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锂电池原料暴涨,宁德时代、比亚迪们如何寻求动力电池突破口?

2021-12-08 18:54
谈擎说AI
关注

文:谈擎说AI 作者:郑开车

近日,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了今年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容量数据和排名,其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如下:

一是77.8%的市场份额被前五名企业(宁德时代、LG、松下、比亚迪、SKI)牢牢占据。二是“第二梯队”的新晋公司加快追赶脚步,位次发生明显变化,比如,国轩高科首次超越中创新航,跻身榜单第七;亿纬锂能则取代远景AESC首次上榜,位居第十。

这表明,在产能不及需求的背景下,第二梯队的企业找到了壮大自身的机会。在未来,万亿市值的宁德时代是否会延续过去的优势,还是面临着其他企业更强的挑战,电池主流技术路线的变更会对行业格局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问题关乎电动车行业的未来。

电池价格震荡+结构电池组趋势,车企有必要“自造”电池吗?

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总体方向早已明确。据多家调研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800万辆,2030年约为1600万辆。

需求驱动之下,很多电池厂商订单暴增,且有扩产计划。比如,亿纬锂能在公告中表示,现有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转,今年仍将供不应求。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透露,当前行业电池缺口在30%-50%左右。

本来是增量市场,电池厂商应该一起“吃肉喝汤”才对,但是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电池行业似乎已经有了某种类似“内卷”的迹象,部分车企和电池厂商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比如,宁德时代在2016年的利润率达到惊人的44.84%,而今年上半年下滑到26.56%。第二梯队更惨,孚能科技今年第三季度亏损1.9亿元,欣旺达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下降88.81%。

在谈擎说AI看来,电池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和部分电池厂商亏损,这两种现象之所以同时出现,背后的原因其实不复杂,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可能也反映出整车厂对于“自造”电池的渴望。

首先,从市场供需的基本面看,今年我国电动车市场需求大幅上升,导致电池厂商纷纷扩建工厂、提高产能,进而引起原材料供不应求和价格上涨,原材料涨价后,势必会导致下游电池厂商和车企的利润随之下降。

其次,“第二梯队”的电池厂商在车企“扶持”下正在迅速成长,后者扩大产能亦增加了对原材料的需求。例如,亿纬锂能提出2025年动力+储能200GWh以上的产能规划,相较于去年增加了近10倍。

从电动车企业自身的角度看,车企对电池厂商的依赖很强,很多车企都在寻求降低对电池厂商的依赖的办法,从而通过提高议价权来适当降低电池采购成本,“第二梯队”的电池厂商就有了获取订单和快速成长的机会。

据悉,今年1月,吉利控股战略投资孚能科技。2月底,孚能科技称与奔驰合作项目SOP,也在本年度顺利量产。今年4月6日,大众中国战略投资国轩高科,并获证监会核准。二线电池厂商的快速壮大,也刚好能够解释其市场份额排名发生的剧烈变动。

对电动车来说,动力电池是基本部件,甚至比芯片更重要,因此缺电池比缺芯片更要命。于是,在电池的供应焦虑下,整车厂动起了“自造”电池的心思。

电池产业经过多年的技术积淀,已经形成了较深的竞争壁垒,除了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其他大部分车企都非常依赖宁德时代为首的电池供应商。可是在当下,整车厂现阶段开始造电池虽然看似荒唐,却也合乎逻辑。

两个月前,受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部分本来毛利就不高的二、三线小电池厂商也开始提价。宁德时代这样的巨头为了压制小厂而降低利润,本来利润相对较低的“第二梯队”电池厂商的劣势就凸显出来,除了接受亏损或者涨价,别无他选。

有业内人士称,原先表态坚持不调涨2022年锂电池合约价格的一线电池厂,已经通知客户重新协议价格。对于已签订合约的客户,临时涨价虽然“不厚道”,但整个市场的行情已然如此,迫于交付压力,车企也只好暂且接受。

事实上,很多车企已经意识到,电池占据整车小一半的成本,只有自己掌握电池技术和生产线,才能抵抗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比如,广汽集团4月9日宣布自研动力电池系统。而更早之前,长城、特斯拉、大众等车企都宣称将自建电池厂,或许未来像比亚迪这样兼顾电池生产和整车制造的企业会更多。

除了降低电池采购成本和抵御电池供货风险的考量,电池技术的未来进阶方向也成为车企“自造”电池的重要原因。

在未来,当续航焦虑不再是电池的短板后,车企会想办法降低电池封装的重量以增加续航,一种被业界广泛认可的改良方法是,让电池的封装和车企的底盘高度适配,甚至融合为一体。这种想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在航空领域中,就有将飞机机翼打造为燃料箱,从而节省燃料箱空间的先例。

受此启发,特斯拉已经在建造可作为车身结构的电池组。据electrek报道称,特斯拉已推出采用4680电芯的“结构性电池组”,并计划在柏林超级工厂的新平台上将结构电池组用于Model Y。

谈擎说AI认为,由于宁德时代、比亚迪对于上游矿企、原材料供应商的向上一体化布局比较充分,短期内车企自造电池可能难以追赶最前沿的技术水平,也难以形成规模化优势。但电池技术还处在不断地优化迭代当中,并且远未到达瓶颈期,结构性电池组的流行,成为主机厂开始尝试切入电池技术的一个契机。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