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电池企业“前瞻布局”,打赢TWh时代电池“交付战”!

撰稿丨闫志刚

继“芯片荒”之后,“电池荒”成了车企、电池企业新的,并且可能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新焦虑。

年初,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曾直言,“未来5年,锂产业市场将迎来井喷期,快速进入TWh时代,高效率、高品质的交付将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对于主流电池生产企业来说,从今年年初开始就明显感觉到电池交付的压力和“力不从心”。

一电池企业高管向电池中国透露,今年上半年公司接到的动力电池订单约7-8GWh,但是目前其产能只有5GWh,公司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利用资本的力量,把电池产能快速提上去。

在全球主流车企加速电动化的大背景下,未来几年全球市场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正在持续增加,电池供给压力倍增。据行业机构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将达406GWh,而根据目前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包括已有和在建产能)及投产情况估算,彼时动力电池供应预计只有335GWh,缺口约18%;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扩大到40%。更有机构乐观预测,伴随着储能市场的爆发,预计最快到2023年,全球动力和储能电池需求就有望跨入TWh时代,供需缺口巨大。

对于“电池荒”的焦虑,也同样出现在车企端。为保障未来数年电动化战略稳步推进,包括特斯拉、大众汽车、通用、福特、日产等车企率先行动,与电池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建设规模数十GWh甚至上百GWh的电池项目。

为应对“电池荒”,头部电池企业纷纷掀起了新一轮的电池“扩产备战”潮。

据电池中国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包括宁德时代、LG新能源、国轩高科、弗迪电池、SKI、亿纬锂能孚能科技、远景动力、中航锂电、蜂巢能源等众多电池企业悉数进行了上百GWh的电池产能扩增布局。

01

“电池荒”的背后到底是什么“荒”?

据电池中国了解,尽管上半年多家头部电池企业订单爆满,但是现有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上的电池企业屈指可数,而多家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不高,更多是由上游原料供应不足所致。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电池荒”,一方面是由于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加速,现有电池产能无法满足未来3到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由产业链扩产引发的供需错配所致。当然,还有缺少对上游资源的可控能力。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采矿到冶炼,到工程材料再到电池,各环节的需求传导需要一定时间,同时各环节的建设周期也不一致。比如六氟磷酸锂、锂电铜箔等因为技术门槛建设周期较长,更上游的碳酸锂,建设周期也要明显长于电池厂的扩产周期,“在逐层缩短的扩产周期下,上游原材料的紧缺被逐步放大,下游电池厂自然无法释放有效产能。”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主任周波分析指出,“电池荒”的背后实质是“材料荒、资源荒”,未来几年迈入TWh时代,当电池企业产品性能、成本、技术差别不大时,大家拼的可能就是上游资源、材料等领域的保供能力。

02

电池企业的“前瞻布局”

得益于动力电池市场的强劲需求,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磷酸铁锂材料、六氟磷酸锂、碳酸锂、氢氧化锂、铜箔、隔膜等锂电池材料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短缺,导致价格飙涨。一方面,原材料紧缺,影响到电池企业的产能释放,进而导致交付受阻;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挤压电池企业利润。

经历过原料紧缺和涨价的“阵痛”,相比数百GWh动力电池在建和规划产能布局,部分电池企业现阶段已经优先将投资重点向上游倾斜。

例如,今年2月,亿纬锂能投资18亿元认购华友钴业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定增预案,加强在钴资源和前驱体材料上的协同;3月,与德方纳米成立合资公司,拟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优质磷酸铁锂材料产能;5月,与SKI、BTR设立合资公司,与华友国际钴业合作在印尼建设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7月,收购金昆仑锂业和大柴旦大华化工部分股权,通过这两项股权收购和成立合资公司,将产业链延伸到上游锂资源和锂盐环节。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电池领域的竞争也是如此。截至目前,国内在上游材料、矿产资源端已经完成较深布局,并且具备完整材料保障体系的,当属国轩高科和宁德时代两家企业。

以国轩高科为例,早在2015年,国轩高科就开始在上游正极材料、前驱体、隔膜、铜箔等锂电池材料领域进行了布局。2015年国轩高科成立合肥国轩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开始涉足磷酸铁锂、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开发与生产;2016年其与星源材质合作成立合肥星源,从事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发生产;2017年其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唐山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共同成立中冶瑞木新能源,布局高镍三元前驱体;2020年年初,合肥国轩与铜陵有色签署《增资协议》,涉足锂电铜箔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面向TWh时代的巨量电池需求,2020年6月开始,在确定了大众汽车入股后,国轩高科的一系列重大投资又都优先砸向了锂电材料和矿产资源领域。

第一个项目是2020年7月,合肥国轩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与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庐江高新区”)管委会签约,国轩高科年产3万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落地庐江。

