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俄乌战争,全球汽车洗牌,中国车企能否拿下新的市场份额?

2022-04-18 16:10
路咖汽车
关注

汽车技术格局有小变化,更大的在企业层面

动力电池领域,接下来可能会发生极大变化,一派是便宜实惠但低温性能一般的磷酸铁锂,另一派,则是手里握着镍矿的三元锂派。汽车技术,现在有了小的变化。更大的变化,在车企那部分。

最近大众汽车宣布要在2030年之前砍掉数十款车型的消息,震动了一下全球车坛。奥迪A1、奥迪Q2、速腾(海外捷达)、大众Polo、夏朗等等,都可能进一步被砍掉。同时,东欧市场一直一来是斯柯达品牌的主要市场,在战争的影响下,成为了大众的负资产。而斯柯达这一品牌,也许会在经历一战、二战,被苏联接管,被大众接管后,再一次自寻出路。同时,大众目前在电动车高速转型的状态下,资金缺口很大,砍掉盈利能力相对不足的车型/品牌的核心需求,是提升盈利水准。而这,意味着它的下一轮产品线,会更聚焦与高端化,更高定价,对销量数字追求,没有眼下这么急迫。

定价的涨价,大概率会是你我眼前大众集团旗下的新趋势。至于大众砍掉数十款车型之后,不太追求高销量数字,那么也就意味着市场有了新空缺,给了其他车企补位,甚至上位的机会。

譬如并不大的俄罗斯市场(2021年166.7万辆),中国车企可以小小的拓展一下自己的业务线,但这并不轻松,因为同样要考虑下一步的国际关系。

中国车企,会在全球市场里有补位机会?

真正该看的,还是中国车市里,在不断波动中,中国车企拿下新的市场份额。在当前,已经在之前形成的全球化固有形态,被俄乌战争+疫情撕开了裂缝。中国车企谋求在发达国家市场试水,难度在不断提升,因为本土车企在全球化遭遇新压力后,本土市场的保命意义比以往更大。

中国汽车市场里,洗牌的节奏会变得越来越快。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长安、吉利、长城等纷纷实现100万/年以上的乘用车销量,成交均价在很多领域也都提升到了12-15万元,直接和合资品牌开始硬碰硬。甚至是,因为新能源的发力,比如蔚来、理想,实打实的抢了BBA和二线豪华品牌的份额。

当前,中国市场里还有了另一层的风潮,之前运营多年十分成熟的传统企业,也给出了新玩法。

比如,WEY就在最近宣布了自己的新玩法,企业的未来战略发展方向,是不断提供高端、智能、新能源产品,零焦虑智能电动车。旗下的新车技术,包括(纯电动续航超过200公里的)长续航PHEV、支持导航主动领航的智能驾驶系统,还有主打复古的产品,甚至是MPV产品。

更核心的变化,更在于企业层面的运营逻辑调整。一定程度上,WEY魏派,是传统车企里第一个寻求脱离4S店模式的品牌。它在2022年里新一批的销售渠道,会以三方入股的形式搭建,WEY进行超过50%以上的比例投资建店,第二方是投资人的注资,只注资分红,但不参与经营,第三方,则是对外公开招商的店长等。

和传统4S店的二方股权(汽车品牌+本地投资人)不同,传统模式,是厂家想挣钱、投资人也想挣钱,厂家按自己的理解造车,把车批发给4S店,再卖给消费者。大家都想赚钱,尤其是这几年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大品牌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4S店的利润越来越薄,也就有了一系列对消费者的骚操作。买过车的朋友们基本上都知道,4S店里不同名类的费用很多,解决车辆问题的速度也很慢。

而在WEY的新模式里,新的销售渠道里,是去除争抢利润,一起挣钱的模式。招商到的店长,直接对WEY负责,甚至可以是WEY雇佣的员工,卖的越多自己拿到的越多。投资人不参与经营,高成本由WEY给到,享受分红。WEY,则是憋着提升消费者体验,甚至是想超了新势力的服务满意度。

更多考虑品牌的未来发展,消费者满意度,并不短时间内特别重视盈利等,很显然,这个品牌在寻求延迟满足感,而非单纯简单粗暴的卖车挣钱。

一旦WEY的模式得到消费者认可,很显然这会在长城汽车集团内全面展开,被其他品牌所使用。消费者对产品、价格、配置等等的不满意,会快速反馈回品牌,并进行相应的思考与调整。而且还有,其他品牌也会开始进行相关的思考与应用。

而这时,就会是传统模式和新模式之间,真正发生剧烈碰撞。

摆在你我面前的格局大概率会是,传统合资品牌还是保持着,你来了就买,买了就尽量靠不同方式拴在店里售后的模式;而新势力、更多中国品牌,则能玩出用户满意度优先的体验感,有问题就提,就聊,而不只是简单的聊价格。

可以脑补一下那时的画面,琢磨着尝试新体验的消费者会站队,对传统品牌有好感度延续的消费者,如果去新体验里尝试一下,也没准会喜新厌旧。到时候,谁能站在风口上,谁就能找到新的上位路径。

而这种方案,有概率对4S店模式进行替换,如果玩好了,再进一步推向海外市场,那么接下来的答案,大概率是向好的。

写在最后

不过,当前只是可能性的推测。是否能成功,要看中国车企下一步怎么做实际落地,还有想法是不是只停留在口号上,想法能不能继续玩出新花样。

俄乌战争开始至今第52天,一切的结局尚不明朗。很多车企在之中寻求上位的新可能性,不过技术短时间不好突破,全球车企经过调整后,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倒是实打实的大肥肉。

新的玩法之下,中国车企的机会显然要比以往更大,逐步从50%、50%的局面,进一步倾斜到有利位置。但,我们的补位机会能到达60%甚至更多吗?

眼前最好的解决方法,其实一家或几家企业带动不了,看看上海的现状,汽车产业的布局合理度、调整能力等等,这些才是影响更大的变量和助力。如果这个不调,真的会在下一步发生停产,那其实中国车企的上位,就成了别的话题。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俄乌战争的第52天,全球汽车洗牌,中国车不是没机会上位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