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 2022锂电池(动力&消费)产业大会成功举办!
2022年6月16日,由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OFweek维科网主办,维科网锂电承办的“OFweek2022锂电池(动力&消费)产业大会暨维科杯年度颁奖典礼”在深圳机场希尔顿逸林酒店盛大举行。
来自电池、设备等制造企业,上游材料供应商、核心技术提供商,以及来自金融投资、行业协会、行业相关研究院所、专家学者、行业资深从业媒体、网络媒体等超500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发展与融合。
本次大会分上午场和下午场,并特别设置锂电产业CEO交流午宴,同期在分会场将举行两大专场会议。上午场包括动力电池专场、消费电池专场,以及意大利EUROKLIMAT专场;下午场包括锂电/材料/设备专场,以及迦智科技专场。
大会主要内容
1、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院长徐政和发表主题演讲:《退役动力电池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图/徐政和
徐政和院士是本次大会的第一个演讲嘉宾。徐政和院士对现有退役动力电池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现有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的难题与挑战,并指出退役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攻关方向。
徐政和表示,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在商用车上是3年,在乘用车上是5年。2020年中国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超20万吨,市场规模达130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到2030年,三元锂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规模将超1500亿元。
就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需求与资源分布来看,徐政和指出,对主要材料需求预测显示,2021年锂0.7万吨、钴0.8万吨、镍1.9万吨、锰1.1万吨,到2025年分别增长至2.5万吨、2.8万吨、7.1万吨和4.1万吨。
目前中国锂电池关键材料占全球储量分别为:锂7.1%、钴1.1%、镍3.0%、锰4.2%、石墨22.8%,对外依存度超过70%。
徐政和认为,从资源角度看,为了保证资源安全,电池回收势在必行;从环境角度看,为了避免环境污染问题,电池回收同样是势在必行。
2、捷威动力研究院副院长马华博士发表主题演讲:《磷酸铁锂软包电池的技术进展》。
图/马华
2022年1-5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165.1GWh,同比增长177.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产量100.3GWh,占总产量60.7%,同比增长235.2%。
装机量方面,1-5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83.1GWh,同比增长100.8%。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9.0GWh,占总装车量58.9%,累计同比增长186.1%,继续实现对三元电池的全面超越。
马华博士表示,通过材料创新和结构突破,依托三大VDA模组平台,捷威动力成功开发出多款高功率、高比能的磷酸铁锂软包电池。同时推出积木电池,可以选择多种长度厚度的电池,进行“搭积木”式排布,空间利用率高,从而满足不同车型的底盘要求。
此外,捷威动力还开发出30Ah和更大容量70-95Ah的两款电池。
3、亿纬动力电池管理研究所所长万里平发表主题演讲:《BMS全面布局,助力千亿平台》。
图/万里平
电池管理BMS是锂离子电池应用的核心技术,在电池系统中发挥核心作用。万里平表示,乘用车动力电池使用寿命是8-10年,商用车动力电池使用寿命是3-5年,而在储能领域,对寿命要求更高,可达20年。因此,电池管理BMS对电池系统的质量保障起到关键作用。
据万里平介绍,BMS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电池监测系统,应用于单个电芯及极简电池系统;其次是电池管理系统,应用于中小规模电池系统;最后是现在的电池操作系统,可应用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电池系统,并且除了具备前两者的基本功能、控制和安全保护功能,以及故障诊断功能外,还具备能量分配、运行分配和增值服务等功能。
亿纬动力面向全球进行研发布局,目前已全面进入“电池操作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新阶段,并推出了xHEV BMS解决方案、大规模电池系统BMS解决方案等重要产品,以及大数据平台服务,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业应用、储能等领域。
