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寒冬”,凭固态电池融资数亿元,这位清华海归凭什么?
创业12年历程中,戴翔直到第七年才“二次创业”,确立固态电池路线。
2017年,戴翔(右一)、车勇拜访古迪纳夫
图源/ENPOWER GREENTECH官网
文/王璟编辑/杨倩
来源/储能严究院
储能严究院
在这里读懂储能
近日,上海恩力动力技术公司(简称“恩力动力”)完成数亿人民币B轮融资。在当前的创投寒冬下,这笔融资对恩力动力来说无疑是场“及时雨”。
该轮融资由厦门清大海峡与金石投资领投,老股东大兴投资旗下基金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固态电池的研发、市场拓展及产能建设等。
这也是该公司经历了2023年一整年的融资停滞期之后,再度获得融资输血。
自2019年8月成立以来,这家全固态电池生产商累计完成6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3亿元,估值逾1亿美元,成功入围2024长城战略咨询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
在电池网-EVTank发布的「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中,恩力动力排名第10位,位列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辉能科技、赣锋锂业、宁德时代、太蓝新能源、比亚迪、孚能科技、国轩高科之后。
与巨头相比,在产能及技术储备方面,这家明星初创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
01曾折戟钠电
回顾这家公司的成长经历,它也曾有彷徨曲折,早期曾押注超前的水系离子电池。
公开资料显示,戴翔于清华大学获得物理学士学位,1992年获得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导师为顾秉林(199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随后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深造,师从约翰·B·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1998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古迪纳夫是固体物理学家,拥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多个头衔。
2019年,这位业界公认的“锂离子电池之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4年后与世长辞,享年101岁。
戴翔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打拼20多年,曾任职美国惠普公司,Evergreen Solar的CTO等,深耕新能源、新材料、储能技术研发长达20余年。
联合创始人、CTO车勇则毕业于北航材料系,后赴东京工业大学电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发明人菅野了次。
东京工业大学教授菅野了次与车勇。图源:恩力动力
获博士学位后,车勇在日本旭硝子、丰田集团北美研究院、亿目朗光纤激光(IMRA)美国公司等工作15年,担任一线电池研发人员、高管等。
在美工作期间,戴翔遇到了车勇,此时二人在美国已功成名就,拿到了绿卡。相似的经历使得两位年轻人一拍即合,瞄准了代表未来能源革命与转型方向的新型储能电池,于2012年共赴创业旅程。
这年,戴翔回国创业,自筹资金1000多万美元,创立了恩力能源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巧合的是,恩力能源的创立与古登纳夫的90岁生日相差不远。“在2017年,古登纳夫博士95岁,仍在思考固态电池。在他的鼓励下,我们重新聚焦并致力于开发下一代电池技术”,戴翔在一篇回忆录中表示。
2012年,戴翔在古迪纳夫90岁生日宴会上。图源:ENPOWER GREENTECH官网
也就是说,在创业5年后,戴翔才开始发力固态电池。而在前五年,他似乎出现了战略方面的判断失误,将核心产品聚焦于水系离子电池,该路线相较铅酸电池具有安全、性能方面的显著优势。
之后戴翔在全国各地如河北廊坊、安徽马鞍山、江苏南通等设立子公司。其中廊坊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戴翔与清华大学(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合资设立,落地河北廊坊的清华中试孵化港,并获得清华大学基金战略投资。
在光伏行业大热的2015年左右,他还将商业触角伸向光伏工程、新能源设备贸易等,但相关公司后均已注销。
历经三年试验、攻克多道技术难关后,2015年4月16日,恩力能源水系钠离子电池20MWh生产线在江苏南通投产,度电成本不高于0.19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家水系离子电池厂商,也是我国首条投产的水系离子电池生产线。
两年后的2017年12月,中金前海为该公司注入A轮融资。
不过,由于彼时水系离子电池技术过于超前,商业化落地困难,恩力动力陷入了经营困境。
2018年,戴翔连续三次成为被执行人,因与安徽泰尔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一案,被诉诸安徽省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累计执行金额超过1200万元,但又很快于同年解冻。
