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从学徒到师傅,新能源让中国制造扬眉吐气

2023-04-10 16:48
壹DU财经
关注

文:战兵

编:亦可

上过小学的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曲线才是我们经常走的路。

近两年势头很猛的新能源产业,也面临类似的局面。从正负极材料、多晶硅等上游原材料到风机、太阳能电池板,再到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中国新能源做到了全产业链的全球领先。

在兵强马壮,准备出海的当下,却频繁迎来贸易壁垒,这会阻止中国新能源出海的势头吗?新能源企业又会如何应对?

01新能源是中国制造的一次突围

自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我们听到很多关于中国制造的段子。比如,生产7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国外网红挑战“不用中国制造”,结果家被搬空;供应链和生产基地向越南、印度等转移......

这些说法,是中国制造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缩影。从曾经的山寨抄袭到物美价廉,中国制造跟日本制造、韩国制造一样,一步一步走来。走到今天,新能源产业成为中国制造新的招牌,而且是产品、技术、品牌全面优秀,没有偏科。

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中国锂电出口总额3426.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6.7%;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光伏、电动汽车锂电池一道组成外贸出口“新三样”,新三样清一色都是新能源。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太卷了,俨然红海一片,而海外则是一片蓝海。中国新能源企业尤其是动力电池企业,像4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大众、通用等企业,以先进技术打入其他国家市场。中国新能源企业也正以技术换海外市场。

去年11月,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26.81%,打破了5年前由日本公司创造的世界纪录。事实上,在光伏产业,中国技术多面开花,PERC、TOPCon、异质结等高效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攀升,半片、双面双玻、MBB、叠瓦等组件技术百花齐放。

去年6月,宁德时代发布第三代CTP(cell to pack)电池——麒麟电池,体积利用率突破了72%,电池包集成度为全球最高,被《时代》杂志评为2022年度最佳发明。最近日本媒体的一项分析显示,包括钠离子电池等在内的锂离子电池替代品开发中,中国以5486件专利居首位,占专利总量的50%以上。

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以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智能创新领域,中国车企同样在技术方面取得领先优势。

技术支撑下,中国培育了一批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企业。2018-2022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厂商中有8家来自中国,催生了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协鑫集成等一批龙头企业。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排行前十大企业中,中国企业占6席,宁德时代全球第一。

未来,中国新能源出海仍将保持强劲势头。《华尔街日报》援引花旗集团分析师的预测称,2023年中国电动车出口有望延续强劲势头,预计可能再增长33%。

在新能源风、光、充、储等各个环节,中国大多处于全球领先位置,而且在国内竞争白热化,国外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出海才刚刚开始,仍具备巨大市场机遇和潜力。

02拦路虎频出,新能源出海难度加大

在当下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中国新能源出海也面临一些挑战。去年8月,美国通过《降低通胀法案2022》,该法案呼吁,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鼓励美国人购买电动汽车。

就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如果未来汽车出海美国想获得税收减免,就必须在北美组装,电池中的材料和“关键矿物”必须来自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

不仅如此,今年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接受美国《基础设施法案》补贴生产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必须在美国制造,任何铁制或钢制充电器外壳或壳体的最终组装,以及所有制造过程都要在美国进行。从2024年7月开始,至少55%的充电站零部件成本必须来自美国。

美国市场虽大,但目前还不是中国新能源出口的重点市场。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欧洲市场,也开始设置“绿色壁垒”。

今年3月,欧盟发布了《净零工业法》和《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两项提案,设定了一个目标——计划到2030年,将光伏和电池等关键绿色工业的本土产能提高到40%。到2030年,来自单一第三方的战略原材料年消费量不应超过65%,高于65%的国家的相关产品将在投标评定中被降级,获得补贴的难度增大。

根据欧盟此前统计的数据,该组织超过90%的光伏多晶硅和其他相关组件从中国进口,超过四成的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进口自中国。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日前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对外发展白皮书》显示,未来,光伏产业贸易摩擦或将再次升级改版,除反倾销、反规避、提高基本关税等传统形式的贸易摩擦、壁垒、限制之外,“人权”“低碳认证”“能效标签”“可持续发展”等都在成为新形式的贸易壁垒,对企业的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去年欧盟委员会通过的“电池立法新规”要求,从2024年7月1日起,工业及电动汽车电池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必须提供产品碳足迹声明。中国电池企业要想在欧洲市场落地,又增加了一项必须要跨越的门槛。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