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涨价的冰山之下,还藏着一座氢氧化锂冰川!
04 破冰之旅
从三元锂电池的产业链上来看,上游为钴镍等矿产资源,中游为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正极材料,下游为三元锂电池。
三元前驱体是三元正极材料的前一道工序,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过程就是将三元前驱体与碳酸锂/氢氧化锂混合后烧结制成。
在正极材料的生产过程中,氢氧化锂需要与三元前驱体混合均匀,方能获得更好的性能。三元前驱体通常是镍钴锰或者镍钴铝的混合物,呈微粉状,粉体粒度很小。
例如格林美的GEM-1-6型三元前驱体,粒径通常在5-6微米。而普通的粗颗粒氢氧化锂粒径通常在350-400微米,是前驱体粒径的近百倍。
因此,在氢氧化锂和三元前驱体混合烧结之前,需要将氢氧化锂磨细至和前驱体接近的水平。
资料来源:长远锂科招股说明书
然而,研磨这个工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存在较深的壁垒。
氢氧化锂呈强碱性,极易吸潮,并且对磁性异物极为敏感。粉碎这个环节对产品的粒度分布、磁性异物、损耗率和碳酸盐含量的控制要求极高。这一行业需要的是大量生产累积know-how。
可是,氢氧化锂研磨过程中存在着损耗,高昂成本使得正极材料厂望而却步。
其结果便造就了自行研磨和不自行研磨两种市场。部分正极材料厂(以日系厂商为主)选择采购粗颗粒氢氧化锂并自行研磨。
不自行研磨的正极材料厂要么选择锂盐厂直供微粉、要么亲自委托或者由锂盐厂代为委托第三方加工。
目前,锂盐厂中仅赣锋锂业能直接供应微粉产品,其他锂盐厂依赖诸如衢州永正、成都开飞这样的第三方加工厂来完成粉碎工序。
在氢氧化锂的技术路径中,无水氢氧化锂无疑是更接近终极的技术。
我们日常提到的氢氧化锂、或者行业网站对氢氧化锂的报价、锂盐厂交付的产品其实是单水氢氧化锂。
单水氢氧化锂,分子式为LiOH·H2O,在单水氢氧化锂中,氢氧化锂的含量大约为56.5%,剩下均为结晶水。
无水氢氧化锂指的是氢氧化锂经高温处理后,脱去结晶水的氢氧化锂。
正极材料厂往往将单水氢氧化锂直接和前驱体混合进行烧结,在烧结的过程中脱去结晶水。
然而,脱水过程需要长达7-8小时,大幅增加了能耗。脱水环节可能导致部分氢氧化锂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反应(简称碳化),碳化的产品无法应用,无疑提高了成本。
并且,脱水环节极易成为正极材料厂的工艺瓶颈进而影响产出效率。
因此,部分正极材料厂认为,将脱水这一环节放在锂盐厂,对于正极材料的生产更加便利。
一方面脱水环节放在锂盐厂,即便碳化的部分也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在单水氢氧化锂中,氢氧化锂的含量仅约为一半。
若脱掉结晶水后,磁性异物等杂质含量仍能保持原规定水平,相当于锂/杂质的比例提升了一倍。
效率、纯度的提升对于正极材料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于是,正极材料厂遂向锂盐厂提出了脱去结晶水的微粉氢氧化锂需求,无水氢氧化锂这一细分品种应运而生。
据了解,目前国内正极厂暂时还没有无水氢氧化锂的需求,无水氢氧化锂产品全部出口。
相较微粉氢氧化锂,无水氢氧化锂这一技术路径难度更大。无水产品在生产、包装、防护过程中要求都更高。
氢氧化锂本身便是有刺激性味道的危险化学品,并且脱水后的氢氧化锂更易碳化、吸潮性更强,脱水后分子引力上升导致容易出现结块现象。
在下游应用中,即便发现少量结块现象,正极材料厂也会整批次退货。
对于无水氢氧化锂库存管理提出的要求则更高,粗颗粒氢氧化锂保质期约为6个月,微粉级产品保质期小于3个月,无水氢氧化锂保质期只短不长。
从工艺上来看,无水产品是先脱水,后研磨,无水微粉产品要求厂商掌握无水+微粉两道工序。
目前,国内仅有赣锋、永正两家企业生产无水氢氧化锂。第一梯队氢氧化锂厂商中,雅保&Livent 仍停留在仅满足于供应粗颗粒产品的阶段。
二线厂商中,甚至粗颗粒产品的品质都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客户检验。短期内市场上较难有第三家能实现规模化供应无水产品的锂盐厂出现。
性能优异并且稀缺的产品出现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更好的利润。因技术壁垒高,无水产品的盈利性显著强于微粉和粗颗粒产品。
据业内人士调研发现,相比单水微粉产品,无水产品的成本额外高出5000-7000元/吨,但带来的溢价远不止此。
根据海关月度出口均价:以当月国内微粉氢氧化锂均价为基准,无水产品2019年4-12月溢价在1.3-5.6万/吨。长期来看无水微粉产品相对单水微粉溢价1-2万元/吨(单水口径)较为合理。
一方面来看,无水产品的溢价显著高于脱水工序所产生的额外成本,溢价能力很强;但另一方面来看,无水产品目前体量仍然很小,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定价机制,溢价波动区间较宽。
显而易见,无水氢氧化锂产品确实存在较高壁垒,技术集中于两家厂商手中,存在较强的议价能力,赣锋、永正两家企业有望获取超额收益。
05 结语
冰山之下,还有冰川。
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在看似竞争的关系下二者同样存在着水乳交融的联系。
微粉、无水氢氧化锂技术路径长路漫漫,无水氢氧化锂的普及难以一蹴而就。
产线配套、工艺成熟度、成本问题、行业标准、话语权争夺等因素注定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品质和效率的提升使得这一技术路径大概率成为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
这个过程,你我将是见证者。
原文标题 : 碳酸锂涨价的冰山之下,还藏着一座氢氧化锂冰川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