数据来源:企查查
02转战固态电池
好在戴翔没有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迅即转战全固态电池路线。
2018年底,深圳恩力固态电池有限公司成立(后注销)。
次年8月,上海恩力动力成立,戴翔与车勇宣布二次创业,为内部孵化的固态电池项目开启融资,同时利用二者的人脉展开全球化布局,在中国、日本、美国三地均设有固态电池研发公司,联合古迪纳夫、菅野了次的实验室及专利进行攻关。
2019年,戴翔建成该公司首条固态电池试验线和材料线。同年,古迪纳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比液态锂电池300Wh/kg的能量密度天花板、锂枝晶穿刺导致内短路安全隐患,固态电池是比容量更高、更安全的“优等生”,因而也成为备受瞩目的下一代电池技术高地。
但全固态电池开发难度极具挑战性,需在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芯设计、工艺、系统集成等多个层级积累颠覆性技术,尤其是固固界面痛点难以解决,短期内量产希望渺茫。
因此,尽管宣称深耕“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但戴翔团队选择的仍是折中的固液混合电池,即半固态路线。从半固态到全固态相差一字,技术难度却有如鸿沟。
很快,恩力动力便凭借固态电池概念完成了天使轮融资,中科创星分别于2020年7月、2021年5月、2021年12月连续三轮加注。
资料显示,中科创星是专注于“硬科技”的早期投资机构,系“硬科技”理念的缔造者和“硬科技”投资的先行者。
据恩力动力官网及工商资料透露,恩力动力还吸引了长江汇英资本、中金资本、磐谷创投、广汽资本、元诺资本、鸣志投资等一众早期投资人的投资。
不过,押注固态电池的同时,恩力动力并没有放弃水系离子电池。
2020年10月,该公司有意投资5亿元,在甘肃兰州新区落地2GWh储能电池量产项目,规划用地100亩,计划3年内上市,以期争取甘肃相关产业优惠政策。但后来这一期待落空。
到了2021年底,恩力动力的第一代固液混合电池中试已基本完成,520Wh/kg高比能锂金属负极电池问世。
而就在同一年的10月27日,恩力动力科技香港有限公司(ENPOWER GREENTECH INC.)注册成立,其在国内投资上海恩力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恩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河北廊坊)、恩力新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三大子公司,间接持股国内19家公司,包括10家已注销公司。
据恩力动力对外透露,其2022年研制出车用100Ah级动力电池、启动了无人机用12Ah电池和eVTOL用50Ah电池的开发,并完成Ah级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研制,不断释放技术新进展。
伴随着固态电池领域成为投资风口,2022年,恩力动力连获1500万美元A轮、2000万美金A+轮两轮融资,总金额超2亿元。
数据来源:企查查
不过遗憾的是,A+轮融资完成的五天前,古迪纳夫于2023年6月25日辞世,享年101岁。
获得了资金活水的恩力动力开始大举扩张投产。2023年,恩力动力的半固态电池开始量产,目前相继落地了北京大兴、安徽滁州凤阳县GWh级别生产基地,并与河北廊坊签约固态电池PACK工厂。
恩力动力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2022年计划实现2030年前200+GWh的全球产业基地布局,但这一雄心在2024年折半至100GWh。
目前恩力动力多款能量密度300-350Wh/kg的半固态产品已量产并实现产业化,在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与循环寿命的”不可能三角“上实现了突破。
在全固态电池方面,继2023年8月,恩力动力与软银公司联合发布300Wh/kg的全固态锂金属电芯以来,今年7月,二者再度官宣开发出350Wh/kg的全固态电池。但上述产品仍处于样品阶段,量产尚未公布时间表。
据国信证券测算,按照目前1GWh约5亿元投资额、产线良率80%计算,半固态电芯成本约为0.85元/Wh,为目前主流三元电芯成本的2倍左右。全固态电池成本更是主流锂离子电池成本的4-25倍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因成本不具优势,目前半固态电池最佳领域仍然是在eVOL(电动升降飞机)、无人机等小动力低空经济领域。
从0到1,这家“独角兽”似乎已经在固态电池领域站稳了脚跟,但对很多初创企业来说,从1到100的路往往荆棘密布。
当前行业竞争已成红海之势,固态电池赛道集聚了动力电池巨头、创业独角兽、整车企业等多股抢跑者势力,与第一梯队在公司体量、融资能力、市场份额都有较大差距的恩力动力能否胜过场马拉松?留给它的时间似乎不多了。
原文标题 : 创投“寒冬”,凭固态电池融资数亿元,这位清华海归凭什么?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9日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西门子电池行业研讨会-P4B如何加速电池开发
-
1月10日立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应用新进展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