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吉利、大众、丰田、本田们,对上宁德时代/华为,真的是必输局?

2022-01-24 10:06
路咖汽车
关注

腾讯/阿里的相关失败案例,意味着华为/宁德时代有无数退路

巨头级企业想要在汽车层面实现利润、增长,甚至是掌控,这并非是130年来的第一次。传统业务领域里有代工皇帝麦格纳,而不久之前的案例,则是腾讯/阿里。阿里的汽车之路,随着当年与上汽乘用车的合作开始拓展,荣威RX5的上市现场,阿里的相关人员侃侃而谈时间近80%,而荣威的相关领导只说了20%。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场业务的主导人是谁,且随着上市后一炮而红,核心技术在于阿里,它的话语权一度登顶。

但,从2016-2022,你也能很清楚的看到它的发展轨迹是在登顶后一路走低。阿里与上汽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做出了切割并重新开展业务-智己汽车。

与阿里巴巴情况基本相仿的,是腾讯的相关智能化发展。阿里大获成功之后,腾讯开始入局相关,之后与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均成立了相关的合资公司,也输出了一系列相关成功产品,如当下表现不错的长安梧桐车联、广汽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等。最早时的传播宣传中,腾讯站在相对亮眼的位置中,但随着逐步发展至今,腾讯成为了隐性转播亮点。

与阿里、腾讯的相关业务不太相同,百度的发展路线更多变也更曲折。多变在于,之中的技术路线发生过很多次的改变,初期以生态入口的供应商身份发力,之后在自动驾驶软件层面赋能,甚至于在业务低谷期还主要以智能全家桶的身份提供车企智能交互能力,再就是当下以与吉利的合作形式拓展自己的集度汽车业务。

至于后续的继续发展之路,上述三家中腾讯更多以供应商身份做相应重要组成部分,而阿里/百度,则在继续寻求整车部分的发力,当然,还是更多聚焦在软件/算法/生态等层面。

回溯三家的发展之路,如今能很明确的找到问题出在了哪儿,原因又是什么。

在于,当某项事物快速成为新的需求点之后,中国/全球范围内具备相应能力,能带来同等解决方案的办法有很多。汽车产业在初期感受到压力之后,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反弹,尤其是头部企业们所拥有的态度/资金/储备,能允许它们快速反弹。

写在最后

对于华为、宁德时代而言,躺赢局是否存在?答案是否定的。

尽管二者均有着强大的能力,但本质上对于头部车企的影响有限,甚至于对于二线车企而言也只是一定吸引力,它的吸引力更多对于原本就需要外部注血的弱势企业。

因为,不论是华为、宁德时代,二者与汽车企业的合作,均切入到了更深的维度里。华为的生态全部上身,基本等同于车企放开了对智能层面的控制权,甚至是自动驾驶软硬件的核心控制权,而宁德时代的上身,则要占据车企的三电控制权,甚至是相关产权。如换电发布会所说的无线BMS电控,涉及技术控制,以及巧克力电池模块的产权控制。

而吉利、长城、长安、比亚迪、宝马、奔驰、大众、丰田、本田等,能接受相关的条件么?

所以,一切都只能留给时间才有答案。可替代的解决方案有很多,譬如最近吉利在与魅族进行沟通,即是新的思考与解决尝试。再譬如,随着电池白名单的后续逐步放开,以及对外限制的逐步放开,宁德时代、华为二者,会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也都会更多。

但,毫无疑问,它们的入局都是好事一件,因为充分竞争之下带动行业进步,最终消费者完成受益。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如果真的是躺赢局,华为/宁德时代就不会着急造车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