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珠海银隆内斗罗生门 技术路线不对路才是原罪

在IPO折戟之后,外界频传裁员的珠海银隆终于将隐忍未发的内部矛盾公开化,从言笑晏晏到不惜撕破脸公开互怼,曾力主格力收购银隆的董小姐和银隆的原董事长魏银仓之间的恩怨也变成一场闹剧。

银隆内斗闹剧背后离不开利益的争夺,但更为关键之处则在于错判技术路线,导致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崛起的背景下,渐行渐远,逐渐落伍。

银隆上演宫斗剧 剧情持续

11月13日,银隆新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大股东珠海市银隆投资控股集团可能通过关联交易,侵占公司财产并损害公司利益,部分行为涉嫌构成刑事犯罪,公司创始人魏银仓、孙国华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超过10亿元。

11月14日下午,疑似银隆新能源大股东珠海市银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对外发布了《致银隆新能源全体股东的函》,函中直指董明珠是银隆新能源的“实际控制人”,称个别股东及董明珠利用公司对大股东发难,“用心恶毒”。

事实上,据媒体报道,魏银仓在2017年11月底就辞去董事长职务。而在2018年3月,孙国华已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及总裁职务,银隆新能源的总裁也换成了具有“格力背景”的赖信华。今年4月,银隆新能源的法定代表人也变更为赖信华。银隆集团如今“炮轰”董明珠争夺控制权的时间,距离魏银仓、孙国华全面“失势”已经过去半年。

11月15日下午,银隆新能源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文章全名为《朗朗乾坤,昭昭日月,岂容宵小跳梁?——银小编试着帮你拨开迷雾看银隆》,对魏银仓和其此前的言论进行反驳和还击。文章称,银隆集团的函件“通篇不惜用抹黑名人、恶意诽谤下三路手段误导媒体,妄图借此转移焦点,以逃避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昨天,11月16日,银隆新能源又大步一则说明《关于银隆新能源近期经营情况的说明》,指出魏银仓涉嫌侵占的10亿元,实为过往发生,不影响公司目前经营性现金流,也不会影响与金融机构、供应商的合作。

至今,这场闹剧还在持续上演,但无论如何,银隆已经不再是之前的银隆了,未来的路如何走才是其当前的管理层亟需理清的战略问题。

钛酸锂电池技术不适应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让董明珠与魏银仓走到公开决裂的这一步,最关键还是在于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让以钛酸锂技术为根基的银隆难以为继。

数据显示,珠海银隆2016年新能源客车销量达到5285辆,同比增长96.6%。不过2017年销量增速下滑,订单销量仅为6042辆,远远达不到其3万辆的业绩目标。

与惨淡的订单量相对应的,是其产业园停摆的景象。珠海银隆官网显示,珠海银隆旗下共有珠海、邯郸、石家庄、成都、洛阳、兰州、南京、天津等8个产业园,占地面积均在1000亩之上,总投资高达350亿元。

然而2018年5月,珠海银隆多个产业园被曝生产及建设不达预期。并且,其IPO之路也在接受辅导后9个月突然终止。

银隆经营状况不及预期,或许成为了董明珠和魏银仓之间决裂的导火索。

如果再深入分析,不难理解,钛酸锂电池目前主要是运用在电动大巴等商用车上,而从2016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主力早已经由原来的电动大巴等商用车变成了以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乘用车为主题。

根据OFweek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统计显示,10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4.6万辆和13.8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为12.6万辆。而新能源商用车产量只有1.9万辆,新能源商用车已经彻底沦为市场的配角。

而随着国内补贴向着更高能量密度倾斜,低能量密度的钛酸锂电池根本得不到新能源乘用车厂商的认可,因此,及时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爆发的背景下,因为电池技术路线的不适应,银隆已经在动力电池日渐寡头化的大潮中落伍。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