4、比克电池小动力产品开发负责人易先文发表主题演讲:《比克小动力圆柱电池开发进展》。
图/易先文
比克电池距今已经有20年的历史,现设有深圳、郑州、抚州3个生产基地,主要有小动力、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三大业务板块,目前以小动力电池业务为主,主要应用于电动工具、两轮车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易先文表示,比克电池通过在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大关键材料方面的持续创新研发,使得小动力圆柱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倍率、快充电、强温度适应性及高安全性六大特点。
在正极材料方面,易先文指出,镍含量由Ni50提升到Ni88,同时持续提升圆柱电池的容量,18650达到3.5Ah,21700达到5.3Ah。
在负极材料方面,易先文指出,比克在国内最早将硅用于圆柱电池,硅氧材料由一代硅发展到三代硅,首效由77%提升至86%,正极利用率逐步增加。
在隔膜方面,比克采用湿法、高孔隙率的陶瓷膜,来提升圆柱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
在电解液方面,通过低阻抗添加剂开发及低阻抗添加剂组合,能够在正、负极形成良好的界面膜。
易先文指出,目前比克小动力圆柱电池产品涵盖18650和21700,应用于飞利浦、大疆、小米、TTI、美的、美团、戴尔、哈罗出行、新桔、必胜等海内外客户。
5、豪鹏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胡大林博士发表主题演讲:《高性价格比消费类锂电池研究进展》。
图/胡大林
胡大林表示,双碳政策推动新能源市场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储能和消费类锂电总出货量预计在2025达到TWh。
在消费类锂电池方面,胡大林指出,借着5G的东风,万物互联已初具雏形,新能源电池爆发增长的同时,消费类电池的需求也稳定增长。随着终端功能越来越丰富,人均使用时长增加及5G带来的高耗电,使得人们对锂电池要求更长的续航能力。同时在短期国际形势,消费未能好转的情况下,高性价比的消费产品将是人们的追求之一。
胡大林表示,豪鹏科技分别从钴酸锂石墨和硅碳材料体系出发,通过混用NCM和纯用三元技术,匹配快充石墨及低阻抗电解液,研发出兼具高性能和高性价比的消费锂电池,为5G时代和3C产品性能不断提升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目前,豪鹏科技已经完成4.5V电压正极材料的研究,明年的目标是实现4.53V。
在未来基地规划方面,胡大林表示,未来豪鹏科技将形成一个总部加两个产学研基地的格局,具体为在深圳龙岗建设总部,在深圳惠州拥有两个生产基地,分别为已投入使用多年马安工业园基地,和在建的潼湖工业园基地。
6、寄云科技总裁时培昕发表主题演讲:《工业大数据助力新能源电池智能制造》。
图/时培昕
时培昕称,高速发展的锂电池行业,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及服务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在锂电池制造过程中,有着内阻过大、正负极极片翘曲、电解液溢出、涂布出现针孔、电池片涂布不均匀等常见问题。
时培昕表示,随着锂电池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对包括搅拌、涂布等生产装备的控制精准度和实时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装备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诊断能力,决定了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成品的质量。
时培昕指出,工业大数据可以助力锂电池智能制造,通过可靠的装备,实现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根据工艺参数实时预测结果,保证制造结果的一致性。
7、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黄学杰发表主题演讲:《基于材料革新的第三代锂离子动力电池》。
图:黄学杰线上演讲
由于疫情原因,黄学杰教授未能出席本次大会现场,通过线上的方式为在场及观看网络直播的观众带来了主题演讲。
黄学杰教授称,从锰酸锂动力电池,到磷酸铁锂和三元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历经了两代的发展,未来面向的是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和可穿戴式设备的市场需求,需要突破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瓶颈,研究分级纳米超结构负极材料、高能量密度梯度正极材料、反应过程原位观测和动力学性能、界面调控技术,以及储能器件设计、材料匹配与制造工艺,研制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和柔性可穿戴电池。
