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强大的日本电池,错失电动车时代

2023-10-27 10:11
汽车公社
关注

导语

Introduction

日系车新能源化,能否靠电池逆袭?冰火两重天,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日系车,是否依旧值得期待?

作者丨张之栋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靳鹏辉

编者按

丰田、本田、日产三巨头在中国遭遇寒冬,马自达、斯巴鲁在小众的道路上越走越窄,三菱、铃木已经远离中国消费者视野,日系车在华份额从最高25%,下降到15%。

在中国,日系车的份额迅速被中国品牌切分。在全球,日本汽车出口首次被中国超越,并逐步接受中国产地汽车返销日本。仅有BBB(奔驰、宝马、比亚迪)三家外国品牌参展的东京车展,似乎已经沦为一个纯粹的地方性车展。

当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轰轰烈烈,世界汽车的焦点向中国转移,普混、氢路线的差异选择,电动化转型缓慢的日本汽车,是否真的迎来了大限?日本汽车真的会如柯达被数码相机被替代那样,进入新一轮的“失去的20年”?抑或者如外界所言,日本汽车已经陷入了“创新者的窘境”?

10月25日,停办四年的东京车展重新启幕,首次更名为日本移动出行展。这次,日本汽车究竟会带来什么电气化转型成果?他们又如何认知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汽车公社》报道小组将前往车展现场,在深秋的东京,为读者去一一寻找答案。

日系车省油、耐造,为什么卖不好了?事实上,自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开来,日系品牌的销量就受到了极大冲击。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整个日系品牌的表现都不怎么好。

丰田销量下降 4%,本田销量下降 21% ,日产销量直接下降 26%……

情况已经十分明朗,就目前国内汽车市场而言,日系车的好日子已经过去。而且除了销量下跌的“日系三巨头”,以及还在坚持的马自达之外,类似斯巴鲁、三菱等偏向小众化的日系车品牌,已经支撑不住、脚底抹油。

时代变了,人们开车不用油,甚至开始更追求舒适体验。当车不再是单一的运输工具,日系车所谓的经济耐用品质,很难跟上时代潮流。那么问题来了,像丰田、本田这样的全球汽车巨头,就看不到市场的改变吗?

答:当然看得到,只不过在此之前,他们造就了太多的沉没成本。

毫不夸张地说,日系品牌的盛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其依靠的便是技术、制造、供应链三大“法宝”。而恰恰就是这三大法宝,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换言之,日系品牌已经在各个方面真金白银的投了钱,以至于偌大的“家业”创下了,又怎么会那般轻而易举的舍去?

很显然,在日系汽车品牌的眼中,新能源转型、电动化转型不会那么快,燃油车型和油混车型依旧会长期留存。殊不知,以特斯拉、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实现后来者居上,并且肆意地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汽车市场上,跑马圈地、瓜分蛋糕。

日系老矣?

相对于大众轰轰烈烈的ID战略纵深、积极求变,以及别克E5这种单一车型一降到底的决心,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汽车品牌,确实显得犹犹豫豫,停滞不前。

这其中当然有前文所提到的“沉没成本”作祟,但面对新能源汽车时代大势的势不可挡,日系汽车品牌似乎开始变得积极起来。这样的他们,是否依旧值得期待?日系汽车品牌还有什么后手,能够一举翻盘?

点错科技树?没那么简单

相对于新能源和智能化盛行,日本汽车在普混路线和氢路线的选择,并不符合新时代趋势。而这也被人们认作“点错科技树”。但似乎大家都忽略了一点,日本的电池行业,包括动力电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

首先,谈及日本电池发展史,就一定绕不开一家企业——松下。

1991年,索尼第一次将锂电池商业化应用;1994年,松下成功研发出可充电锂电池,并在此后的近10年里,稳坐消费锂电池龙头。而在松下的带领下,日本电池行业快速发展,年产能迅速飙升,甚至占到了全球锂电池市场份额的90%。

可惜的是,日本当局投入锂电池的决心不足,日本从国家层面押注氢燃料电池,导致其在锂电池产业的霸主地位,逐渐丧失,松下也因此受到牵连。

但哪怕是这样,松下依旧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和际遇,在动力电池行业闯出一片天地。

自2009年,松下便开始向特斯拉长期供货,并与之在内华达州合建有一座电池工厂。

只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松下在动力电池业务上的崛起,非常仰赖对特斯拉的供应,所以来自“大客户”的麻烦,也就随之而来。

总得来说,作为唯一一家跻身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日本企业,松下的排名仅次于宁德时代、比亚迪与LG新能源。这样的成就,在日本企业之中,无异于独树一帜。

但是很遗憾,日系品牌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进展太过缓慢。没有人知道,前有中韩电池厂商“抢蛋糕”,后有日系汽车品牌、政府当局拖后腿的松下,究竟还能坚持多久。

好消息是,这次东京车展带给了许多不一样的感受。尤其是在汽车电动化转型方面,以丰田、本田、日产三家为首的日本汽车品牌,一改曾经的扭扭捏捏,分别带来一系列全套的概念车型。

如丰田的电动陆巡,KAYOIBAKO ;本田的Prologue,SUSTAINA“口袋概念”;日产的“Hyper”EV概念车系列,轿跑、MPV、SUV车型,应有尽有。

难以想象,运转起来的日系新能源化,究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中国乃至整个全球汽车市场。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摸索中前行的他们,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慢。

所以,落到动力电池市场上,即将飞速发展的日系电动化,能够为日本的动力电池行业,带来更多助力吗?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但还是会存在不少的利益交换。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