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三星电池再曝“隐患”

2025-02-17 14:26
金刚新能源
关注

一场召回背后的技术路线反思与全球竞速

正文

2月8日,三星SDI一纸公告震动汽车行业:因高压电池组存在潜在自燃风险,福特、奥迪以及Stellantis集团旗下的180,196辆汽车被紧急召回。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调查直指问题核心——电池单元隔膜损坏可能引发“热失控”,也就是俗称的“自燃”。

但尴尬的是,截止目前,三星SDI方面承认尚未找到根治方案。

唯一能做的仅是推送软件更新,在故障发生时提醒车主“请立即安全停车”,并建议“尽量把车停在户外”。

但以上提醒仅限对福特车主,对于剩下的奥迪和Stellantis车主而言,这份“贴心提示”甚至成了奢望,尽快完成召回维修可能是其最安全的选择。

此次大规模召回事件不仅暴露了三星电池的技术短板,更让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产生疑虑。而且由于电池缺陷的根本修复尚未明确,还会削弱主机厂们对其供应链的长期信任。

毕竟,谁愿意把自家品牌的声誉押在一颗“定时炸弹”上?

压错技术路线:从Note 7到电动汽车

又是电池隔膜出现问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16年对三星品牌造成毁灭性打击的三星Note 7电池爆炸事件,其原因也是跟隔膜相关。当时调查结果显示,快速充电或高电流密度导致锂金属在负极表面沉积形成枝晶,穿透薄隔膜引发短路,最终导致电池起火。

时隔九年,三星再一次在同一个地方栽了一个大跟头。

三星SDI质量控制不足固然是造成此次召回车辆的原因之一,但究其根本,还是三星SDI的三元锂电池存在制造工艺缺陷的问题。

三元锂电池曾是与磷酸锂电池并驾齐驱的电池两大技术路线,具有能量密度领先、适配高端长续航车型的优势,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安全性问题突出,热失控风险较高;成本高于LFP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工艺复杂,良率控制难度大。

而三星SDI一直长期坚持高镍三元锂电池技术路线(如NCA体系),主打高能量密度以支持长续航。

还没等三星SDI克服三元锂电池制造工艺的缺陷,另一边宁德时代比亚迪的CTP技术和刀片电池技术的出现弥补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劣势。

于是新能源车市场开始转向,越来越多的车企集体“掉头”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而三星在这场技术竞赛里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其LFP电池量产计划还要等到2026年。

宁德时代等中国厂商凭借LFP技术迅速抢占市场,而韩国三大电池厂商全球份额从曾经的半壁江山跌至2024年的不足30%。

但三星SDI等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并没有认输,将本国电池产业的未来押注在固态电池上。

据悉,三星 SDI在2023年完成全固态电池试生产线建设,并计划到2027年量产;SK On正在开发高分子 - 氧化物复合系和硫化物系两种全固态电池,目标是分别于2027年和2029年生产商用化试制品;LG能源解决方案计划到2030年量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不过,固态电池目前投入成本高,技术攻克难度大,难以在短时间内研发成功。中日企业研发进度更快,韩国在全固态专利数量上落后于中美日。

因此就目前而言,如果三星等韩国企业今后未能突破新的电池技术,提高三元电池的安全性,想要超越中国企业还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在华发展受阻:一步错,步步错

此次三星SDI召回的车辆品牌全是欧美车企,也从侧面验证了三星SDI手上中国客户的流失。

实际上,三星SDI非常重视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但其在中国故事堪称一部“错失良机”教科书。

早在2014年,三星SDI就在西安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工厂,计划通过本地化生产抢占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蛋糕。

然而,2016年中国工信部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补贴,导致其失去商用车客户。同时,由于未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录(即“白名单”),三星SDI的客户无法获得补贴,被迫退出主流市场。

2017年天津工厂起火事故,更是让市场信任跌至冰点。

反观韩系的另两家电池企业LG化学和SKI也在中国大幅扩充动力电池产能以抢占市场先机,并与中国主机厂和电池厂实现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快速崛起抢占了最大的动力市场份额,在产品技术和成本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2020年后,三星SDI在中国市场基本停摆,被迫转战欧洲市场。与宝马、大众等车企建立长期合作,并在匈牙利扩建工厂(年产能1200万块电池),以服务欧洲电动车需求。

但三星SDI与大众的合作之路同样波折。

2020年,外媒传出大众汽车因对三星SDI在动力电池产能供应方面存在担忧,重新制定电池采购计划,从最初的20GWh大幅缩减至不足5GWh。

这也导致了大众随后调整电池采购策略,转而与LG化学、宁德时代、Northvolt等多家供应商合作。

2021年后三星SDI与大众通过新订单恢复合作,大众再次成为三星SDI的第一大客户,占其电池业务销售额的50%。

有意思的是,三星SDI客户结构较集中,极度依赖大众和宝马,但这两家车企却早已向宁德时代、LG化学等开放供应链。

而此次三星SDI再次暴露技术问题,大众和宝马对三星的采购权重恐怕得再掂量掂量了。更何况在全球锂电池行业严重产能过剩的如今,车企想再找新的电池供应商,也并不难。

2024年,三星SDI的财报数据惨淡:全年营收16.6万亿韩元,同比下滑23%;净利润5760亿韩元,同比下降了72%。

其中第四季度营收环比下降5%,同比暴跌29%;营业亏损2570亿韩元(去年同期盈利2950亿韩元),因产能利用率下降、新工厂固定成本增加及一次性费用。

总体来看,由于欧美EV市场的需求放缓,三星SDI在营收和利润端都承受了较大的业绩压力。

连带着三星SDI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24年,三星SDI的装车量为28.9GWh,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4.7%下降至3.7%‌‌,排名第七。

这边三星SDI独自承受着风雨,但另一边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却保持了稳健的增长。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使用量达到894.4GWh,同比增长27.2%。中国电池厂商的主导地位持续巩固,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拿下55%的份额。

三星的困境,既是技术路线的偏差,也是市场响应迟缓的苦果。未来,三星SDI若不能及时调整战略,突破技术瓶颈,恐怕难以在这场激烈的全球动力电池竞争中扭转乾坤,重拾昔日辉煌。

       原文标题 : 三星电池再曝“隐患” | 电动势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