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动力电池市场:供应紧张和产能过剩并存

2018-06-27 11:27
来源: 亿欧网

2018年6月2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共同在青海举办了“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论坛主要围绕动力电池与上游材料的协同发展、动力电池与整车企业的协同发展、动力电池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活动现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就中国动力电池发展的几个问题发表了演讲,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动力电池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将成为动力电池竞争的主战场,欧美国家的企业虽然在本轮竞争中失去了位置,但是他们已经在为下一阶段的竞争做布局,是潜在的强大竞争者。

2、近年来,锂、钴等上游材料的价格迅速上涨,而车企因为购置补贴的退坡需要转移成本,这就使双重的压力压到了电池企业的头上。

3、出现了动力电池市场供应紧张和产能过剩并存的现象,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和体系建设还没有到位。

4、行业下一步发展应该关注关于固体电池发展的问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清泰:如何推动动力电池与其他环节的协调配合将直接影响动力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的下一步发展前景?我想借这个机会就中国动力电池发展的几个问题谈一点想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第一,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进步支持了电动汽车整体性能和竞争力的提高。在政策和市场双驱动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比翼双飞,据统计,2017年我国动力型锂电池的出货量达到了39.1亿瓦时,占锂电行业总体规模约50%。其中汽车动力电池的出货量达到了38GWh,占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的65.4%,预计下一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发展,锂电池的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带来了对锂、钴等资源的巨大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快速提升,部分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如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超过了每公斤240瓦时,规模化生产使得动力电池的成本也在迅速下降,电池的单体已经从2012年的每瓦时5元降到了目前每瓦时1元左右。锂电池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在大幅度提高,一线企业的自动化率已经超过了65%,这对保障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注意动力电池产业竞争格局和发展事态的变化。动力电池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企业将逐步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展,而日韩企业也将进一步向中国市场发力,中国将成为动力电池竞争的主战场,欧美国家的企业虽然在本轮竞争中失去了位置,但是他们已经在为下一阶段的竞争做布局,是潜在的强大竞争者。从企业方面看,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一直是被几大企业所盘踞,2017年排位前十的企业出货量占到了80%,可喜的是,前十企业到会(到今天会议)的大约有九家,市场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小型低水平的动力电池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数据显示,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已经从2015年的大约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

从企业关系来看,电池企业与整车企业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纯粹的供需关系,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另一方面,电池企业已经从争夺配套客户的竞争延伸到上游材料和资源,世界各地的锂矿、钴矿资源炙手可热,谁掌握了上游资源谁就在下一步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从发展阶段看,最早投入市场的车载动力电池已经开始进入退役期,第一波规模化的退役即将到来,动力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对环境保护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资源再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布局,处理好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对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未来电动汽车将与可再生能源密切配合,动力电池作为绿色、减排,它所依托的是可再生能源的供电,而较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则有赖于储能载体的支撑,这就使车载电池和可再生能源构成了一个最佳的搭配。这种结合既可以实现绿色出行,又可以打量消纳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保意义。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