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动力电池四国大战

德国:动力电池要Made in German

Herbert Zeisel介绍,德国对于动力电池研发也非常看重。该国把动力电池研究看做确保技术主权、加强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德国还发起了电池研发的资助计划。在行动计划中,计划要简化研究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以及实现电池“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具体执行方面,这一计划将价值链上下游的参与者都串联起来,从上游的材料、到正极、负极、隔膜、电解质、电池制造商、电池包制造和主机厂。HerbertZeisel认为,德国在电池整个价值链的诸多部分都都处在一个好位置。

德国研究目标

在电芯方面德国的目标是,2020年能量密度350wh/kg,循环次数1000次,成本90欧元/kwh,而2030年实现能量密度400wh/kg,循环次数2000次,成本75欧元/kwh。

为了达成目标,电池研发的资助计划将继续支持锂离子技术、全固态电池和新概念电池。

日本:着重电池包能量密度

Hidetaka ishikoori所在的NEDO,是日本经济产业省(类似中国工信部)下属的研究开发机构,成立于1980年,是为了开发能够替代石油的新能源技术而设立的,研究内容也包括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氢能等方面。NEDO扮演的角色,是为政府的监管、标准等提供服务,同时推动产业化。

根据NEDO的技术路线图,在2025年之前,日本动力电池将是现在锂电池体系,此后电解质将进入全固态电池阶段,同时锂硫电池也会成为主流,而到2035年左右,会有其他电池出现,比如锂空气电池。

日本电池研究目标

在具体的动力电池研究目标上,日本提出,在2020年实现250wh/kg能量密度的电池包(注意不是电芯),成本降到20000日元/kwh以下,循环次数1000-1500次。到2030年,电池包密度达到500wh/kg,成本降到10000日元/kwh以下,循环次数1000-1500次。

目前的水平,Hidetaka ishikoori举了日产聆风为例,电池包能量密度还在133wh/kg。

部分观点认为,日本不走纯电动路线,直奔氢燃料电池而去。但Hidetaka ishikoori发布的日本乘用车市场计划则显示,2020年日本希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能占据15-20%的市场,氢燃料电池车只有1%;203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能占据20-30%市场,氢燃料电池为3%。

日本乘用车市场目标

总结: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在回答我的问题时表示,从四个国家的代表演讲看,动力电池研究大的趋势是一致的,大家都注意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性更强、成本更低。技术路线也接近。各国有些细微差别,比如美国的目标是很现实的,比如价格有很明确的路线。

确实,归纳四个国家的动力电池研究目标可见,各国的研究大同小异,而研究进展也没有那个国家特别突出的。在现有动力电池应用方面,中国的动力电池密度已经比较高,甚至略微激进,成本方面,应该是各国最低的,这也是中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优势。

从未来的研究方向看,动力电池的材料体系还会有多轮革新,甚至可能还会有目前不知道的新电池产生。那么,哪个国家可能从动力电池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在ABAA会议间隙,我曾问各方这个问题。

Khalil Amine没有直接回应,他说,中国目前在电动汽车的推广上领先全球,中国动力电池也较以往进步很快,但是美国、德国等国也在高级动力电池上投入很大。言下之意,目前还难下判断。

David Howell的回答是,可能没有哪个国家会特别突出,因为各国的交流非常密切,在一个地方发明的新动力电池技术很快会被别的国家学去。具有全球视野、全球合作的企业更有机会。

孙世刚评价,中国在动力电池产能方面是领先的,技术水平方面,中国在某些方面有领先,但整体水平,还称不上领先的地步。“我们还得大规模投入研发。特别现在的动力电池研发主要还在高校、研究所,如果转换到企业研发动力比较强的时候,我们就会往前跨得快一点。”(完)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