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进入“快进”模式
有关未来汽车的猜想,无人驾驶、电动化是较为明朗的趋势,随着资本和技术的涌入并加持,未来汽车从概念变成现实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就拿蔚来EP9来说,以每小时257公里的时速创下“最快无人驾驶汽车”的记录,还是相当激动人心的。当无人驾驶与电动汽车相结合,人类得到解放的同时也能与环境更加和谐地相处,但如果依赖传统的充电思路,或许还称不上真正的无人驾驶,面对这一问题,无线充电技术为无人驾驶汽车的未来提供了更多憧憬。
最近炒的火热的高通动态充电技术(DEVC)就是无线充电技术的典型,通过嵌入到道路表面的充电模块进行自主充电,为电动汽车充电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研发的除美国高通,还有美国WiTricity、谷歌、中兴通讯、特斯拉、比亚迪、奥迪、沃尔沃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等企业和高校,据了解,搭载无线充电技术的电动汽车产品最早的将于今年进入市场,这也意味着无线充电技术将早于无人驾驶汽车和消费者见面。这款最早进入市场的无线充电汽车搭载的是由WiTricity提供的无线充电技术。
“WiTricity”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助理教授Marin Soljacic研发的一种远距离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其技术成果是能从6英尺的距离对60w的灯泡进行远程供电。2007年该技术团队从MIT独立出来并成立了同名的WiTricity公司,10年来,有关WiTricity公司的消息并不算多,直到在日前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论坛上,记者采访到了WiTricity大中华区总经理Stephen Tsao,了解到WiTricity公司的最新进展。
WiTricity著名的实验:利用磁耦合共振为灯泡远程供电,并且不受障碍物的影响
剪掉电动汽车的最后一根线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电池和充电桩,传统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包括供电插座、供电插头、车辆插头以及车辆插座,供电系统与车辆之间的电力传输需要依靠充电电缆。在无人驾驶技术不断开发的过程中,无人驾驶汽车的最终解决方案里将不再出现充电电缆,取而代之的是无线充电成为标配。
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常见的方式有电磁辐射方式(通过电磁波实现)、电场耦合方式(通过电容两极板间的静电感应实现)、磁场耦合方式(分为感应式和谐振式),WiTricity开发的就是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磁场共振的方式来实现无线供电,相较于目前商业化已经相对成熟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电动牙刷、iPhone 7采用此种技术),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在传输距离上有了很大突破,最远传输距离达到2.4米,可以同时为多个设备远距离充电,并且无需精准对接,另外还可以穿透墙体、木头等障碍,传输效率大大提高。
共振式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比如我们熟悉的声音共振、音叉共振实验等,只要两个物体振动的频率一样,就会发生能量的交换,WiTricity也是利用的这一原理。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技术指南立即下载>> 电动汽车功率半导体技术趋势变化带来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参编单位征集中立即参编>>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2025年3月抢先报名>> 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