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三星LG卷土重来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还能高枕无忧吗?

2018-06-22 11:25
电动大咖
关注

中国将只剩下动力电池两大“巨头”?

根据自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动力电池产能达180Gwh,产能利用率仅40%,2018年产能利用率或将进一步降低。宁德时代招股说明书中显示,其产能利用率同样连年下滑:2017年锂离子电池产能17.09GWh,产量12.91GWh,产能利用率为75.54%,而2015年和2016年的利用率分别为96.92%、92.37%。有专家预测,宁德时代未来业务发展或将面临市场过剩和竞争加剧的风险。

随着(非优质)产能过剩情况日益加剧。动力电池系统售价也出现大幅下调的趋势。以宁德时代为例,其2017年动力电池系统的销售单价为1.41元/Wh,而2015年的2.28元/Wh,累计降幅高达38.26%。更要命的是,在成本重压之下,动力电池利润已“薄如刀片”——宁德时代在2015年、2016年、2017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8.64%、43.7%、36.29%,特别是2017年与2016年毛利率相差7.41个百分点。

面对动力电池价格的下滑、正极材料成本的上涨,宁德时代等一线企业可以通过规模扩产来降低成本,在价格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但是,更严酷的竞争态势,对企业的技术能力、制造水平和资金储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二三线企业将越来越难以生存。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当中,动力电池行业开始进入快速洗牌期。其实,2015年至2017年,动力电池相关配套企业已从150家降至100家左右。这意味着,1/3的动力电池企业已出局。

尽管部分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以及专家对击败“卷土重来”的日韩电池信心十足,但实则隐忧不少——从数据上来看,宁德时代电池的比能量、质量、性价比、安全性均已经和外资企业可媲美,但如果说自己“全球领先”恐怕为时尚早。仅以研发投入来说,2017年LG化学、三星SDI、松下企业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5亿元、28亿元、20亿元,而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同期研发费用仅约十多亿元,其他本土企业的差距更为悬殊。由于研发积累、研发投入量、技术路线选择等原因,国内电池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服务配套相比韩企仍有差距。

有分析认为,随着三星SDI、LG化学、SK三家韩国动力电池的在华合资公司均成功入选白名单,恐怕松下等其他全球性动力电池巨头也将在未来跻身白名单行列。待到2020年,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大巨头能够依靠体量和技术实力对抗外,国内其他动力电池厂商恐怕都将面临死亡或被边缘化的局面。

当然了,在行业面临市场分化加剧压力下,对于市占率方面不占优优势的企业而言,技术研发或将成为其突围而出的法宝。从去年开始,锂电行业企业纷纷转向三元锂电池的技术路线以外,越来越多企业也纷纷进入燃料电池、固态电池、方形包电池等新型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中国动力电池如何由大变强?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王秉刚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很优秀的企业,领头的企业无论从销售量还是技术水平,均已经跻身于世界动力电池的先进行列;然而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总体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离整车发展的要求也有相当大的距离。

王秉刚强调,目前相当多电池企业的质量水平不高,这主要是源于他们采用“筛选法”或”分选发“,从本质上没有改善产品的质量水平,“在汽车工业中采用的是‘过程能力指数’CPK值来衡量产品的质量水平,要求该值达到1.67;而大多数电池企业产品的 CPK值达不到这个要求,这点需要加倍努力。”

王秉刚建议,电池企业要与整车企业建立紧密联盟,加快步伐做强做大,“眼前的门庭若市有可能是暂时的,国外优秀的电池厂进入是早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随时做好准备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电池厂还应该考虑做好生产基地的合理布局,将生产工厂建到整车厂附近,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同时满足汽车工业精益生产方式的要求,实现及时供货,零库存,降低成本。同时在这里我也呼吁整车企业应该有义务来扶植本土的电池厂,共同努力建立强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改变传统汽车核心零部件依赖国外的状况,避免重蹈技术空心化的覆辙。”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就在6月11日,刚刚在创业板上市的宁德时代参投了拜腾汽车B轮5亿美元的融资,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供应商参投主机厂的案例。一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的拜腾汽车获得了宝贵的动力电池供应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投资主机厂,宁德时代与之深度捆绑:在研发方面,可以深入到电动车研发底层,获得远比采购供应关系更加深入、细致的研发数据。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入股拜腾汽车,宁德时代可以更深度地介入整车制造环节之中,既可以为动力电池发展起到行业示范作用,又可以与崇尚颠覆、大打科技牌的新品牌契合,共同探索新的未来电池技术并实现快速试制,加快推向市场的节奏。

在过去三年的政策保护期中,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培养出了像宁德时代这样的“独角兽”。而随着动力电池产业重新开放,意味着走出庇护的中国电池产业要真正直面国际巨头们的竞争,而这也是检验宁德时代“独角兽”成色的开始。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