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外界围猎贾跃亭之势或将愈演愈烈,完成“造车梦”的时间不多了

2021-12-16 10:13
汽车公社
关注

2

罪该,还不至于万死

贾跃亭在2020那封公开信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

“创业二十年来,我经历了太多的起起伏伏。尽管外界评价我所创立的互联网生态模式无疑是成功的,并为很多同类企业所证明,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我是乐视体系一夜崩塌的第一责任人。我深知相关各方以及你们的家人由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我要再次向大家表达最诚恳的歉意。”

就此回想起那些曾经因为他的过失,最终陷入困局、甚至人财两空的供应商、客户、股民,只想说这份口头致歉,其实并不足以弥补他们的损失。但是相比某些犯错之后选择彻底消失的懦夫,贾跃亭还算有着仅剩的一丝担当。

并且他也承认,曾经有朋友极力劝说放弃FF,把股权清空,然后以破产清算的方式“躲”在美国一了百了。可从最终剧情的发展来看,贾跃亭无疑想要给所有人一个交代。

阐述这些,并不是为谁开脱,更多想要证明的还是如本段小标题所言:罪该,但不至于万死。

其实,在我心中,用理想主义、机会主义、追逐利益、思想超前等众多词汇来形容这位总是充满争议的“演说家”都不为过。一路走来,可能是一把打江山的好手,但终究无法守好江山。

依稀记得2015年,当“新四化”的概念还未提出,贾跃亭就带领着他的乐视汽车,已经开启了类似的征程。

从大众、宝马等传统车企挖掘高管,研发三电系统,为造电动汽车打造核心技术;收购易到,布局出行领域;入股充电服务类app,加入充电业务;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合作,在车联网方面合作;从百度挖掘自动驾驶技术人员,构建乐视智能化版图和乐视车联;将娱乐、影视等资源整合,将其放进车联网系统。

一切理念,都与现在的新能源行业大趋势,不谋而合。“你可以嘲笑贾跃亭的惨败,但不要嘲笑他的战略眼光。”

奈何,造车始终是一场对创始人自身全方位的统考,需要的不仅仅是清晰地战略与远见,后期的融资能力、营销能力、产品落地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缺一不可。而贾跃亭的短板,就此被彻底暴露出来。

所以当FF重新上路,贾跃亭选择放权,身为汽车行业“老炮”的毕福康,被推向台前。毕竟,没有谁想重蹈覆辙。

而在这家新势力造车的战略规划中,“回国”同样占据了极大的比重。从1月吉利控股对外披露,其和FF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到3月FF官方宣布前奇瑞捷豹路虎“少帅”陈雪峰正式加入,担任FF中国区CEO。

到7月传出珠海市国资参与FF上市,注资20亿元;到9月FF未来主义日上,透露与吉利控股的双方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技术合作的第一阶段;再到11月传出,FF国内生产基地可能落户山西长治,中国区总部可能落户湖北。

种种信号均在证明,FF想要归国量产的“决心”,一刻也没有中断。但看似美好的理想背后,往往是现实的残酷。

当下,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终端厮杀,早已变得愈发激烈。更为严峻的是,有了例如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甚至比亚迪般先发者的率先突围,格局正在变得渐渐清晰,资源也在朝着它们慢慢倾斜。留给追赶者的风口,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

同时,回到最为现实的产品层面,多年前FF 91首次亮相时,承认它是一款足够吸睛,并将科技感与豪华感较为完美融合的产品。

但是多年过去,横向对比明年将会上市的诸多新车,看似已经毫无“领先性”可言。即便能够顺利实现国产化进程,究竟会有多少人愿意为其买单?能否实现后来者居上?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

可以肯定的是,留给贾跃亭继续完成“造车梦”的时间,真的不多了。而这一次,如果结局还是以失败告终,那么FF将会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前者身上也会被牢牢印刻下“万死”的标签。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