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锂电设备制造行业:330亿的大蛋糕!
根据二十多家挂牌(或上市)企业的锂电设备业务毛利率统计,虽然锂电设备业务2017年行业平均毛利率仍较高,达到了37.75%,但是相比2013年的42.21%,已经下降了超过4个百分点。
在锂电设备行业中,偏后段的锂电设备领域竞争最为激烈。在主要的十余种设备中,前中段的设备企业数量基本维持在10-15家的区间内。
相比之下,虽然偏后段设备(注液以后的工序设备)市场空间只占设备空间的20-30%,但封装、化成分容、检测设备的竞争企业数量都约为20家;偏后段设备的激烈竞争是较低的技术和资本壁垒所致。
激烈的竞争,使得锂电设备企业必须以技术构筑行业竞争壁垒,掌握核心技术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锂电设备的质量对电池性能和电池制造的经济效益能够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锂电设备的制造技术也就构筑了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锂电设备的技术涵盖设计出图能力、制造工艺水平和加工精度等多个维度。而国产锂电设备在许多相关性能指标上与国外仍有不小差距,主要体现在加工速度、产品精度等指标上。
我国目前的锂电设备企业众多,但各企业技术实力却参差不齐。以涂布机和卷绕机为例,目前市场上的平均涂布机涂布速度约为40-50m/min,卷绕机平均速度为200mm/s左右,但像赢合科技等大型锂电设备企业的涂布机速度最高可达80m/min,而卷绕机最高速度可达600mm/s。
具体来看,锂电设备的性能要求呈现多维化:涂布机要求涂布速度、宽度和面密度精度等;而辊压机则要求线速度、装机精度和轧制力等。
因此,下游电池厂对锂电设备多维的性能要求将会给设备企业带来较高的技术壁垒。
锂电设备技术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内许多厂商都非常重视研发投入。以技术壁垒较高的卷绕设备为例,如果把国内外三家卷绕设备一流的公司(日本CKD、先导智能和赢合科技)进行了横向对比的话,发现先导智能和赢合科技研发费用率基本都高于5%,超过国际卷绕设备巨头企业CKD。
可以预期,重视技术研发投入的国内设备企业(如先导智能和赢合科技)有望追赶甚至达到世界一流技术水平,从而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这些锂电相关设备制造商在扩张过程中,也让我们看到了风格各异的扩张路径,有整线模式,也有专一模式。
国内单一锂电设备空间有限,业务扩张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对涂布机、辊压分切机、制片模切机、卷绕机、组装干燥以及化成分容检测等关键设备进行了成本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偏前段的设备价值量较高(一般单台设备可达到几百万),偏后段设备价值量稍小(单台设备价值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但单一设备的国内市场容量有限,占设备总成本的比例均不超过20%;企业若局限于单一锂电设备,其发展或将遭受行业空间的限制。
近年来,我国锂电设备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技术也在不断进步。2014年国内设备产值仅38亿元,国产化率不足50%;而2017年我国锂电设备产值突破150亿元,国产化率达到85%,2015-2017三年间我国锂电设备产值平均复合增速高达58.04%。
不过日韩企业仍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短时间国内设备企业难以比肩,未来三年我国设备整体国产化率或将保持在85%-90%的区间内,日韩高技术设备企业仍占据一席之地;以市场规模最大的锂电涂布机领域为例,预计2020年国内企业的市场需求也未达60亿元。
随着新能源车补贴的持续退坡,所带来的降价压力会沿产业链向上游设备领域传导,因此设备企业的成本管控能力可显著提升其产品性价比。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快,研发投入多,而业务外延扩张则有利于帮助企业“做大”,摊平研发费用和固定成本,进而实现规模效应降成本。
因此,同时考虑到行业空间瓶颈和成本管控需求,业务外延扩张将是设备企业发展的主思路。
出于扩规模、降成本的需求,许多锂电池设备企业纷纷跳出单一锂电设备的经营模式,而采取外延扩张谋求发展。在扩张的主基调之下,各个企业的扩张路径却不尽相同: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等企业选择了整线设备的扩张路线;纳科诺尔、瑞能股份选择了单一设备的多领域运用;而星云股份和阿李股份等企业则选择了阶段化扩张路径。
除了三种主要的扩张路径,也有企业会尝试走混合模式的路线:即对单一设备进行多领域运用的同时,也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以打造阶段化设备的供给能力,如正业科技和诚捷智能等公司。
总而言之,以上述三种扩张思路为基础,通过业务范围外延,打破空间瓶颈并实现降本,将成为未来锂电设备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同时,巨头们还在实施锂电设备业务的纵向扩张,打造整线化设备供给能力。
自2014年以来,受到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的拉动,动力电池的出货开始呈现放量状态。 各个锂电池厂商开始进入大面积产能扩张的阶段,因此整线化设备供给不仅可以满足设备企业自身的“扩规模”和“降成本”的需求,还可以满足下游厂商快速扩产的需求,降低整线设备的总体成本。因此,对于资本实力出色的设备企业,整线化设备扩张方向将成为更优先的选择。
在整线化优势的吸引下,不断有国内外企业开启了整线化设备扩张的发展模式。2002年成立的韩国企业CIS成为了整线化设备扩张路径的先驱之一,目前其外销的锂电设备已经覆盖了各个工序段,成为了锂电设备的综合供应商。
在国内,先导智能和赢合科技这两家公司也不断向整线化发展,通过自主生产和对外采购,其产品可以覆盖整线的锂电池设备。
虽然整线化设备扩张优势良多,但整线化设备供给往往需要较强的资本实力和庞大服务团队支撑。一方面设备行业研发投入高、前期垫付款项多、回款周期长对整线设备商的融资实力提出了挑战;因此龙头企业会得到体量大的信用背书而获得融资能力加成。另一方面,整线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需要庞大的服务团队,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挑战巨大。
基于上述分析,整线化扩张的方式更加适用于经营规模更大的上市公司如先导智能和赢合科技,通过该模式可以实现“强者更强”的目标,稳固行业领先的地位。
此外,锂电池产线建设除了需要采购设备,还需要产线设备的方案设计,而整线设备供应商通常会在该领域更具优势。整线化方案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电池质量、良率要求、湿度、洁净度标准和厂房布局等,运用先进信息和物流技术定制锂电设备和自动产线,因此产线设计需要全面的行业认知和深厚的经验积淀,非常适合整线设备商。
优秀的方案设计可以以更低的设备成本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线性价比,故该业务也有望成为整线设备商未来的利润增长点之一。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9日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西门子电池行业研讨会-P4B如何加速电池开发
-
1月10日立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应用新进展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