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背靠”曹德旺,这家电池“独角兽”登陆港交所,市值200亿

2025-04-15 09:47
储能严究院
关注

      当前市场份额仅1.4%,与头部企业差距显著。

©图源 / 正力新能

  文 / 王璟 编辑 / 杨倩

来源 / 储能严究院

 储能严究院

在这里读懂储能          

2025年4月14日,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力新能”)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8.27港元,开盘后市值达211.7亿港元,成为江苏常熟首家新能源领域独角兽企业。

这家由福耀集团创始人曹德旺胞妹曹芳及前福耀玻璃高管陈继程联合创立的公司,仅用6年时间便跻身动力电池行业前列,其发展路径与行业地位引发广泛关注。

01动力电池:从行业黑马到第九名,细分领域显锋芒

正力新能成立于2019年,凭借创始团队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深厚积累,通过收购整合江苏塔菲尔等资源快速切入动力电池赛道。

尽管行业头部已被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占据,但正力新能凭借差异化产品策略(覆盖BEV、PHEV、HEV全车型)和性价比优势,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装机量排名:2022年位列国内第12位,2023年升至第10位,2024年进一步跃居第9位。

细分领域突破:在磷酸铁锂(LFP)动力电池市场,2024年装机量排名一度冲至第二位(部分统计口径显示为第九),展现其在特定技术路线的竞争力。

客户资源:与一汽红旗、广汽传祺、零跑汽车等车企建立合作,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90%,虽彰显客户质量,但也暴露出集中度过高的风险。

财务表现方面,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51亿元,净利润9101万元,首次扭亏为盈,主要受益于碳酸锂价格低位窗口期的成本控制。

但此前三年累计亏损超27亿元,且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长期低于行业龙头(2023年仅5%,宁德时代为22.9%),显示其盈利仍依赖外部周期性因素。

截至2024年3月,电芯设计总产能25.5GWh,计划通过IPO募资扩大生产规模,但当前市场份额仅1.4%,与头部企业差距显著。

02储能业务:增速亮眼,但占比仍低

正力新能近年来加码储能赛道,推出314Ah大容量储能电芯(循环寿命达12000次),覆盖发电侧、工商业及户储场景,并与德业股份等企业合作拓展船舶储能市场。

其储能产品销量从2022年的3.1MWh激增至2023年的751MWh,2024年一季度进一步增至115.9MWh,收入从180万元攀升至4040万元。

虽然正力新能储能产品销量爆发式增长,收入占比待提升。2023年储能业务收入占比仅7.6%,远低于动力电池的80.7%,短期内尚未成为业绩支柱。

尽管正力新能成长迅速,但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

一面是巨头挤压,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占据超60%市场份额,正力新能需通过技术突破(如半固态电池研发)或差异化场景(如飞行器电池)寻求突围。

一面是盈利可持续性的挑战:低毛利率与客户集中度风险可能制约长期发展,需提升技术溢价能力并拓展多元化客户。

正力新能之所以成功上市,很大程度上是搭上了常熟市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便车。2024年,常熟市新能源产业GDP突破3000亿元大关,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当地政府积极布局,制定了宏伟目标,计划到2025年打造出产值达11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力新能作为本土行业龙头企业,或许正是在政策扶持的东风下,加速推进产业链整合、平步青云。

正力新能的上市堪称“后发者”实现逆袭的典型范例。尽管在动力电池与储能领域已崭露头角,但目前仍处于奋力追赶的阶段。

面对行业内快速的技术迭代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正力新能能否在技术迭代与行业洗牌中持续突围,将取决于其研发转化效率、成本控制能力及市场拓展步伐。

       原文标题 : “背靠”曹德旺,这家电池“独角兽”登陆港交所,市值200亿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