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究竟是什么撑起比亚迪的近万亿市值?
“蔚来、小鹏、理想,谁更能代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我认为是比亚迪。”一位从业多年的资深人士如是回答亿欧汽车。
2020年7月,比亚迪以2329.6亿元的总市值一举超越上汽集团,成为中国车企市值一哥。
虽一度被蔚来超车,但截至2021年11月11日比亚迪市值9082.5亿元,逼近万亿大关,稳坐中国车企市值第一。
2007年,在比亚迪F6上市时,比亚迪创始人、执行董事王传福曾放出狂言:2015年,比亚迪要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争做全球第一。
这对当时靠“模仿”起家的比亚迪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
当年的猖狂口号,如今竟已实现一半。至少在市值方面,比亚迪已位居中国车企榜首,只是比预想的晚了6年时间。
从山寨大王,到“百万”大亨
2021年5月,比亚迪第一百万辆新能源汽车宣告下线,成为新能源汽车“百万俱乐部”中第一家中国企业,一时风光无两。
从其销量表现来看,正是应了王传福那句话:“我们的电动车是原创的,我们的汽油车是跟随的。”
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对其燃油车形成了碾压之势。
但若没有当初燃油车的支撑,或许便没有了现在的比亚迪。
2003年,比亚迪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秦川汽车,开始进军汽车制造行业,企图摘取现代工业制造领域极为沉重的那颗果实。
成立之初的2年里,比亚迪只推出福莱尔一款燃油车型,主攻5万元以下的低端市场,但由于缺少经验,对市场需求把握不足,销量并不理想。
现实似乎在向悲观态势发展。
转机发生在2005年。比亚迪为了尽快提升造车能力,便把销量靠前的车型拆成了零部件,逐一模仿研究,最后除了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其余零部件都能自研自产。
比亚迪用一招“逆向研发”,推出了自身第一款畅销车型——F3。人们颇为热衷这款F3,毕竟花7万多块钱就可以买到一辆近15万元的“丰田花冠”。
在此后几年,F3多次获得中国汽车销量榜首。比亚迪相继推出了F0/F3R/G3/L3等车型。
由于从模仿起家,比亚迪长期被戏称为“山寨大王”。于是,王传福推出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成果。
2006年,比亚迪第一款搭载磷酸铁电池的F3e电动车研发成功,但由于当时政策的不完善以及技术的不成熟,未能上市。2008年,比亚迪第一款混动车型F3DM在深圳上市,却销量惨淡。
比亚迪当时在新能源方面的研发投入,虽是具有前瞻性的举动,但在当时无异于浪费财力。对于新能源的研发,王传福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
自2012年开始,随着国家的新能源政策逐渐明朗,比亚迪前期的技术储备开始发力。
2013年12月,比亚迪推出了第一款以中国历史朝代而命名的插电混动轿车——“秦”,开启了比亚迪的王朝之路。唐、元、宋、商等多款车型相继加入“王朝”系列。
2020年,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上市,数据显示,比亚迪汉2021年10月份销量11087辆,这已经是比亚迪汉车型第6次月销量过万。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亦节节攀升,二者成相辅相成之势。
比亚迪现已是全国第二大汽车电池供应商,仅在宁德时代之后。
王传福曾在公开场合得意地表示:“坦率来说,既能做电池,又能做电机,又能做电控,目前全球也就比亚迪。”
在结缘汽车之前,王传福一直专注的电池领域,这也是其底气所在。
1987年,他被保送至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毕业后,他留在研究院主攻电池开发。
转折出现在1993年,研究院决定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公司,由王传福担任比格电池总经理。
彼时,镍铬电池业务几乎被日韩企业包揽,一部大哥大售价高达三四万。王传福见此情况,便决定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创办比亚迪。
成立不到一年,比亚迪凭借成本优势成为了台湾大霸电池供应商。1997年,比亚迪开始量产锂电池,并成立中央研究院,研发助力车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
2000年,比亚迪打败台湾对手,获得摩托罗拉锂电池订单;2002年,比亚迪获得诺基亚公司订单,并于同年在港股上市;2003年,比亚迪镍铬电池产量达到40亿支,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供应商。
此时,比亚迪成立才不到5年。同年,比亚迪下场造车,并开始研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但在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条路线中,比亚迪选择了后者。这也成为日后比亚迪电池业务一举被宁德时代超过的原因之一。
三元锂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带来的长续航等优点,但安全性能不足,且因对稀缺材料的要求,导致成本更加昂贵。
相比之下,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低,续航里程相对较短,但在安全性和成本控制方面都优于三元锂电池。
由于新能源汽车政策相关的补贴,大多与续航里程挂钩,三元锂电池的高续航里程,顺其自然成为诸多企业的首选。
比亚迪虽着手研发三元锂电池,却始终没有放弃磷酸铁锂电池。2020年,比亚迪刀片电池问世,成为比亚迪“刀片超车”的一张底牌。
不爱西装,爱工装
“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在面对质疑者对于中国芯片制造的唱衰时,王传福曾这样说道。
2020年持续至今的缺芯,让一众车企焦头烂额,比亚迪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成立于2004年的比亚迪半导体走到了台前。近日,比亚迪成功研制出了90nm的高端IGBT芯片,一举入围全球车载芯片企业前列。
不仅是半导体,比亚迪还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及充电配套、整车制造等核心技术。
从1995年制造电池开始,到2002年加入手机代工厂行业,2003年下场造车,2010年进军光伏领域,直至2016年云轨业务上线,比亚迪核心业务板块已经构建完成。
从企业人数20人到20万人,比亚迪花费了26年。其一路横冲直撞,野蛮生长,这一切离不开其背后的王传福。
这个喜欢穿工装的男人,自带着一种理工气息,王传福在扮演着技术型企业家的角色。
与其花钱买“西装”,不如自己造“工装”,物美价廉还时尚。但全程自研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
高度垂直整合带给比亚迪的不仅是对自身技术研发的促进作用,更是对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及对危机的处理能力。
比亚迪并非样样顶尖。其也存在“闭门造车”的弊端,如对于核心竞争力的不明确,在产业链上出现冗余等。
王传福看到了危机。于是,他喊出了“只有开放,才能真正创新”的口号。比亚迪开放了DiLink系统 ,对外分享e平台以及成立弗迪系5家公司等。
厚积薄发,逆风锻其骨,顺风助其行,这条赛道还远未到达终点。
比亚迪的发展史是中国制造业寻求破局之路的一个缩影,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落后到超越,中国企业从未停止追寻的步伐。
自主二字,尤为沉重。尽管走了很多弯路,但借着新能源的东风,中国车企大有可为,并非难事。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梅旭康。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7立即投票>>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17立即投票>>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