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换电模式的“探路者”要熬出头了?

2017-06-01 00:08
来源: 电池中国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一则关于共享汽车的深度报道,其中大篇幅讲述了共享电动汽车的换电模式问题。自上海车展以来,换电模式再次被提及,这一争议中的商业模式有升温之势。

前赴后继的换电模式探索

换电模式有些命途多舛的味道,数年前,Better Place、Tesla先后对换电模式做过声势浩大的探索,可惜最后都黯然收兵。

Better Place是一家以色列电动车公司,在其成立之初,就曾获得雷诺的大手笔投资,开发电动汽车换电技术。Better Place则需向雷诺购买10万辆采用换电模式的Fluence ZE,然而,这款车的销量不及计划销量的1%,Better Place的亏损达5亿美元。随着电池技术和快充技术的提升,更多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倾向于采用充电模式,因此,雷诺宣布放弃换电模式。2010年和2011年,Better Place分别同奇瑞和南方电网签订关于换电模式的合作协议,不过由于当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低迷以及政策方向的改变,以及2013年Better Place的破产倒闭,其换电模式以失败告终。

Better Place破产后,汽车巨头Tesla毅然入局,凭借其核心技术、用户群体、基础设施和整车生产能力,决心在换电模式上走出一条路。然而,Tesla的换电服务开展得并不理想,每次换电服务的价格高达60~80美金,比加油费还要高,且换电车主还需返回换电站换回自己的原电池,用户体验不佳,Harris Ranch换电站修建之后,Tesla的换电模式便悄然而止。

Better Place、Tesla与换电“相遇”太早?

换电模式放到今天依然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它很好地解决了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是推广电动汽车的一个不错的切入点。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Better Place破产的原因不仅在于它对资本市场过度依赖,还在于电动汽车起步初期并不具备成熟的换电条件。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整车企业不会将这一核心技术带来的利益让于他人。而在换电模式下,换电运营商将直接控制电动车电池的运营,电池方面的利润也被运营商收入囊中,换电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整车企业的抵制,权力和利益的争夺阻碍了换电模式的发展。

换电模式所花费的成本也不低,仅换电站建设就需要大量的投入。力帆主推换电模式,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一级能源中心站的土地、土建、设备以及备用电池的投入,整体下来成本上亿,能源站的建设对换电模式的推广是一个挑战。

此外,Better Place、Tesla换电模式探索的失败,其中一个原因是缺乏统一的电池标准。不同企业的电池标准各不相同,且车企大多不愿共享技术标准,导致换电运营商与汽车生产商合作困难,换电模式无法推广开来。

换电模式需明确技术标准,其中涉及车的制造路线、电池制造技术、标准化建设、能源补给网络建设、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城市规划、车辆准入标准修改等一系列问题,当时这些条件并不成熟。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