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X-EEA和特斯拉的战争,没技术的企业,都会慢慢凋零?
X-EEA 3.0的同理,和必须跨过的问题
X-EEA 3.0,小鹏在相关的官方宣传里给到了一张图,展示相关的思考。
中央计算模块和4个区域控制进行联动与相关的传输/分配/通讯/执行,这和HW3.0时代的特斯拉思考逻辑一样,组成形式上略有不同。
谈及X-EEA 3.0的能力和问题之前,先从目前最领先的特斯拉E/E架构看起,在之中寻找出入,其实就能找到X-EEA 3.0的相关答案。
特斯拉E/E架构的3大板块等于:
1.自动驾驶&娱乐控制,接管驾驶相关的传感器等;2.右车身控制器BCM RH,集成车辆驾驶相关、热管理等;3. 左车身控制器BCM LH,负责车内相关部分功能、呈现等。
通过CAN线(目前使用)将中央计算模块与相关连接,上层进一步为特斯拉自研OS,再上层为相关生态能力、神经网络的搭建。
这一段关于技术结构的话术,懂的都懂。对于不太熟悉这一领域的人而言,其实只需要记住一个核心点即可:和所有工业产品一样,底层的能力/潜力直接决定上层的呈现和未来进化能力。
所以,借由和市面最先进大规模量产产品相比,结合小鹏 G9透露的相关信息,从较大的差异上,即能找到X-EEA 3.0大概是什么的答案。
眼前的X-EEA 3.0等于,完成了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底层布局与打通能力(这一点放在结论展开),之后搭建关于整车的分层式软件平台,再逐步构建上层系统软件平台、基础软件平台、智能应用平台,最终实现功能段的相关迭代升级,如智能驾驶、智能交互、智能网联、智能场景等。
也就是说,X-EEA 3.0在逻辑上和特斯拉的E/E有着相同的思考,当然,只凭这一句并不意味着太多。因为,眼前有个现成的案例,华为鸿蒙OS。尽管目前全球范围内多种企业基于Linux诞生了多种“所谓”的自研操作系统,其中大多以换壳为主,不具备Linux核心源代码的相关控制力,少数企业属于狭义OS,软件层面拥有一定的自我能力
而广义OS,即同时能对生态、硬件、核心软件代码有相应认知和重新生长的,新生事物只有苹果IOS、华为鸿蒙OS两家。
因为,尽管逻辑相同,但之中部分的解决方案、代码为何要脱离于传统,是有着功能实现/未来进化层面不同思考的。譬如,以E/E和X-EEA 3.0举例,两者之间尽管大的逻辑有相同之处,但E/E所发展的方向是可进行单体计算的视觉神经网络而匹配的FSD/AP等,而小鹏X-EEA 3.0则需要考虑更多传感器带来的感知能力与处理执行能力,譬如眼前的激光雷达,以及未来的in-SAR 5D雷达等。
另外,在两者之间,还有一个较大的差异点。E/E目前给到的相应表现,以CAN线作为传输体系,X-EEA 3.0则以千兆网络作为解决方案。两者之间的不同,从最直接效果上有3点:
1.千兆网络的数据承载潜力更大,针对眼前能力均可,但随着未来数据量的进一步增大,CAN线有承载能力的天花板;
2.以第一点为基础,千兆网络的精确控制能力较之CAN线,好处更多。此处的精确控制能力指,对于车内每个单元(娱乐系统/动力电池/其他耗能设备)的处理,片面理解的话可以是“像燃油时代,发动机尽可能榨干燃烧的每一丝热量”,全部理解则是,解决“头脑发达而四肢无力”;
3.千兆未来和5G之间的适配,也有着相应的优势
当然,其面临的问题也是显著的,包括车辆的线束、电子元器件相关成本、具体工程细节。
仅从上述表现来看,X-EEA 3.0面对E/E时,是有自身优势的。但,我们前面也提及了小鹏将面临挑战和新的问题,事关硬件、软硬结合等。
自研芯片,这一词目前在汽车行业内越来越多的被提及,核心原因即在于,随着智能化的进一步推进,通用芯片与车辆专用芯片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算力/功能相应出入。而对于小鹏X-EEA 3.0来说,中央计算模块由谁构成、怎样构成、如何构成,相信它已经在大量思考之后有了自己的方向。
比如,可以猜测为,使用几块Orin拼成板子,之后再进行异构,每一个单独做支撑。
当然,这之中如何解决,只能待小鹏想公布时,才有最终答案,才能对其做进一步的分析。
写在最后
本质上,在当下这个各家车企都在面对转型和发力的时刻,各家的发展方向/技术思路有所不同,但相关的共同认知已达成,进一步的集成化,去除传统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已经是传统巨头们开始在推进的新方向。
因为,得益于此才能跟得上未来汽车可进化的主流水准。
而最后要对上文小鹏X-EEA 3.0伏笔进行解释,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方式,对于传统车企甚至是很多新势力车企而言,无法做到一蹴而就。特斯拉/小鹏,均经历了内部的迭代过程,从最早的整车分布式控制→域控制结构→中央+区域。
这因为,不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未来的汽车,其身上所使用的相关电子电气原件都是巨量,且汽车行业中,眼下并没有相应的初步整体解决方案,只能依托于自身的整合能力/研发能力进行推进。
所以,眼前的特斯拉E/E和小鹏的X-EEA 3.0,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对大多数企业3-5年的底层先进性时间差。
传统汽车和未来智能汽车之间的胜负手,在这个时候,可以说真正走到下一阶段。
作者丨黄强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直播中立即观看>>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