当前动力电池的容量密度是400Wh/L,未来目标是达到≥1000 Wh/L,循环寿命> 1000 次,且实现装车示范应用。
柔性电池的容量密度是100-200 Wh/L,未来目标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可穿柔性电池达到200 Wh/L,循环≥1000 次;可戴柔性电池达到400 Wh/L,循环≥5000 次。
最后,黄学杰教授表示,目前其所在的实验室正全力投入第三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究,将以材料革新为基础,实现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资源能源大幅度节约等目标。
8、贝特瑞研究院正极材料部部长陈龙博士发表主题演讲:《电化学器件用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图/陈龙
陈龙指出,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为113万吨,同比增长116%。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48万吨,同比增长258%;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43万吨,同比增长80%。
陈龙认为,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占比短期内预计会持续提升,主要原因是降本需求、技术革新及市场爆发多重因素导致。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朝高能量密度发展,高镍化趋势明显,预计后续正极材料高镍化为主流发展方向。
在三元前驱体市场方面,陈龙表示,行业前十企业的合计份额由2018年的81%提高到2021年的88%。随着正极材料和前驱体企业之间的互相渗透,从前驱体到正极材料一体化的趋势日渐明显。
目前三元前驱体行业处于名义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状态,远期供需关系匹配(前四名规划产能均超过20万吨)。
在磷酸铁锂市场方面,陈龙指出,头部企业产能高速扩张,短期供需紧张,长期看磷酸铁锂环节产能持续充裕。目前德方纳米、湖南裕能等龙头企业加速扩产,二者在2025年规划磷酸盐系产能均已突破70万吨;部分化工企业切入到磷酸铁锂领域,兴发集团、云天化、中核钛白、海螺投50万吨产能,川发龙蟒、龙佰集团、山东丰元等相继投资建设10万吨级以上产能。预计磷酸铁锂供应紧张状态将在1-2年后缓解,2023年后行业进入持续供给宽松状态。
陈龙表示,受制于成本、资源、市场等因素,目前国内外有近二十家企业布局钠离子电池,其中欧洲因其锂、钴等重要锂电上游资源缺乏,相对重视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但是各国产业化的钠离子电池体系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无相对明确清晰的路线。
关于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目前已经报道过上百种可能的体系,但都不成熟,能量密度仍待提高,循环待进一步改善。陈龙称,贝特瑞的钠离子正极材料产品基于前驱体+烧结工艺,二次球形貌、产品理化指标和电化学指标可定制,目前具备中试实验条件
最后,陈龙展望了后锂电时代正极材料的发展机遇,其认为随着以石墨为负极、以硅为负极、以金属锂为负极的负极材料更新,新体系锂电正极材料将突显出巨大的容量优势。
9、安捷伦原子光谱应用专家冯文坤发表主题演讲:《锂电材料理化分析解决方案》。
图/冯文坤
在上游原材料及锂电池材料的生产管理过程中,都需要检测元素含量,主要是为了保障并改进锂电池产品功率密度、能量密度等关键指标的研究。
冯文坤表示,锂电池产业链检测需求包括:1、中上游材料供应产品检测、锂电池生产管理(正极/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2、锂电池研发:围绕改进锂电池产品安全性能、循环寿命、功率密度、能量密度等关键指标的研究;3、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对废旧锂电池中有价值金属元素进行提取并循环再利用。
10、星源材质研发总监平翔发表主题演讲:《高安全轻量化隔膜的开发及应用进展》。
图/平翔
平翔表示,锂电池隔膜包括干法基膜、湿法基膜、陶瓷涂膜、电解质膜、聚合物涂膜五大技术方向。
其中,干法隔膜产品厚度主要在10-12μm,主要特点是薄型化、高性能。2020年,星源材质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将12-14μm干法产品成功批量应用于EV市场。
湿法基膜的特点是薄型化、高安全,闭孔温度125-135℃,第五大湿法生产线具备更高的生产效率。
陶瓷涂膜拥有高耐热CCS涂层和超薄纳米纤维涂覆,温度区间150-180℃,涂层厚度2-3μm。
电解质隔膜也称补锂隔膜,高耐热、高离子电导,同时具备高安全、高能量的特点,满足超高能量固态电池体系。
聚合物涂膜分为两类,一是水系,成本低;二是油性,高安全。
此外,星源材质还开发出兼具高耐热和高破膜特性的改性隔膜,2022年批量应用于海外大客户。
平翔称,星源材质现有基膜产能17亿平方米,正积极扩产保障交付能力,2026年规划实现100亿平方米,位居总量全球前二。
