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拼命扩大产能是每个厂商必须做的功课,但供大于求的阴霾已经浮现,一场锂电池价格大战即将爆发。
每一个时代都有旗帜性的人物出现,他们的一举一动备受瞩目,影响着时代的进程。在商业领域,同样如此。
12月24日,有媒体报道称:今年年中,宁德时代(300750.SZ)董事长曾毓群与小鹏汽车(09868.HK)董事长何小鹏在宁德时代总部大楼发生了一场争执,最激烈时,曾毓群甚至还退出会议室,平静了10多分钟。
争吵缘于何小鹏打算引入中航锂电为小鹏汽车新的主力电池供应商。
新浪财经就此事向小鹏汽车方面求证,公司回应表示,“争吵一事,完全是谣言”。
宁德时代一时站上风口浪尖,关于新晋势力挑战,行业格局重塑的声音甚嚣尘上,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想必各位投资者都有自己的判断,市场上有太多的噪音,“吃瓜”带来的愉悦毕竟是短暂的。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本质去看待问题,保持一个冷静、客观的态度。
不同于市面上的报道,本篇文章以供需关系的视角来审视锂电池产业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
01 需求高企之因
谈到锂电池,就绕不开新能源车,而新能源车的研究需要通过供需的分析来展开。
在全球双碳背景下,新能源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从世界前三大汽车消费国来看: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从年初的5%逐步上升到20%,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82.1万辆,同比高增超过200%。
美国2021年前三季度美国新能源车销量达43.5万辆,同比上升104%。但渗透率仅仅4%,距离达成2030年50%的渗透率甚远。
从数据上说明美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及预期,但换位思考却可以看出美国新能源市场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间。特别是在近期美国政府推出了高额的补贴政策,这使得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欧洲作为新能源车的领跑者,2021年前三季度欧洲新能源车销量达156万辆,同比上升105%,渗透率在第三季度也达到了20%。
毫无疑问,新能源车景气度仍旧高企。
谈起决定赛道的景气度的因素,简单来讲一是空间,二是时间。
由于去年新冠影响,2020年全球汽车销售7797.12万辆,比2019年的9042.37万辆下降了13.77%。
今年全球重要汽车市场第三季度新注册电动汽车数量大幅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14个汽车市场的总增幅为123%。
在双碳目标下,未来新能源车逐步替代燃油车是确定性的,并且意味着长期的发展机遇。千万量级如此广袤的市场空间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显而易见,新能源车赛道时间和空间完全具备。
众所周知,在新能源车整个产业链中最核心的环节便是锂电池,其占据新能源车的成本达40%左右。
得益于中国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锂电池行业的发展从实现国产化的突破到成为全球霸主。完成了从政策扶持到市场竞争的转变,为中国新能源车弯道超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能源车最核心的零部件,锂电池同样迎来业绩高增时刻。
根据近期中国11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显示,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0.8GWh,同比上升96.2%,环比上升35.1%。宁德时代占据了55%的市场份额,比亚迪紧随其后占据16.6%的份额。
纵观全年,1-11月累计装机量达128.3GWh,同比累计上升153.1%。竞争格局仍旧是一超多强的局面。
制造业有一条规律,那便是在需求高企的背景下,企业往往对未来盈利增长产生预期。此时便会加大资本投入,扩充产能,随着产能的释放,业绩迎来增长。
因此,在业绩增长的同时,多家锂电池厂商顺势而为提出了宏伟的扩产计划。
其中,蜂巢能源在其第二届电池日上宣布,2025年全球产能规划目标提升至600GWh,届时,2021年仅仅2%市占率的蜂巢能源有望占据四分之一的市场空间。
其扩产的幅度之大令人咋舌。要知道国内在2021年1-11月装机量总共才128.3GWh,全球2020年全球总装机量才137GWh。更有意思的是扩产目标超过了宁德时代2025年产能规划。
巨幅产能扩张的背后显示着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这种信心来源来自于广袤的市场空间。
有行业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交通领域的电动化及电力领域储能对锂电池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8TWh。
可是,不单单是蜂巢能源,中航锂电2025年规划产能也将超过500GWh,算上宁德时代原本的500GWh以上的产能规划,亿纬锂能200GWh以上的产能规划。
仅仅这4家锂电池厂商的产能规划在2025年已经超过了1.8TWh,还不包括其他电池厂商的扩产以及未来上马的项目。
如此看来,锂电池供过于求已是必然,更为糟糕的是对未来的需求过于乐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