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创新的“车车互充技术”,会是未来的电动车充电形式吗?
十一国庆假期,“排队四小时,充电一小时”、“堵车不敢开空调,路边乘凉”“为抢充电桩大打出手”等消息冲上热搜,因为充电难的问题而被堵在高速上的电动汽车车主苦不堪言。为何在电动汽车蓬勃发展的同时,仍出现充电难?
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难,为何不多建充电桩解决这一难题?在充电桩市场领域的龙头企业有哪些?哪些企业在充电桩技术的研发实力上比较强?未来,有哪些新型充电桩形式能解决当前的一系列充电难的问题呢?
从市场和专利两个角度来看充电桩市场和研发格局,可以看到,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三分充电桩市场;国家电网在充电桩技术研发实力上一枝独秀;比亚迪创新的“车车互充技术”是未来可能会广泛应用的充电形式。
充电桩运营数:前三运营商占七成市场
截至2020年2月底,充电桩运营数量超过1万台的运营商共有八家,分别是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云快充、依威能源、上汽安悦、中国普天、深圳车电网。这八大运营商充电桩运营数量达到 479296 台,占比达90.26%,前三大运营商为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共运营充电桩370276 台,占比达 69.73%。
可以看到,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已形成了充电运营第一梯队,其他充电运营商虽然规模中等但每月也在保持稳定增长。
图1:主要运营商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资料来源:中国充电联盟智慧芽绘制)
充电桩专利数:国家电网一枝独秀
根据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统计,截止最新(2021年11月16日),充电桩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共有3.76万件。其中国家电网以1014件专利位列第一,特来电以329件专利位列第二,恒大恒驰新能源以306件专利位列第三;充电桩运营数量排名第二的星星充电则位列第十(如图2)。
由于在充电模块的核心元器件IGBT设计要求高,技术壁垒高,尚不能实现国产化,国内主要模块制造商均从海外品牌购买,故国内充电产业链上游技术门槛不高,这也导致产品同质性高、行业竞争形式日趋严峻。
充电桩企业需要在相关元器件方面集中进行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实现核心元器件的自主研发和国产化,从而在产品同质性越来越高的竞争情况下寻求新的市场发展机会。从专利数量方面,可以侧面发现国家电网在专利储备方面要远优于其他充电桩企业。
图2:充电桩相关专利数量企业排名TOP 10(数据来源:智慧芽)
未来的电动车充电形式会是“车车互充”吗?
早在2011年,比亚迪就申请了《电动汽车之间相互充电的系统及充电连接器专利》专利(如图3),比亚迪的车车互充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当一辆电动汽车“没电趴窝”了,可以叫一辆配备了车车互充技术的汽车过去,将自身电能通过充电枪给“趴窝”汽车的动力电池充电。不过现阶段的车车互充技术仅限于小功率充电形式,时间极慢。而大功率的车车互充技术仍在试产阶段。
最后,我们也脑洞一下,未来汽车之间如果能够实现大功率的互充能力时,小轿车能否在行驶情况下电量耗尽后,被拉到向同一目的地行驶的“充电卡车”上进行充电,既不耽误驾驶员行程又可以消除驾驶员对续航焦虑的问题呢。
图3:比亚迪-电动汽车之间相互充电的系统及充电连接器专利(数据来源:智慧芽)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7立即投票>>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17立即投票>>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