11、珠海泰坦新动力销售总监张煜晨先生发表主题演讲:《安全高效智能、激活“芯”动力》。
图/张煜晨
张煜晨表示,先导智能在锂电池制造上已基本实现了各个工艺段设备技术与服务的全面领先,浆料、涂布、辊压、分切、模切、卷绕/叠片、组装、化成分容以及模组与PACK设备从此前的追随,到现在在技术端、服务端、市场端全部实现了超越,并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作为先导智能旗下子公司,泰坦新动力是中国首家将高频电源能量回收技术应用于电池制造装备的企业,可提供软包、硬壳、圆柱、固态锂电池后段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目前稳定运行超142条锂电池后端自动化生产线,年均节约电能高出行业平均水平30%。
泰坦新动力锂电制造解决方案包括高温负压硬壳锂电池后端自动化生产线、立库式软包锂电池后端自动化生产线、圆柱锂电池后端自动化生产线,以及FMS智能制造管理系统等。
12、优艾智合新能源设备总经理陈伟发表主题演讲:《智慧物流解决方案赋能锂电制造》。
图/陈伟
随着锂电行业产能迅速扩张,工厂产线对物流的搬运量、及时性和实时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工搬运作业负荷大、人员频繁走动导致车间粉尘不易控制、前后工序节拍衔接度不够,存在不安全性、稼动率低、数据黑箱等问题。
在锂电生产制造过程中,优艾智合“移动机器人+应用软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完成全流程物流自动化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整厂物质流和数据流的打通,有效解决锂电生产因人工搬运作业导致的稳定性、数据黑箱等问题,实现稳定连续、高效的生产。
13、沈阳新松机器人规划总监/高级工程师李建华发表主题演讲:《动力电池行业智能物流系统解决方案》。
图/李建华
李建华指出,目前我国动力锂电池厂商与国际龙头厂商差距主要体现在自动化程度与生产合格率上。当前国际动力锂电池龙头企业生产线物流自动化率约85%,而国内一线企业生产线自动化率不到 60%,二三线企业平均不到40%。
新松机器人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系统装备提供商。针对锂电池的生产工艺,在前端工艺的极片制造、中段工艺的电芯合成、后端工艺的电池组装过程中,新松机器人可提供堆垛机、AGV、物流自动输送与自动作业设备、物流控制与管理系统等产品,
例如原材料、极卷等物流仓储系统,以及化成分容自动化仓储物流系统,通过智能管理,全局化目视管理放大每一处细节,大幅降低工序损失。仅涂布智能控制系统就可使断带连接时间减少90%。
14、鹏辉研究院ev产品线副总监林利发表主题演讲:《鹏辉动力电池技术进展》。
图/林利
鹏辉能源拥有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三大主营业务。在动力电池领域,自2014年起,鹏辉合计为新能源车企装车近10万辆,其中磷酸铁锂近7万辆,客户类型涵盖乘用车车企、物流车车企和叉车车企,市场验证充分。
林利表示,目前电动汽车拥有充电困难、续航焦虑、性价比、冬季衰减快四大痛点。针对充电,鹏辉能源研发出3C和6C两款快充软包动力电芯,满足快充的同时,还兼顾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
针对续航,鹏辉能源以铁锂低温超导通技术为基底,研发出铁锂类刀片电池和铁锂大圆柱电池。其中铁锂类刀片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88Wh/kg,可实现乘用车500km的长续航;铁锂大圆柱电池通过低温超导通技术、全新大圆封装结构和专利全极耳结构,产线制造效率提升30%,产品常温循环达2500周,保持率80%。
颁奖环节
鹏辉研究院ev产品线副总监林利演讲完之后,进行的是OFweek2021锂电行业“维科杯”年度颁奖典礼,获奖企业也正式出炉!
荣获“维科杯·OFweek 2021年度动力电池卓越品牌”奖项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弗迪电池、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欣旺达、亿纬动力、比克电池、捷威动力、孚能科技。
荣获“维科杯·OFweek 2021年度数码电池卓越品牌”奖项的企业分别是鹏辉能源、赣锋锂电、豪鹏科技。
荣获“维科杯·OFweek 2021年度锂电材料技术卓越品牌”奖项的企业分别是贝特瑞、容百科技、金力新能源、明冠锂膜。
荣获“维科杯·OFweek 2021年度锂电设备技术卓越品牌”奖项的企业分别是先导智能、大族激光、联赢激光、大成精密。
荣获“维科杯·OFweek 2021年度锂电设备卓越解决方案奖”的企业分别是利元亨、海康机器人、梅特勒托利多、优艾智合、斯坦德、迦智科技、瑞能股份。
荣获“维科杯·OFweek 2021年度最受用户认可品牌”奖项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弗迪电池、中创新航。
热烈祝贺以上企业!
至此,“OFweek2022锂电池(动力&消费)产业大会暨维科杯年度颁奖典礼”圆满落幕,期待下次大会再会!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