第二个投资项目则向上延伸,落在了矿产资源端。今年2~3月份,国轩高科与宜春市在签订合作协议,双方签订了115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包括合资矿业公司组建、产业园项目落地等。而在8月3日、4日,国轩高科又分别与宜春市宜丰县人民政府、奉新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分别在两地建设年产5万吨碳酸锂及800万吨采选矿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国轩高科的第三个投资项目同样在材料端。今年3月,国轩高科与肥东县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拟投资120亿元在肥东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链系列项目,主要为动力锂电池上游原材料及电池回收等。

第四个,国轩高科与合肥新站区合作的动力电池项目,项目规划电池产能为20GWh,未来计划专注大众汽车标准电芯的生产制造。

紧接着,国轩高科第五个材料端项目快速落地。7月25日,国轩高科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与庐江高新区签署投资协议,拟在庐江高新区建设年产20万吨高端正极材料生产基地。该基地计划于2021年10月底前开工建设,2025年正式投产。

截至目前,国轩高科接连不断的投资,大多都落到了上游关键环节,力求实现关键材料和资源的可控和稳定。

实际上,对于产业链的布局,宁德时代去年8月和今年4月总计拿出约381亿元进行产业链布局,希望借此实现产业链的协同。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项投资中,宁德时代主要以资金参股的形式布局上游材料领域,近期宁德时代也直接重金砸向了锂矿资源。

7月30日,宁德时代与宜春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在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相关县市区建设碳酸锂等上游材料生产基地。这也是继国轩高科之后,第二家在宜春“抢矿”的头部电池企业。

03

产能布局的下半场竞争

目前宁德时代、LG新能源的产能目标已超500GWh,SKI、中航锂电也将之前的目标从200GWh提升到300GWh……几乎头部电池企业的产能规划都已经提到了200GWh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从装机量来看,今年上半年,国轩高科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在中国市场排名第5,但是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2025年产能“小目标”却只有100GWh,显然与其它第一阵营的电池企业有些“格格不入”,更与其在上游环节大手笔布局有些不相匹配。

但是结合国轩高科与其它电池企业的战略投资“打法”来看,应有其独到的理解和认识。小编推测,2025年100GWh的动力电池“小目标”,被国轩高科自身打破可能是很快的事情……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很多领域都适用。随着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大汽车电动化转型,未来TWh规模的动力电池需求,对于上游供应链稳定和资源安全保障将是非常大的考验。

截至目前,包括国轩高科、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都已经从上游关键材料向更上游的锂矿资源延伸布局,这也凸显了锂作为战略性资源在未来电池市场竞争格局中的重要性。

事实上,在完善了关键材料、关键资源端的供应保障问题,解决了后顾之忧之后,面向TWh时代市场对动力电池的巨量需求,电池企业的扩产步伐也会走得更为稳健和极速。

一方面,实现了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和资源的自主可控,对下一步扩产所需的材料稳定供应将提供积极支撑;另一方面,也将有助控制成本、保障利润和提升产品竞争力。

对此,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曾在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公司要毫不动摇地推进技术自给的领先战略,毫不动摇地推进资源和供应链端的自给战略,毫不动摇地推进国际化战略。

在上述思路指引下,几年前国轩高科就已经在磷酸铁锂、三元前驱体、隔膜、铜箔等锂电上游环节进行了布局。去年引入大众之后,截至目前的一系列大额投资同样落向了上游环节,国轩高科的“粮草思维”打法与很多电池企业都不同,但从其布局来看,似乎又抓住了未来电池市场竞争极为关键的一环。

电池中国从国轩高科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公司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预计将远超市场公开装机数据预测,市场订单饱满,目前产线也保持满产状态。

在客户结构上,国内来看,目前国轩高科已成为国内第一大电动车企——上汽通用五菱的核心供应商,并与江淮、零跑、奇瑞、吉利、长安、北汽等有深度合作;

海外市场,2020年5月,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国轩高科26%的股份,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随后,今年7 月 13 日,国轩高科与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决定共同推动大众汽车集团萨尔茨吉特工厂的电池工业化生产,国轩将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同时合肥国轩也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达成协议,为其量产车型开发第一代标准电芯。大众汽车已经将其“标准电芯”首家定点开发电池企业资格给了国轩高科,此外,大众汽车也在积极协调国轩高科产品导入验证。

此外,从电池与整车的配套物理半径来看,国轩高科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坐落在有着“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的动力电池企业,而合肥有大众、蔚来、江淮、奇瑞、吉利等众多知名车企,近日,又有传言造车新势力零跑、威马及互联网新造车企业小米,也在考虑将汽车生产基地落在合肥。

古语云,纸上谈兵,无外乎天时地利人和。占一就可胜,占二即大胜,占三乃完胜。产业无限,机遇空前,此为天时;立足合肥,产业集聚,此为地利;政企合力,牵手大众,此为人和……这些都让国轩高科的未来充满想象。

来源:电池中国网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