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锂电巨头“接盘”558亿电池链项目!

LG财团决定退出总价值1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58.8亿元)的印尼电池价值链项目后,又传出来新消息——中国电池材料巨头华友钴业将作为战略投资者,接手该项目。

据韩联社4月23日援引路透社的报道,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长Bahlil Lahadali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投资者变更是大型项目中的普遍现象”。

Lahadali表示,该项目的基本计划不会发生变化,华友钴业将与印尼国有企业合作,印尼政府致力于利用本国的矿产资源,将确保这项业务的顺利过渡。

部分项目将于年底启动

该大型电池链项目于2022年官宣,彼时,LG新能源宣布,由LG领导,包括LG新能源、LG化学、LX国际(LG集团海外业务主体)、POSCO和华友钴业的LG财团将在印尼开展一个总规模约为11万亿韩元的大型一揽子项目,该项目涉及镍矿开采、精炼、前驱体、正极材料和电池生产。

但韩联社18日的报道显示,最近LG财团与印尼政府协商后,决定撤回该项目。当时,LG财团决定投建该项目,主要是为了稳定确保价格飙升的电池原材料,并在中长期内提高电池业务能力和盈利能力。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LG新能源的一位相关人员表示,“考虑到市场条件和投资条件,我们决定退出该项目。”不过,该人士并未透露是哪些具体的因素变化导致了此次项目的取消。

韩联社报道则指出,主要是由于最近的电动汽车鸿沟(需求暂时停滞),电池市场形势和投资条件发生了迅速变化。

短短几天后,该大型项目再度发生了变化,作为原LG财团的一员的中国第一大钴生产企业华友钴业将单独成为该项目的战略投资者。Lahadali表示,项目的部分相关仪式将于今年年底举行,但没有公开细节。

对此报道,华友印尼分公司暂未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

印尼是重要战略地

印尼是华友钴业的核心布局地之一,目前在印尼投资及参股镍项目共计9个(含三元前驱体项目),主要实施主体包括华越公司、华科印尼、印尼华飞等,该公司新能源锂电材料一体化布局已在印尼落地生根。

具体来看,上游资源端,2024年华友钴业参股AJB、WKM、TMS矿山,镍矿资源储备进一步增厚;华飞12万吨镍金属量湿法冶炼项目于2024年一季度末达产,生产能力逐步提升,实现稳产超产;华越6万吨镍金属量湿法冶炼项目持续超产,连接SCM矿山和华越项目的矿浆管道全线贯通,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华科4.5万吨镍金属量高冰镍项目稳定运营。

同时,2024年,华友钴业与淡水河谷印尼、福特汽车合作的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Pomalaa湿法项目有序推进,于今年一季度启动建设;与淡水河谷印尼合作的年产6万吨镍金属量的Sorowako湿法项目前期工作稳步展开,波马拉工业园建设准备工作有序落实。

下游锂电材料端,华翔5万吨硫酸镍项目建成试产,华能5万吨三元前驱体一期项目于11月基本建成,今年一季度已实现批量供货。

得益于加强海外资源、国内制造和全球市场的全面统筹,华友钴业在2024年创造了公司成立以来最好的经营业绩,实现营业收入609.46亿元,归母净利润41.55亿元,同比增长23.99%,超出此前多家券商机构的预期。

在2024年年报中,华友钴业表示,公司突破三星SDI、松下等国际知名客户供应链体系,成为亿纬与宝马产业链,远景AESC与雷诺、日产、路虎捷豹产业链战略定点伙伴,与大众PowerCo展开上下游产业链深度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主流市场的行业地位,产业一体化优势持续释放。

就出货量来看,2024年华友钴业锂电正极前驱体出货量超12万吨(含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包括内部自供),正极材料出货量超9万吨(含内部自供及参股公司权益量);钠电前驱体出货量突破300吨,成为行业首家吨级出海企业;钴产品出货量约4.68万金属吨(含内部自供),同比增长13%。

镍产品出货量约18.43 万金属吨(含内部自供),同比增长46%,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镍中间品实现出货量近23万金属吨,较上年同期增长近50%。

与LG新能源是深度协同的关系

在年报中,华友钴业还指出,公司与全球动力电池头部企业LG新能源达成深度协同。维科网锂电注意到,华友钴业与LG新能源及LG系合作已有多年,并已形成了覆盖金属硫酸盐、前驱体、锂盐、磷酸铁锂材料、循环回收等领域的合作布局。

不过,近日韩联社的报道指出,华友钴业与LG系的多个项目被推迟,一是将在江苏南京与浙江衢州分别投建的前处理与后处理工厂,该项目由中国电池回收合作法人(JV)实施,原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动工、2024年底正式投产,但目前已推迟工厂建设计划。

二是将在摩洛哥建设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合资工厂,目前已将量产时间从2026年推迟至2027年。(详情可点击《中韩锂电巨头5大工厂推迟、告吹、暂停!》查看)

不过,华友钴业与LG系的合作也有喜人进展——与LG在韩国合作的龟尾6.6万吨正极材料项目部分达产,实现万吨级出货。

此外,在印尼大型项目上,还存在着合作的可能项。前述提及的LG新能源的一位相关人员表示:“我们将以印尼电池合资企业HLI Green Power为中心,继续与印度尼西亚政府讨论各种中长期合作计划。”HLI Green Power是由LG新能源和现代汽车集团在2021年成立的合资公司,已于去年7月正式启用了年产能为10GWh的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并计划在第二阶段投资中扩大产能。

中企具有先发优势

镍是世界新能源的关键矿产资源,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的数据,印尼的镍储量约为55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42%,位居世界第一。

但自2020年印尼开始禁止镍矿出口,以及受此后的多种本土及经济等因素影响,有多个大型巨头取消了在当地的镍项目投资规划。例如,去年6月,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和法国矿业公司埃赫曼终止了价值高达26亿美元的印尼韦达湾镍钴精炼厂规划。当时巴斯夫给出的原因是全球镍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公司已经拥有了电池级镍的供应,但也有报道指出,是因为“有声音批评该精炼厂的矿场威胁到一个偏远土著部落的森林家园”。

不论具体原因究竟为何,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向高镍化发展趋势早已十分明确,镍作为重要原材料,保障镍资源的稳定供应因此也早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的共同选择。

在此背景下,在印尼进行本土化布局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企业的首选。在这之中,当属中企一马当先,不仅投资的企业多,且不断加码投资,例如中伟股份、格林美、华友钴业三大三元前驱体巨头。总的来说,“抢占”印尼这一镍资源高地,中企具有先发优势。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