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破发加上资金受困,理想汽车“勇争第一”空成口号
理想靠单一产品打天下的招式不好使了。
继去年7月在美上市后,8月12日,理想在港交所双重上市,成为继小鹏之后第二家在港双重上市的国产造车新势力。不过,与小鹏一样,理想也破发了。
都知道造车新势力需要钱,理想更是。虽然理想ONE很抗打,在7月销量首次突破8万,赢了小鹏和蔚来,但对于要在2025年做中国第一智能电动车企业的理想来说,产品线过于单一不是长久之计,增程式概念也不能再当卖点。
所以,理想还需要更多融资渠道。理想透露,未来不排除在A股上市的可能性。
但与去年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态度开始降温。随着各路巨头加入战局,拥挤的赛道或许会使理想未来的融资之路更加艰难。争第一,或许只能成为理想的口号而已。
1
破发凸显资本降温
理想此次发行价定在118港元,募集资金约115.52亿港元。8月12日上市首日开盘即破发,全天股价都未突破118港元的发行价,截至收盘时,股价117港元,跌0.85%。
其实破发在上市之前就有预兆。在上市之前,理想原计划每股发行价不高于150港元,最终定为118港元,折让21%。最终理想公开发售获超额认购4.5倍,国际发售获超额认购6.9倍;参与公开配售申购的共50264人,中签率50%。相比之下,小鹏次晚获得14.73倍超额认购,上市融资140亿港元。
理想对此也有了心理准备,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表示,短期内理想不会特别关心股价,公司目前的融资核心是储备弹药,为下一步竞争奠定基础。
对此,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港股对于亏损上市的企业还是比较保守的,而理想匆忙回港股,对产品结构和未来发展思路表述不够,所以破发并不奇怪。
此次理想采用双重上市方式回归港股,即需同时满足纽交所和港交所两地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这一方式允许公司纳入港股通,获得内地资金支持。
沈亚楠表示,去年在美股上市后,公司就启动了在港股上市的计划。之所以选择回归港股,有三方面的考虑:其一是香港资本市场是国际化的市场;其二是利于公司更好地吸引亚太地区的投资者;其三实现在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可以帮助公司抵御一些不确定的风险。
此外,沈亚楠还透露,美股、港股、A股,都是公司扩展资金储备的渠道,未来不排除在A股上市的可能性,目前公司内部已在研讨。
看得出来,理想真的需要钱。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到2020年,理想汽车净亏损分别为15.32亿元、24.39亿元和1.52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净亏损达3.6亿元。理想预计2021年净亏损将继续扩大,主要是由于持续投资于未来车型的研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生产设施以及销售及服务网络的扩张。
一直以来,亏损对于造车新势力并不新鲜,即便卖一辆亏一辆仍无法阻止资本市场的狂热追捧,尤其自去年年底开始,在特斯拉的带领下,整体新能源车股价一路狂飙。可如今,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已逐渐冷静下来。
张毅曾告诉锌财经,当时处在风口期,资本更看好智能汽车的广阔前景。但销售业绩和市值不成正比,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出有资本自嗨的因素,泡沫成分浓一些,能不能维持高市值关键还得好看的财务报表。
现在看来,理想的财报并不好看。更重要的是,今年对手的数量和分量也不一样了。
一方面,原本反应慢半拍的传统车企纷纷发力,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上汽、北汽等均已加入战局。另一方面,百度、小米、华为、360等科技公司也纷纷跨界而来。各路巨头的扎堆让新能源车赛道瞬间变得拥挤,大大稀释了造车新势力的热度。
可见,理想未来的融资之路不会轻松。
2
产品单一后继乏力
相比于小鹏和蔚来多产品线同时出击,理想自2019年4月推出理想ONE以来,就一直用这款产品打天下,目前看还算抗打。
在8月1日公布的7月交付数据显示,理想ONE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八千,达8589辆,同比增长251.3%,环比增长11.4%,超越小鹏的8040辆和蔚来的7931辆,领跑造车新势力。
虽然销量创新高,但并不能掩饰理想的危机。
“这样的数据其实并不值得骄傲,理想单一车型的风险太大,资本看重的是其研发能力是否足够强,未来可提升的产品矩阵是否有足够竞争力,将来有没有提升的空间还得看研发能力。”张毅说到。
另一方面,理想ONE采用增程式概念已不能像上市之初时能切中消费者要害了。
先看概念解释,增程式电动汽车又叫做串联式混合动力,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装备了燃油发动机和发电机,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而是在电池电量不足时,用来驱动发电机给电池进行充电。简单地说,增程器相当于一个移动充电宝,只要有加油站,就可以缓解用户对于电池电量不足的焦虑。
实际上,理想并不是第一个用增程式技术的,此前,雪佛兰Volt、宝马i3都采用过。在早期电动车发展时,因电池续航里程有限,充电桩不普及以及国家一些限购政策等,还有消费者会买单,但现在,这个概念正逐渐被市场抛弃。
锌财经在与一些资深汽车媒体记者交流时发现,他们对增程式技术并不感冒,认为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新能源车,顶多算节能车,本质与混合动力车没太大区别。早期买理想ONE的车主之所以能上绿牌,有很多是用汽油车指标换的,而现在有些地方的政策对增程式已没有牌照支持。
“坦率讲,车主关心的还真不是增程式方面。”张毅指出,“根据艾媒咨询的调查,目前智能汽车还算时尚产品,不会成为普通老百姓的首选家庭用车,只是作为一种补充。既然作为后备车型,里程显然不是他们最有关心的。此外,充电桩现在是作为国家一个基础建设工程,下沉空间越来越大,用户的充电焦虑将逐渐得到解决。”
或许已经意识到危机的存在,理想也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据招股书显示,理想募集所得款项净额的45%于未来12-36个月,分配至以下研发用途:20%将为研发高压纯电动汽车技术、平台及未来车型提供资金;15%将为研发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技术提供资金;10%将于未来12-30个月为研发未来增程式电动汽车车型提供资金。
沈亚楠表示,关于纯电和增程,理想采取双轮驱动路线,这两种产品是并重的,两种方案面向不同的用户群。拥有较好充电条件的用户,未来可以选择理想的纯电产品;充电条件不太好,或者有里程焦虑的用户,可以选择增程式产品。
按照计划,自2023年起,理想计划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车型。在自动驾驶领域,理想汽车认为L4级自动驾驶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成为所有汽车的主要运行模式,因此理想汽车正在大力投资、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根据规划,从2022年开始,理想汽车所有的新车型,都将标配与L4级自动驾驶兼容的必要硬件。
可见,理想的纯电动车还要等两年才能问世。对于这个时间点,张毅认为,还不算晚,毕竟纯电模式是趋势,还来得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才是最重要的。
但他指出,随着传统车企以及科技企业进入赛道,激烈竞争的结果就是整个价格总体下行,企业成本压力会越来越大,亏损有可能会随着产量的提升而扩大。对理想来说,在融资期内尽可能构建必要的门槛,来挡住竞争对手的冲击,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解决。此次上市募集到115亿左右港元的资金,对理想来说是杯水车薪。
理想CEO李想曾表示,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年会超高速增长,2025年,理想要占据2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智能电动车企业。
至少,在纯电和自动驾驶,小鹏和蔚来已经跑在前面了,他们走过的路理想还得走。可对于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两年后的理想能不能给市场带来惊喜还是个问号,不知道李想争第一的口号会不会成为一句笑谈?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参编单位征集中立即参编>>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2025年3月抢先报名>> 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