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比亚迪、大疆,未来是几分天下,还是各自安好?
导语
Introduction
“三英”之战?
作者丨王小西
责编丨杨晶
编辑丨别致
造车之势烽火连营,2021让我们见证了第二波造车势力入局的盛况。
就像我们昨天开始连载的专题所讲的,深圳这个想成为“智造之都”(另一个外号叫“捞钱之都”)的城市,里面的智能科技“内卷”已经开始了。同在深圳屋檐下造车和进入造车产业链的,不仅有华为、比亚迪,还有抽冷拍马杀到的大疆车载。
当ICT、无人机两大领域的巨头在同一座城市争夺新的赛道,而且旁边还有个造车的巨头,一个极好的故事也由此启幕。为什么没提同城的腾讯呢?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1
大疆车载PK华为?
先说说大疆。去年上海车展大疆正式官宣其车载业务,也成为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中的一股新力量,随着第二波“新造车”高潮到来。
众所周知,大疆车载项目2016年立项,当时,已经看到无人机天花板的大疆创始人汪滔就开始提前准备,把自动驾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
2018年,大疆获得深圳第一批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仅比腾讯晚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且同步开始了各种道路场景的常态化、大规模测试。2019年,大疆车载事业部正式成立,明确了大疆车载作为智能驾驶领域Tier1的定位。
不过,智能驾驶领域最根本的竞争也是人才竞争。去年12月27日大疆车载负责人谢阗地表示,大疆车载团队人员已达近1000人。而跟华为的研发人员规模相比,大疆还有很大的差距。
去年的上海车展期间,华为方面透露,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研发投入将达到10亿美金,研发团队规模达5000人,其中自动驾驶团队超过2000人。所以,造车这件事上,从人才储备的角度来看,可能“远期看大疆”才是正解。
大疆做车载业务,缘于做无人机过程中积累的研发能力,比如图像识别、感知算法、导航和避障功能等,与车载需要的能力是共通的。所以,想拓宽边界也是自然。而且,“在大疆内部,是否做一个业务的边界,不是看该业务的成长空间以及商业价值,更多是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边界。”
从目前的能力边界来看,大疆车载的三大智能解决方案的愿景是,实现从高速到城市再到泊车域全场景的覆盖。从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来看,大疆车载已经覆盖L2+至L3的全面布局,在这个领域大疆车载高性价比、可量产就是其最大的竞争力。
此外,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基于大疆多年来在感知、定位、决策、规划、控制等领域的积累,截至 2021年3月,在智能驾驶及其相关领域大疆车载已累积超过 1000 项专利。(这个数据和后面比亚迪也有关)
凭借其在空间智能技术的积累,大疆车载以视觉感知为核心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可以大幅降低对GNSS、高精度地图及 V2X 的依赖。所以,业内也有人认为,大疆可以先于华为,进一步控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价格优势。
华为要做的是“帮车企造好车”,而大疆车载同样立志成为智能驾驶领域的Tier1。而就企业的市场定位来说,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双方会互相面对竞争。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7立即投票>>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17立即投票>>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