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蔚来和吉利,谁能成为第一家给美国上换电课的中国车企?

2022-01-04 16:06
路咖汽车
关注

时间进入2022年,就中国车企出海这件事,显然会有很多车企给出很多新动作。

时间终于进入2022年,可以预见的是,这一年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肯定是历史上重要的“搞事”之年。眼前的2022年,已经不是中国车企们琢磨着要往海外市场拓展的一年,而是真真正正准备进入实操的一年。

具体的案例有很多,吉利要在2022年继续拓展海外市场,比如在俄罗斯投放2款新车,包括KX11(吉利星越L)的海外版本、吉利Atlas Pro(吉利博越Pro)的海外版本;领克,要在2022年完成英国市场布局,领克02在2022年会完成欧洲上市,甚至现在中国市场里直接PK速腾/高尔夫的领克03也有落地可能性,再加上吉利和奔驰将主打Smart的新公司2022年要在欧洲市场上新车,一切显然都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长城也要在2022年完成自己的欧盟履约,随着欧洲中心落地,它要在汽车发明者的老家,靠新能源车型的推出来争抢市场。

除了这些,比亚迪/MG/奇瑞这些传统势力也基本都在海外有了初步的基本盘,新势力里的小鹏/爱驰主攻欧洲,目前走势最好的蔚来,则已经在NIO Day 2021上闪过了一张图,要在2025年之前为全球超过25个国家提供相应的服务。

显而易见,蔚来和吉利冲的最猛

中国车企出海这事身上,眼前的2022年本质上是第三阶段的热潮,早期的故事就很多了,奇瑞靠着自研技术把车带去了欧洲,让最成熟地区消费者见到了中国车企的能力还不错。再到近几年间,吉利、长城等纷纷加速全球化布局,之中吉利已经在东盟基本站稳、长城在东欧建厂基本站稳,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在进一步拓展。

不过,前2个阶段里,中国车企基本处于追赶者的态势,沿着传统汽车技术路径,比拼性价比、研发能力、调校功力、成本控制、渠道推进等。

眼前的第3阶段,这种趋势开始被反过来,因为智能电动车产业中国品牌显然跑的更快,玩法创新更多。

蔚来在2021年年根的一场美国“扩招”人员动作,显然在说明着一些新想法。被外媒爆出的消息是,圣何塞发布了46个招聘需求,西雅图发布了1个新岗位招聘需求。蔚来官方也很快对此给出了回应,一直在圣何塞有相关布局,这次的招聘属于正常举动。

对照蔚来此前公布的美国相关规划/结构,圣何塞/西雅图的相关职能是数字体验能力,包括操作系统架构、操作系统能力、自动驾驶能力、网络安全几个层面。

这一次的招聘职位发布里,之前爆出的相关招聘岗位里则有一些新元素加入,如上图中的电力策略主管/建筑设计主管/用户基础设施建设主管,和此前的规划结构不太相同。西雅图招聘的1个职位,是Motion Control Expert(运动控制专家)。

至于蔚来的美国市场相关计划,经我们与蔚来官方相关人士进行核实“目前没有官方可公布消息,而且公布的时间节点也不在近期,还早。”

不过,从招聘计划来看,蔚来显然是在做很多层面基础储备思考的。电力策略+建筑设计+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关键词整合起来,你我显然能想到一件事,补能/换电圈层蔚来有新思考。

至于是否在美国市场、何时在美国市场释放、与中国的用户服务方式有多少不同,一切就只能等后续的消息披露了。

从蔚来今年7月NIO Power Day发布的相关计划来看,从2022年至2025年,在中国市场每年新增600座换电站(现有超过700座,提前完成2021目标);至2025年底,蔚来换电站全球总数将超4000座,其中中国以外市场的换电站约1000座。欧洲目前蔚来所公布的计划之一,是蔚来和壳牌进行相关推进,进行换电试点。至于海外市场的空间,显然主要在于欧美市场。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尽管全球领域里能/已经有换电业务的企业少之又少,但目前的巨头都是来自我国的企业,且拥有现金流/快速大规模普及能力。

除了蔚来之外,另一家则是同样在换电方面憋着雄心的吉利。吉利控股在2021年12月,也公布了自己的下一步相关计划,易易唤能(吉利科技下属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公司)在2025年,要达成全球5000座智能换电站的运营。亮点,同样是在全球,且数量级巨大。

不过,目前来看,其并未像蔚来一样,比较明确的公布全球布局的大体数量占比。

蔚来或吉利,都有上课能力,不过美国为什么不玩换电?

相比于中国市场近几年的智能电动车发展速度,欧洲市场略慢但在加速,美国因为此前退出了“巴黎气候协议”,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发展存在不少问题。

至于美国市场是否有着换电/补能等领域的相关发展空间,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10年前,Better Place成立了相应的换电业务公司,商业模式即为如今被熟悉的电池包更换。不过,也就在2013年时,Better Place破产,而相应的理念在中国市场得到实际应用与成长。

Better Place的相关案例中,被业界讨论较多的核心话题点在于,1. 其成本高昂,尤其是用户数量少的非营运业务领域,空置率过高,需要消耗和浪费大量资金;2. 面对不同车型的不同形状/结构电池包,自动化无法实现完全匹配。

上述两点,实际上也在中国汽车市场里引发过很多的讨论。比较典型的案例既是,马斯克最早曾对外闪过一个3分钟内的特斯拉快速完成换电场景,但最后因为成本无法负担,选择放弃。另一个经典案例在于,电池回收市场近几年迟迟未得到快速发展,很大的原因便是电动车发展初期,各家企业的电池形状/材料标准不统一,分解成本极高,换电站同样面临此类问题。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有所改观的,今年8月,换电业务的Ample公司拿到了1.6亿美元的C轮融资,投资者市场,看到了蔚来等车企在换电领域上的能力和潜力,开始进一步关注换电。

至于蔚来or吉利,谁能先在美国铺开换电的相关布局,显然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这些。而在这之中,无需特别先考虑的并非是地区辽阔如何覆盖,而是如何率先具备一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

蔚来的相关数据我们并不知悉,不过在目前美国的相关换电业务应用中(营运车辆),能够保持100台以上的车队规模进行换电,就能比较好的实现成本均衡。

有着相应的换电技术、换电运营经验,对于蔚来/吉利而言,是能够拿到大数据/算法方面的优势,能更好的完成选址/电池数量准备/交通便利性等问题,也就能很好的带给用户体验。

于是,问题回到了源头,关于提供车辆,关于拥有成规模的用户体量。这之中,其实能够看到,蔚来汽车的相关储备是比较到位的。因为,目前它已经在欧洲市场开始了自己的推进,相应的通关/引入/当地合规等业务都进行了初步试水。吉利的相关业务,目前主要铺在欧洲市场。

写在最后

至于标题里的话题,吉利or蔚来到美国率先完成换电业务的拓展,眼见得有很大的空间。但所谓“上课”,还要看美国两大车企(FCA的电气化业务目前不在主流讨论范围内),通用、福特的相关业务进展。根据其目前的相应公布计划,尚未有换电的相关布局,毕竟,汽车工业这种长线业务,需要交的学费是基本恒定的,即便是当下最火热的特斯拉也经历了10余年的残酷考验。

所以,2022年对于中国车企而言,显然是颇为有趣也颇具意义。

作者丨黄强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