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自给自足,自产自销!车企打响动力电池“反击战”

2022-04-15 11:47
BusinessCars
关注

可以预见的是,新一轮的电池大战正在车企之间展开,依靠各自人脉和资源,车企们打响了电池“反攻战”。

早在3月22日特斯拉德国柏林工厂的开工仪式上,马斯克便预判到,动力电池的未来将十分焦虑。马斯克认为电池将在2-3年内成为阻碍特斯拉发展的“限制因素”。而解决这个焦虑的唯一出路就是自建工厂,自研资产,将电动汽车最为关键的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

万万没想到在汽车产业链共存体系维持了近百年的时间里,原本该融会贯通的上下游产业会因为全新的汽车格局而变得面目全非,那些熬过了战争、熬过了内乱、熬过了资本的传统巨头们,还是没能顺利过渡到全新的汽车生态。

以特斯拉为首的年轻车企们,正在一步一步改变着汽车市场传统的为人处事,能不能成功很难说,但当下,他们的确很有话语权。

自给自足,自产自销

宁德时代这类动力电池大厂崛起的那刻起,埋在车企们内心的焦虑就已经产生了。或者说,可以平心静气坐下来谈合作的日子近乎越来越少。或许去年年底开始宁德时代被一些车企的“拒绝”便是拉开车企们反击战的序幕。

正如大众首席执行官迪斯之前就“大众集团拟在欧洲自建电池工厂生产固态电池”的新闻中表示的那样,“大众自建工厂电池有望在2024年至2025年间批量生产,旨在减少在电池等核心业务板块对外部电池制造商的依赖......”

减少对外部的依赖,减轻对于车企自身的限制。当某一个产业平衡点被慢慢打破,车企们的反攻也是如此果决,让太多电池制造商措手不及。

大众入股国轩高科、戴姆勒入股孚能科技、吉利与欣旺达合资、长安与比亚迪合资,还有广汽埃安的巨晚技研,比亚迪的弗迪电池,长城的蜂巢电池等等,无论是合资入股还是选择自建工厂,我们都可以清晰的看到,车企们不太愿意在做“裙下之臣”了,更不愿意出现当初行业传闻中的,“一众车企高层去宁德时代的门口排队要电池”的现象。

所以宁德时代不会成为真正的“独霸天下”,而车企的群起,无疑让宁德时代这类拥有极高占有率地位的电池供应商倍感焦灼。

但如果说动力电池供应商环节的问题是压死车企们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行业分析师曾一语中的到,“车企们纷纷下海涉足电池研发制造,最根本的元素还是在于电池本身。”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一直霸占着电动汽车的最高成本。过去有说法,一块动力电池占了整车近60%的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早前比亚迪车型发布会时,燃油车可以卖进10万以下,而纯电车型却遥遥领先跑进15万元大关。

记得当时还有老同学跑来问,为什么纯电车型补贴完了还比燃油贵,那还不如买燃油款。虽然市场价值通过价格获得,但如果有用户至今还用价格来对比燃油款和新能源款车型,那新能源车型真的很冤。

高于传统燃油车动力系统占比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虽然贵于燃油款,但核心技术的改变和智能化技术的更新,这是燃油时代不曾有过的巨大突破,所以那些用户都齐齐大声呐喊,“开过纯电车型,燃油车就回不去了”,这也是认真的。

真正变革,实现突破

全新汽车时代的到来,谁能手握最关键的技术,谁才是王。这个道理之下,车企们打起“反击战”也是合理不过,而宁德时代这类顶端供应商也只能自认倒霉的成为了导火线。

无疑,车企们存在着太多的情非得已,被时代巨轮推着走的他们,不得不的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识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电池和智能车机,在这两方面没有完全解开之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再一次拔高并不会来得太快。

然而无论是特斯拉所主导的圆柱4680电池,还是大众的方形Unified cell、通用主导的Ultium Cells,还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将推出的纳电池等,大家可以发现,车企们都在抢占自家电池的主动权,试图以各自标签之下的动力电池为卖点占领市场。

但面对纷繁多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内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巨头,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差异化、品牌竞争力而费劲心力。动力电池部分的竞争,无疑是公平的赛道,如何做到安全有效的续航,光是这一点的技术,就有着极大的发挥空间。

另一方面,自俄乌战争至今,由于原材料供给问题所导致的各种“荒”一直持续,动力电池也亦然。但如果没有战争,也会因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加速,造成车企们急需大量电池,造成产业链部分关键材料价格上涨。

据悉,目前涉及动力电池关键原料的镍、钴以及碳酸锂、氢氧化锂等的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

2021年1月,电解钴现货均价保持在27万元/吨左右,在3个月之后的如今已然突破54万元/吨;而镍的报价更是离谱到263783.34元/吨。有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的镍金属需求量将增至84.1万吨,这也将意味着,原料金属的价格会持续在一个高位。

当前来说,这种“暴涨”的趋势很难得到缓解,而行业预计也十分丧气,一直到2030年全球锂市场供应不足将呈加剧趋势。

在国外,原本有依赖于原材料进口的诸多电池供应商都在想尽办法的扩大海外市场开放,或是依靠当地资源保证材料供给。而此刻看来,和车企们的强强绑定既有利于自身产业产出需求,也可保证品质声量,这不失为两全其美。

归根结底,大家都在为了保住市场地位而努力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动力电池也在无形中成为了他们成就的分水岭,换言之,如果谁家的电池可以有全新的突破,那么这将是等同于发动机革新一般的创举。

没人能预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所驾驶的纯电车型将会拥有一块如何强大的电池,强大到可以出现在科幻片中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武器”,但现在,真正变革、实现突破,这件事情已经在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间发酵开来。

-END-

       原文标题 : 车企打响动力电池“反击战”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