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从“第二故乡”到“家”,宝马如何把握中国脉动?

2021-12-29 15:04
BusinessCars
关注

在中国迈向世界舞台的征途里,扎根于此27年的宝马便是这一历史进程的写照,成为宏大叙事中时代齿轮的咬合声,更是中国探索开放合作共赢之路的“样本”。

进入2021年的尾声,一份《世界开放报告2021》的出炉让外界在市场寒冬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尽管在疫情的反复肆虐下,中国的开放程度依然在保持着高速增长。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下当今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更是不断深化和加强。

在中国迈向世界舞台的征途里,扎根于此27年的宝马便是这一历史进程的写照,成为宏大叙事中时代齿轮的咬合声,更是中国探索开放合作共赢之路的“样本”。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曾用“第二故乡”来定义中国市场之于宝马的意义。而今,这样的定位又上升了一个高度,中国不再只是第二故乡,作为其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对于宝马而言是如同家一般的存在。

在刚刚结束的宝马2022迎新年线上年会上,宝马集团全球财务董事彼得博士表示:“每次来到这个伟大的国家,我都感觉像是回家。我们相信,中国的动向将引领世界的方向。这里有推进转型的理想环境和优秀伙伴,宝马集团将坚定地与中国同行。”

可持续发展

电动化转型中的“中国优先”

一个月前,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进博会上,作为常客的宝马在此次展出中给出了一个“绿色、环保”的形象,引发了外界的强烈关注。

作为中国在新时代转型中全力对外开放的窗口,进博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第一届大会开始,宝马就时刻把握脉动,深度参与其中。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进博会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和成果。宝马进入中国市场27年来取得长足发展,这些都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我们坚持与中国社会协同发展,在产业和技术上秉承开放创新策略,不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携手全球各行各业的公司在数字化、电动化、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继续合作创新。”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宝马集团的企业核心战略。今年进博会期间,宝马展台的一个亮点就是这个可持续发展互动展示区。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说:“如何处理碳排放已经成为评价一家企业的重要标准;而评价一家汽车如何应对气候挑战,则需要观察其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减碳结果。”

对于宝马而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迎合了自身“电气化转型”战略,另一方面也顺应了中国的能源发展规划与“30·60”双碳目标。无可持续不豪华,这是宝马作为一家百年豪华汽车品牌的历史使命,也是贯彻其豪华基因的必由之路。为此,宝马设定了透明而宏伟的减碳目标:到2030年平均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19年降低40%,减碳总额达2亿吨。

针对中国市场,宝马集团提出了“中国优先(China First)”的原则,这也就意味着与全球保持战略协同的同时拥有足够的独立性,尤其在产品概念阶段就充分考虑中国客户的期望。目前,宝马在燃油车领域的成功已验证这一策略,而在电动化进程中将继续深化“中国优先”。

在宝马的战略规划中,到2030年纯电动车型将至少占据宝马集团全球销量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从2030年起,劳斯莱斯将实现全面电动化,MINI品牌也将成为一个纯电动品牌,宝马与长城的全新结合就将成为纯电MINI的窗口。

在接下来的2022年,宝马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电动车阵容将拓展至5款,其中包括创新BMW iX、创新BMWi4以及将在沈阳生产的纯电动BMW 3系——这也将是宝马首款国产纯电动轿车。此外,一款纯电动旗舰车型也将在2022年年内亮相。

除了产品层面外,宝马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在了更为源头的制造端,自2019年底起,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开始采用100%可再生能源电力。2021年,华晨宝马再次名列“汽车企业绿色发展指数”第一,并连续第四年获“国家级绿色示范工厂”荣誉。

以创新BMW iX为例,在生产过程中应用了水力发电,并不再使用稀土材料。而其搭载的高压动力电池中,二次镍的用量已高达50%,外壳中二次铝份额则达到了30%。

因为在供应链可持续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华晨宝马于2020年被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授予“2020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最佳实践奖”,是20家获奖企业中唯一的汽车公司。

不仅仅是企业本身,宝马在坚定不移支持中国双碳目标的同时,还携手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2021年6月,宝马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可持续发展峰会,与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共同发起了“产业链绿色转型倡议”,呼吁加快推动绿色转型的技术创新。这是宝马为中国汽车工业打造的“绿水青山”。

