寻找新的所有者,并希望在2024年1月找到解决办法。”
资料显示,Nilar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典的镍氢电池生产商,其从2001年开始进行电池研发工作,并于2014年实现了第一条可扩展的自动化生产线,2020年获得欧洲投资银行4700万欧元投资。
Nilar声称其开发的镍氢电池具有双极设计,安全且可回收,主要面向希望结合多种功能的住宅和工商业用户。同时,Nilar还表示,其已针对储能市场开发用作固定储能领域的锂离子电池。
据维科网锂电了解,镍氢电池最早由日本索尼公司在1990年代初期研发成功,并于1991年首次商用化。随后,一些其他公司如松下、VARTA等也开始生产镍氢电池。
90年代,镍氢电池主要应用于无线电话、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便携式音频设备等小型便携式电子消费品。
2000年至2010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镍氢电池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镍氢电池的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不断提高,循环寿命也有所增加。
2010年之后,镍氢电池一度成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池之一。
不过,随着锂电池的兴起,锂电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以及循环寿命等全方面“吊打”镍氢电池,镍氢电池处于尴尬境地。
Nilar的破产,说明继续发展镍氢电池难度重重。
当然,除了最新的这家镍氢电池企业破产,在今年1月份,欧洲其实有锂电池企业破产。
彼时,英国电池公司Britishvolt提交破产申请,进入行政接管程序,裁减了数百名员工。
Britishvolt 曾被认为是英国本土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的最佳选择,其曾制定了一项宏伟的计划,即在英格兰北部建造一座价值38亿英镑(47亿美元)的巨型工厂,据称该工厂将创造约3000个工作岗位。
现实情况却是,Britishvolt 并没有创造约3000个工作岗位,相反,当它倒闭时,有数百人失去了工作。
此前,欧洲规模最大的本土电池企业便Northvolt已错失了宝马百亿订单。显然,受制于资源、技术、供应链规模等因素,欧洲本土电池企业的发展仍旧存在不确定性。
这一背景下,中国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布局欧洲,或适逢其会。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5月16日立即参评 >>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
-
5月21日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全链智联,全域质控:电力与能源行业的质量升级之路
-
5月22日立即预约>>>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