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驱动锂电行业发展链条的最后一环:电池目录退出机制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是今年业界重点关注的话题,自四月份以来各种与目录相关的新闻充斥着锂电行业相关网站的主页。六月份第四批目录企业名单公布后,多家开发三元电池的企业入选、国外电池巨头的落选都引起了业内人士的热议。近期人们关注的江淮iev6s停产、三星参股比亚迪事件,也与目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池目录如此受关注,主要是因为目录将和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挂钩,同时,也反映出了目前国内的新能汽车和电池行业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引导。

  退出机制提上议程 加快电池技术追赶日韩步伐

  近日,北方车辆监督检验鉴定试验所(201所)主任、目录评审专家王子冬公开表示:“进了目录绝不代表你们进了‘保险箱’。我们将讨论制定目录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并通过市场应用端的抽样检查来综合评估。”这也就意味着,目录的退出机制已经提上了议程。如果说电池目录是目录企业的保护伞,让他们避开了外资企业的冲击和国内的恶性竞争,那么目录退出机制则是悬在它们头顶上的铡刀,让它们时刻保持警醒,必须不断研发创新才能不被铡首出局。目录退出机制一旦出台,动力电池行业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驱动链。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大的市场驱动着电池企业必须进入目录才能获得分蛋糕的资格,退出机制驱动进入目录的企业必须不断进步,否则就游戏结束,从头再来。如此一来,在利益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动力电池技术追赶日韩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电池成本降低 政策影响力度逐渐减弱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成本占到新能源汽车总成本的一半。电池成本过高,这也是新能源汽车要在国家和地方的高额补贴下,才能被市场接受的原因之一。科技部部长万钢早前表示:“5年将动力电池制造成本降一半,要把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做到300瓦时的同时,成本控制在1元以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龙头比亚迪已然在降低电池成本上先行一步,6月份与盐湖股份携手设立新公司,布局碳酸锂领域,同时与青海省签署协议,在当地建10GWh的电池厂。要知道,电池级碳酸锂从去年12月的4万元/吨,到目前稳定在14万元/吨,涨了三倍有余。掌控电池原材料价格和大规模化生产,都是降低电池成本的有效方法。近日,三星30亿参股比亚迪,两者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比亚迪是否想借助三星的技术来提升三元材料的密度,从而达到降低电池成本的目的,这个我们不得而知。倘若比亚迪能够借助三星在三元电池方面的技术,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这一领域比亚迪并不擅长,自己研发时间周期显然更长,而降低电池成本刻不容缓。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逐年的递减,预计2020年全面取消。如果在此期间,动力电池成本能够降低30~50%,那么国家补贴的取消,将不会影响到新能源汽车最终销售价格。而且在这期间,随着国内电池技术的提升,充电设施的完善,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等到新能源汽车不依靠补贴,仍然能被人们接受的时候,政策的影响逐渐减弱,新能源汽车也将迎来真正的市场时代。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