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超149亿元!全球电池巨头启动收购

据多家媒体报道,4月1日,LG新能源表示,将以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9.10亿元)的价格收购通用汽车在密歇根州合资电池工厂的全部股份。

工厂有望尽快重新投入建设

去年12月,通用汽车就宣布,拟将其持有的Ultium Cells密歇根州兰辛电池厂价值10亿美元的股权,出售给LG新能源。这使得LG新能源开始考虑收购事项,并不得不寻找新客户。

Ultium Cells成立于2019年12月,是通用汽车和LG新能源的合资公司,两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均为50%。按照此前的规划,Ultium Cells会投建三座工厂,计划总投资高达74.75亿美元。

目前,位于俄亥俄州、田纳西州的两座工厂已投运。其中,俄亥俄州工厂已于2022年全面投产,年产能为30GWh,未来有望扩大到每年40GWh的规模;田纳西州工厂的规划年产能为50GWh,于2024年4月进入生产并向客户交付了第一批电池,预计将搭载于通用汽车的“凯迪拉克Lyriq”等第三代电动汽车车型上。

至于LG新能源将收购的密歇根州兰辛电池厂,是Ultium Cells将投建的第三座合资电池工厂,原定在2024年年底完工,2025年初开始量产,规划年产能50GWh。但是在2024年7月,该工厂就传出了停建消息,再到通用计划卖掉全部股份,该工厂的运营计划陷入停摆。

现在传出收购金额的消息,也意味着LG新能源对兰辛电池厂的收购将很快落定,有望尽快继续推进建设工程。

维科网锂电注意到,在与通用商谈收购金额的期间,LG新能源已为该工厂找到了客户。据彭博社2月19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在通用汽车退出兰辛电池厂项目后,丰田汽车已同意转移与LG新能源签订的价值15亿美元的订单至该工厂。同时,LG新能源还计划将该工厂的部分产品出售给固定存储客户。

此外,收购通用的股份也不是白收购的,LG新能源也是有钱可拿的。通用汽车和LG新能源因兰辛工厂获得了激励资金,而通用选择退出该工厂,就需要转移奖励。据外媒报道,3月25日,密歇根战略基金委员会投票通过,允许LG新能源成为1.2亿美元绩效补助的唯一接收方,并承担Ultium Cells工厂创造就业机会的义务。

在中国招兵买马

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约为894.4GWh ,同比增长27.2%。其中,LG新能源排名全球第三,装车量为96.3GWh,同比增长1.3%,市场份额为10.8%。今年1月,LG新能源依旧位居全球第3位,装车量为6.0GWh,同比增长10.1%,市场份额为9.3%。

虽然稳坐TOP3的席位,但LG新能源的压力不小:2024年装机量仅同比微增1.3%,2024年的营收和营业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4.1%和73.4%。

作为“当事人”的LG新能源早有所感知和反应。去年10月,LG新能源公布了中长期战略:将业务从电池制造扩展到能源循环业务,成为真正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目标到2028年的销售额将比2023年(33.75万亿韩元)增加一倍以上。

为此,LG新能源将大力发展多元化业务,为汽车电池、小型电池、ESS电池等核心业务部门制定了具体的中长期规划,并将北美和欧洲作为战略重地。

其中的重点之一是LG新能源计划在2028年通过高电压中镍包型产品、干式电极工艺的磷酸铁锂产品等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并计划将其46系列扩展到汽车制造商。

2024年,LG新能源的磷酸铁锂业务布局收获颇丰,包括获得来自Ampere约39GWh的首份磷酸铁锂电池订单,以及与龙蟠科技控股子公司修订协议,将1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提升至26万吨。

今年以来,LG新能源则开始在中国“招兵买马”,旨在加快补强其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短板。

一是以股权形式保障磷酸铁锂材料技术支持。据龙蟠科技2月公告,LG新能源拟以现金出资约1597.09万美元,取得印尼锂源新股发行完成后2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印尼锂源将由亚太锂源和LG新能源分别控股80%及20%。

从采购到入股,不仅是LG新能源与龙蟠科技方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更重要的是LG新能源能够得到龙蟠科技方的第一手技术支持,有利于其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研发加速推进。

二是引入了前捷威动力的核心团队。界面新闻此前的消息指出,LG新能源引入了前捷威动力的核心团队,总规模在200人左右,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等不同职能,分三批入职LG新能源南京工厂。今年3月,第一批约20位捷威动力前员工已陆续入职,主要从事研发岗位。

与入股龙蟠科技旗下控股子公司不同的是,LG新能源引入前捷威动力核心团队这一动作更能折射出该公司的“野心”。不是股权绑定,而是直接引进人才网络,被业内视为其深化中国本土化战略、加速磷酸铁锂技术迭代的关键布局。

整体来看,LG新能源企图通过构建人才网络、创新生态与供应链韧性的综合竞争力,加速提升其磷酸铁锂技术升级,扭转当下的颓势。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