可以说,在可持续发展的这个议题上,宝马始终与中国保持着一致的步调,成为寻求低碳转型、践行绿色理念的先锋。

数字化创新把握中国脉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此,宝马有着同样深刻的理解。

作为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融合发展的典范,宝马将先进的造车理念带到中国。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宝马和中国在汽车领域的合作一直非常密切,这种合作互动不仅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还上升到了产业与产业之间。2020年,宝马在华合资企业产值达到1873.6亿元,在中国的一级供应商数量超过400家。

近年来在汽车“新四化”的背景下,这样的互动正在迈上全新的高度。在此之前,宝马在中国的产业合作主要聚焦于燃油车领域。如果说,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会进一步升华宝马与中国汽车产业之间的合作,而汽车的智能网联化,则会给双方的合作带来颠覆性的效果。

目前,宝马已经在中国建立了4个研发和数字化基地,团队人数超过1650人,包括约600名软件开发人员。这是其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体系,也是宝马实现数字化的关键。

2019年,宝马集团在北京成立了领悦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宝马集团在全球成立的第一家数字化公司,领悦的核心任务是推动集团在中国的全渠道营销、销售管理及客户生命周期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建设,为宝马“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转型赋能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领悦和宝马中国研发团队共同开发的My BMW APP自2020年9月上线以来,截至目前总用户数已突破340万,月活用户超过140万,它已成为连接车主、粉丝和BMW数字生态系统的重要触点。

在中国上线的这款APP是针对中国用户需求定制的,率先新增了“社区”、“会员”和“电商”三大版块,这些功能设置得到了中国用户的积极反馈,也陆续被宝马集团其他市场的My BMW APP借鉴,充分证明了宝马数字化团队的智慧和洞察力。

2021年,宝马的创新布局拓展到南京。首先,宝马与南京诚迈合资成立了宝马诚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利用中国本土软件力量深耕车载软件开发;同时,宝马又在南京设立领悦南京分公司,专注于公司内部的IT架构。

此外,宝马集团还积极探索与中国科技公司在数字化领域的合作,和专注车机数字化内容的中国企业签约合作。在中国的研发不仅将客户需求转化为极具吸引力的产品,同时也挖掘中国技术的潜力。

“家在中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宝马扎根于此的源源动力。宝马的“一马争先”,也造就了汽车相关产业集群的“万马奔腾”。

受益于中国,回报于中国

从2003年在华建立合资公司起,可以说宝马以见证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伴随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腾飞。短短二十年,中国从年产销200万辆已然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宝马也随之成为了中国市场里首屈一指的豪华品牌。

今年前三季度,宝马集团与经销商合作伙伴一起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共向中国客户交付669,637辆BMW和MINI汽车,即便是在芯片与疫情的双重压力之下,较2020年同期依旧增长了19.6%。

作为“大家庭”的一份子,宝马深知肩负的责任。

2005年,宝马发起“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项目,针对中国儿童交通安全社会问题付出了属于宝马的努力,其过去17年的发展亦是其长期贡献中国社会的最佳例证。

两年后,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社会问题,宝马发起了“BMW中国文化之旅”,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是汽车企业参与非遗保护的典范。

2008年,一场汶川大地震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在积极捐款捐物的同时,宝马积极反应,成立了宝马爱心基金,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内首个企业公益基金。十余年来,宝马爱心基金累计捐赠9700万元。2020年9月15日,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共同宣布成立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宝马爱心基金,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多年来,无论是选择高效动力的生产策略,还是组织交通安全教育、文化之旅等活动,乃至成立BMW爱心基金,BMW始终秉承着“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致力于追求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今年11月30日,BMW社会责任项目再扩容,将触角伸向生态环境。宝马中国及华晨宝马,携手中国绿化基金会及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宝马爱心基金,正式发布“BMW美丽家园行动”。宝马认为,“随着中国进入后疫情时代,我们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保持人类、地球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

这样的努力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肯定,宝马多次获得企业社会贡献荣誉奖项。在刚刚过去的第十七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荣获“2021年度责任企业”。其多项企业社会责任案例荣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0-2021年中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受益于中国,回报于中国。在扎根中国的这27年来,宝马不断加强与中国市场的融合,深化本土化战略,在各类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后,宝马还将在新时代的浪潮里,紧跟中国社会的发展脉动,与中国市场同频共进。

-END-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