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2024首家锂电企业终止IPO
开年不久,锂电领域首家企业宣布终止IPO。
1月17日,赣州吉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锐科技”)创业板IPO申请状态变为终止。
原因与去年12月下旬多家终止IPO的企业一样,系吉锐科技主动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根据有关规定,深交所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图源:深交所
关于吉锐科技
资料显示,吉锐科技成立于2019年,主要从事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利用及锂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与加工服务,可以同时实现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体系全组分元素回收。主要产品包括电池级碳酸锂、磷酸铁、镍/钴/锰盐等。
招股书显示,吉锐科技原拟公开发行不超过5908.0273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拟募集资金11亿元,计划用于年处理30万吨锂电池循环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年处理11万吨磷酸铁锂电池)、锂离子电池材料循环制造研发技术中心项目。
募投资金基本全部用于产能建设。吉锐科技称,近几年下游客户扩产迅速,未来对镍/钴/锂盐等原材料需求增长较快,且由于公司是行业内少有的能够大批量提供电池级碳酸锂的回收企业,下游电池厂、正极厂与公司合作意愿较强,预计未来三年内公司现有产能将实现满负荷运营。
在现有产能体系下,公司预计2026年及以后公司产能将呈现紧张状态,而电池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不少于2年,公司有必要提前布局本项目建设以满足未来下游客户需求高速增长的需要。
图源:招股说明书
业绩方面,2020年至和2023年上半年,吉锐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99.32万元、1.66亿元、9.3亿元和8.6亿元;实现净利润-705.52万元、3693.39万元、1.11亿元和6535.05万元。整体处于增长态势,2020年至2022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565.51%,成长性良好。
但主营业务毛利率处于下滑态势。2020年至和2023年上半年,吉锐科技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主-19.83%、41.13%、23.52%和17.49%。吉锐科技称,公司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受镍钴锂等金属或金属盐市场价格波动、产能释放等因素影响。
值得指出的是,2020年-2022年,吉锐科技主要生产和销售产品为电池级碳酸锂、磷酸铁,2023年开始生产与销售镍/钴/锰盐等产品。
客户方面,吉锐科技自2021年开始产能逐步释放,目前已积累了大批优质客户资源,主要知名客户包括国轩高科、厦钨新能、龙蟠科技、当升科技、长远锂科、容百科技、华友控股、天力锂能、比亚迪、建发股份份、格林美、优美科等。
2020-2023年上半年,吉锐科技前五大客户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80.91%、79.05%、79.65%和75.21%,存在着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其中,2023年上半年,吉锐科技前五大客户分别为国轩高科、龙蟠科技、厦钨新能、华友控股和江西佳纳能源,销售额分别为1.8亿元、1.62亿元、1.05亿元、6518.26万元,占营收比分别为20.95%、18.92%、15.48%、12.25%和7.61% 。
IPO监管趋严
2023年全年,沪深市场核发IPO批文245家,启动发行237家。其中,2023年1月到8月核发IPO批文213家,启动发行193家。
自8月底以来,证监会加强逆周期调节,阶段性收紧IPO,9月到12月核发批文32家,启动发行44家,月均核发批文和启动发行数量明显下降。
就锂电产业链IPO情况来看,有数据显示,2023年,锂电产业链有28家企业成功IPO,12家企业已经过会,15家企业处于终止或中止状态。
针对IPO监管问题,今年1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在会上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继续把好IPO入口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回收行业亟需走向规范专业化
2023年11月20日,工信部节能综合利用司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五批)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第五批白名单企业共计68家,其中纯梯次利用企业45家,再生利用企业20家,同时具备梯次与再生利用的企业3家。吉锐科技恰入围了本批次白名单,为再生利用企业。
对于第五批白名单入围的公布,有不少业内专家认为扩容数量过多,前四批白名单企业共计才88家。
但不论如何,入选白名单,不仅是企业从事废旧电池综合利用相关工作的官方认证和门槛,更是国家督促回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规范管理,引领行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良苦用心。
毕竟,白名单企业只是我国废旧电池回收相关企业的小小一隅。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仅2160余家,2022年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迅速增长至3.8万家。截至2023年三季度,国内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数量达到了11.2万余家。
迅猛增长的企业数量,说明看好回收这个市场“蛋糕”的企业不少,当然坑定也会存在浑水摸鱼的企业,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层面制定的门槛显得更加重要了。
但是,《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等文件出台时间尚短,整体效果尚未显现。就目前而言,符合规范条件的白名单企业的实际回收量偏低,市场仍面临总体规模较小、回收网络不健全及回收机制不规范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
而且,目前还未出现能够实现极致环保、极致价值的回收技术。
更为残酷的是,眼下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活下去”。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秘书长杨林此前曾表示,“保守估计,80%以上的电池回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9日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西门子电池行业研讨会-P4B如何加速电池开发
-
1月10日立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应用新进展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