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一口气被干崩700亿,宁王在焦虑啥?

2024-06-11 14:57
深蓝财经
关注

来源 | 深蓝财经

撰文 | 王鑫

宁王,又跌上了热搜!

6月7日,宁德时代低开跳水,盘中一度重挫逾8%,市值蒸发700多亿元,以一己之力带崩创业板。

面对罕见暴跌,网友懵了,“昨天割了小盘股换了大盘股,今天大盘股又暴跌,这**的有病啊。”

到底发生了什么?

宁王突然暴跌,跟一篇海外小作文有关。但是也可能是一次空头情绪的集中宣泄,宁王如今并不安宁,尤其是面对固态电池选手的跑马圈地,十分焦虑。

1

无休无止的打压

从外围传来的信息看,大跌可能主要与美国议员无休无止的制裁要求有关。

美国议员6月6日致信国土安全部,要求将两家中国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国轩高科(Gotion)列入实体名单。议员穆勒纳尔在信中呼吁应立即禁止上述公司相关货物进入美国。

议员们在信中表示,他们发现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制造过程违反了美国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应该被纳入实体清单。

对此,宁德时代方面回应称,公司致力于维护负责任的供应链。一位发言人表示:“任何有关CATL使用强迫劳动或与强迫劳动有任何关联的指控都是绝对错误的。”总部位于中国合肥的国轩高科将地缘局势描述为“爆炸性的”。大众汽车过去曾表示,它制定了高标准,并正在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这不是宁德时代第一次遭遇美国打压。今年2月,在美国国会压力下,杜克能源宣布,到2027年将“自愿放弃指定使用宁德时代电池储能技术”,并支持“强大的美国本土供应链”。

不过,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公司的技术合作或未被排除在新细则已生效的《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法案)补贴之外。

天风电新认为,宁德主要出口美国储能,而储能的问题在IRA落地后已清晰【LFP电池是独一档的,离不开没办法制裁】,其他环节类似。在这样令人无力的全球背景下,市场不应如此恐惧,听风就是雨。大选期间喊话是意料之中的,但A股投资者的脆弱是意料之外的,毕竟23年的海外局面比现在糟糕复杂多,也没这样反应。

日前,中国动力电池在全球份额不断增长。根据SNE Research的最新数据,2024年前四个月宁德时代市场份额占比37.7%,同比增长2.4%。

2

固态电池加速内卷

除了出海面临挥之不去的地缘风险外,更大风险是,锂电池产能过剩却还要加速内卷,也让人们意识到行业持续高投入的特性。

去年以来,不想再为宁王“打工”的一些车企杀入了产业价值链高地,埃安、极氪、蔚来三家造车新势力相继发布自研电池。这场声势浩大的自研潮虽暂不能预判其结局,但对宁德时代显然不是一个好信号。

随之,更大的威胁来了。4月8日,上汽搭载准900V超快充“光年”固态电池的智己L6发布,这被视为引领新能源汽车进入“固态电池时代”。

虽然有业内人士直言该电池依然是“半固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车企渴望弯道超车的推动下,全固态电池时代正加速到来。

5月29日,“中国或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消息不胫而走,这也意味着来自政府的发令枪打响了。“固态电池,特别是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事关科技主导权之争。”上汽清陶总经理李峥表示。

根据界面新闻的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以来,国内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项目累计超过11个,总投资额达到664.3亿元。这还不包括中国台湾企业辉能科技计划在法国新建的固态电池工厂,该项目投资额预计超过400亿元。

但这些规划项目以新兴企业为主,未见锂电龙头企业身影。

甚至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亲自表示,这项技术还不够完善,缺乏耐用性,且仍然存在安全问题。言外之意是说,我宁德时代研发了十年都没投入量产,你们怎么可能那么快?

但质疑归质疑,眼睁睁看着友商们用固态电池路线跑马圈地时,宁王还是感觉到了危机,自己的光环淡了不少。

就在今年4月,宁德时代对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布局突然高调起来,首次公布了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展,并计划在2027年实现小批量量产。

“在固态电池方面,宁德时代‘已经花了10年时间’,我的团队在实现固态电池可行性的竞赛中‘不落后于任何人’。”曾毓群对《金融时报》透露。

一面质疑,一面发力,这样的扭捏,实际凸显了宁德时代对行业技术路线快速迭代的顾虑。

今年3月,摩根士丹利发布的那份看多研报提到,宁德时代的二代产线产能利用率逐步爬升,将继续拉大其与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提升ROE,后续具备“现金奶牛”(低成本、低资本开支)价值。

我们注意到,宁德时代在经历2021至2022年的大幅度扩产后,资本开支本已逐渐下降,如2021年投资现金流出是538亿元,2022年为641亿元,到了2023年便降到了292亿元。

但是一旦卷入固态电池的新竞赛,就会涉及到新建厂房、购买新设备及产线改造等,势必又会追加大量投资,“现金奶牛”的逻辑将接受考验。

另一方面,这些投资又会产生大量的折旧摊销成本,不利于提升ROE。如2023年,宁德时代仅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就高达212亿元,接近净利润的一半,非常惊人。

宁德时代曾经也是“赌徒”,敢于短短几年把固定资产搞到上千亿,从而稳坐业内半壁江山。但如今,宁王只想不内卷,通过挤牙膏式的创新来创造超额利润。

只是,美梦易醒。

3

结语

在今天的暴跌之前,宁德时代年内表现其实可圈可点,走出了一波估值修复行情,年内涨幅30%,一度快重回万亿市值宝座。

尤其是大摩的看多报告和那句已流传甚广的口号“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让投资者们重新审视宁德时代的价值。当2024年一季报发布后,市场更加兴奋了,原来上下游都亏损的时候,宁德时代还能做到减收增利,妥妥的是制造业典范了。

有观点认为,宁德时代的未来,不在于出海和“梭哈”动力电池了。全新战局下,曾毓群“多注并投”,围绕现有电池产业链全方位布局储能、换电、电池回收等其他业务,彻底实现全行业的良性循环,从而夯实万亿市值。

这或许是一个新的打法,但是它的底层仍然是需要最先进的电池技术,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原文标题 : 一口气被干崩700亿,宁王在焦虑啥?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